主要观点总结
张炘炀,被誉为神童,自幼展现过人的天赋,10岁上大学,13岁读研,曾威胁父母在北京买房,以显示自己与同龄人的优越性。然而,他的人生道路并未如预期般发展,尽管他拥有学术背景,却未能成功发表论文,对现状感到满足但遗憾学术不成功。张炘炀的经历引发网友讨论,有人认为他的悲剧源于父母既相信他的天才,又对他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而他自己对父母有所怨言,认为父母欠他一套房和应为他的人生负责。张炘炀的现状显示了他对财富和独立生活的态度,尽管他依靠父母资助,但他强调自己的自由和不工作的权利,同时表现出对学术不成功的遗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张炘炀的早年经历
张炘炀自幼展现天赋,10岁上大学,13岁读研,曾威胁父母在北京买房,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关键观点2: 张炘炀的学术道路
尽管拥有学术背景,张炘炀却未能成功发表论文,对现状感到满足但遗憾学术不成功。
关键观点3: 张炘炀与父母的关系
张炘炀对父母有所怨言,认为父母既相信他的天才,又对他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欠他一套房并应为他的人生负责。
关键观点4: 张炘炀的现状
张炘炀依靠父母资助,但强调自己的自由和不工作的权利,对学术不成功感到遗憾。
关键观点5: 网友对张炘炀的评价
张炘炀的经历引发网友讨论,有人认为他的悲剧源于父母对他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而他现状显示了他对财富和独立生活的态度。
正文
在10岁,别人还在读4年级的年纪,这位“神童”就已经上大学。13岁上初中的年纪,他就已经读研了。
最著名的,还是2011年,他以考博为由,“威胁”父母在北京买房,不买就不考。
但后来,关于他的热度,慢慢就淡了,网上也很少再有他的消息。
只不过,有熟悉他事迹的网友评论说:“祖坟冒了3次青烟,结果都被精准无误地灭掉了,并且还拿水泥封好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年的“神童”,如今又过得怎样了?
张炘炀,于1995年出生于辽宁一个普通家庭中,但他的父亲,却不普通。
父亲张会祥,从小就非常聪明,班上的学霸,但由于家境原因,让他止步于大学的校门。
可能是遗传了父亲的智商,张炘炀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3个月内,认识1000多个汉字;古诗听一遍,就能背下来;半年时间,可以背诵唐诗百多首。
看着儿子这么聪明,父亲张会祥打心底高兴。他也将自己没实现的梦想,悄悄转移到儿子身上。
张炘炀5岁上小学,仅用1个月时间,就将一年的知识都学会了。从此,他开启了“跳级”模式。
采访时,记者问他:“你小学一直这样跳级,成绩怎么样啊?”
我们一直觉得,小学基础打不好,初中容易掉队;初中一掉队,高中就难以跟上。
但在张炘炀这里,这些都不是事儿,因为他认为:“初中和高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高中和大学的体系也不一样。”
也就是说,初中成绩差,不耽误他学习高中的内容,更不耽误他考大学。
因为2005年,才10岁的他,走进高考考场。当时,这位“史上最小高考生”轰动全国,引来无数记者报道和网友们的关注。
当时他的成绩是505分,离父子俩理想的985院校,还差了不少,只能上二本。
但10岁,就能考505分,我真的想说一句:“妖孽啊!”
我踏踏实实上了小学6年,勤勤恳恳学了初中3年,埋头苦读了高中3年,高考也才五百多。就这,我还觉得拼尽全力了。
当时有人劝说,孩子还小,再读一年吧,指不定就能考上好学校。
但父亲张会祥却觉得,时间不等人。他决定,抢跑。先上个普通大学,再去好的学校读研,以后照样不会差。
就这样,年仅10岁的张炘炀,以“最小大学生”的称号,进入了大学校门。
后来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假如你不是这么小上大学,你能考上清华北大吗?
他思索了一番,回答:“可能性不大,按理想状态,大概率也就是个985高校。”
他提到,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智商测试,他的测试结果,都在140左右。
记者问,那跟韦神、柳智宇这些人比的话,你觉得谁智商更高一些?
我想,能有这样的智商,如果当年能多读几年再考大学,也许,他的人生方向,会不一样吧。
学校招到这么一位“神童”,自然也格外重视,决定好好培养他。不仅给他专门安排3位导师,还提供专门的宿舍,供他父母陪读。
果然如张炘炀所说“高中和大学是不同的知识体系”,进入大学后,他功课基本都是第一名。
好像读书对于他来说,只是开辟新赛道,不管去哪个赛道,他都能展现神童的天赋。
这时候,学校领导找父亲谈话了:“我们联系了德国的一所学校,那边对天才培养得更好一些,要不让孩子去那边读吧。”
但由于德国学校规定,孩子14岁才能独自上学。校方的意思,张炘炀才13岁,要不再等一年吧。
但父亲可能想保持儿子“最小”的记录,他不愿浪费时间,再一次决定,抢跑!
于是,13岁的张炘炀,成为了当时的“最小硕士生”。
“我认为不是。”他笑了笑,淡定地回答:“我现在已经不是最小的本科生了,没记错的话,也不是最小的硕士生,马上也会有比我更小的博士生。”
既然自己不是“最小”,那么,当年那么着急地抢跑,究竟有没有意义呢?
张炘炀10岁到天津读大学,来到北京、天津后,他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和当地孩子的差距。
他那时候就觉得,如果在北京连套房都没有,那最后博士毕业又有什么用?
于是,硕士毕业在即,他跟父母说:“必须在北京买套房。”
张炘炀算过,那时候北京的房子,一套大概200万。这钱,家里是正好能拿得出手的。
但要倾家荡产去买套房,父母显然觉得,这是小孩子的气话。于是,他们在北京租了套房,
当时的传闻,是张炘炀威胁父母,你不买房,我就不交毕业论文,也不考博士。
很多人都在骂他,为了一套房,要父母拿出所有积蓄,真是太任性、太不懂事了!
“显然不是真的啊。”张炘炀有些无奈:“双方都妥协了,显然,是我妥协得更多。”
房子虽然没买成,但张炘炀还是如父母所愿,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但,从这一刻开始,他的“神童”生涯,仿佛按下了暂停键。
可能是17、18岁叛逆期到了,也可能是他太小,确实没有成熟的心智来应对博士阶段的知识。
他并没有像之前一样,快速完成学业,反而花了8年时间,才博士毕业。
博士毕业后,他先是在宁夏师范学院当外聘教师。后来辞职在家,自己接项目赚钱。
如今的房租,是父母付的,并且父母会定期过来给他打扫卫生。
父母每隔2、3个月会给他打一万块钱,再加上他自己接项目赚钱,勉强能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