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比家所 BECOMESO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城发布  ·  今天18时07分,江西正式进入…… ·  2 天前  
茅酒圈  ·  飞天跌破2200!茅台酒2月18日行情价 ·  2 天前  
上饶新闻  ·  最新!江西任免一批领导干部 ·  2 天前  
上饶新闻  ·  最新!江西任免一批领导干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比家所 BECOMESO

图说宜家④ 【阳光下的阴影—细数宜家的罪与罚】|品牌专题

比家所 BECOMESO  · 知乎专栏  ·  · 2016-02-29 22:41

正文

之前写了三篇关于宜家成功方面的几大关键要素与企业责任。

但是在成功的背面,一切却也没有那么光鲜。在拓荒的道路上,企业永远会有杀戮与不愿被提及的种种劣迹。

但放下企业逐利的原罪不说,大浪淘沙,何时顾得上倾听一个泡沫的声音。


一 、 全球避税典范!

在资本界,宜家最广为人知的除了其品牌价值外,便是宜家数十年精心布局的全球避税措施。

最近一系列的新闻,让大家又聚焦到宜家避税的事情上来了。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通过复杂的公司结构和资产结构使宜家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合法途径将税收减少到最小值。英格瓦·坎普拉德的方式是,让慈善基金会成为宜家的母公司,并将宜家理念的使用权转给一家独立于家具店的公司(英特艾基系统有限公司),这给宜家在缴税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而宜家家具店必须为使用宜家销售理念支付给这个公司一笔许可费,所以全球宜家公司网所创造的利润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宜家的高级管理层想压缩某国分公司的利润,只要提高该国销售公司缴纳的许可费。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当地家具店在缴费之后没有利润剩余,那么就不用纳任何税了。

· 这么干说,相信是无法用简单的言语讲清,还是上图。

比如说宜家的德国子公司都有对应的比利时合作中心,所谓的比利时合作中心是一些金融公司,这些位于比利时的子公司在大公司内部提供金融和市场营销服务。它们的利润也少得可怜,它们的作用是:一家公司的比利时合作中心把商标名卖给对应的德国子公司,并且价格昂贵。但这家子公司并不支付现金,而是通过贷款支付。

通过这种方式,它们可以安全地跳过德国国库,因为支付商标和贷款后,德国财政部门面前的这家德国子公司已经很穷了。它几乎不用纳税。同时,在这种公司形式下,比利时国库所收的税收也是最小值。

长期以来,社会观察家不断在批评宜家逃避应该缴纳的税款。沃尔夫冈?参克1996年在《时代》上写道:“只要在瑞典和德国这样的福利国家碰到税收方面的问题,英格瓦·坎普拉德就会把自己的社会良知丢却。”而英格瓦在1980年代写道:“比起用在国家方面,我们可以把钱用得更好。”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和德意志银行等上市公司不同,宜家没有公开其利润和税收项目的义务。2003年《明星》以宜家故事为封面文章,指出宜家在德国应缴纳的税款为3000万欧元。两年后,电视杂志Monitor的调查员去宜家询问纳税情况,宜家没有答复。

这是澳洲政府给当地宜家的一张催税单。【亮点在logo】



老爷子表示,你在说什么,我听不见。


二、 抄袭的传统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宜家就有抄袭畅销产品的历史,甚至毫不夸张得说,有些抄袭的产品成就了宜家。

储物柜、扶手椅、灯具类别里的多款畅销品都是数年前宜家通过抄袭和局部改造后的“成功产品”。


就在一两年前,宜家依然被曝出在作品抄袭方面的不良新闻。

一款手工网站上的独立设计师设计的可移动式的床上工作桌,还能移到床尾当做展示台。非常实用的一款产品,在不久后就直接出现在了宜家的产品列表里,并从未与设计师与网站有过任何联系。

这款产品虽然造型简单,制作方便,但是功能和场景的设计有一定的思考与研究。

宜家这算是抄袭得非常理直气壮的了,毕竟该产品的外观专利和保护还起不了太大作用。

更多的经典产品和市场畅销产品,才是宜家下手的主要目标。

也是这些产品成就了今天的宜家。



(我并没有一个个去找原型,因为很多产品已经下架了或者通过不停更迭已经有了宜家自己的风格,等抽时间补齐这部分。)


这些仿经典款,或者热销款的宜家产品在国外获得了非常不好的名声,尽管通过修改局部的设计来规避掉了来自各方的维权申诉。

甚至创始人坎普拉德表示,世界上没有独一无二的新设计,人人都在你抄点我的,我抄点你的,设计师都是在他人的影响下产生灵感的,根本没有纯粹的新设计。

但是,如果你试图抄袭宜家的设计,来自因特宜家的一大波律师就已经在靠近了。


三、 宜家与公益?

宜家在经历了一系列如破坏环境,避税风波,雇佣童工等负面新闻后,为控制社会舆论与多方压力,宜家在荷兰于1982年成立了斯帝廷·英格卡(Stichting INGKA Foundation)的基金会。并在同一年将宜家集团,即英格卡控股有限公司以捐赠的形式移交给了该基金会。并开始声称宜家所有权不属于创始人坎普拉德家族,坎普拉德本人也屡次在媒体面前声称“自己和家人不拥有宜家一分钱”。


英格卡基金会则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慈善机构斯帝廷·宜家基金会(Stichting IKEA Foundation),二是资产管理机构斯帝廷IMAS基金会(Stichting IMAS Foundation)。在斯帝廷·宜家基金会的五人董事会中,坎普拉德家族占两席,分别是坎普拉德本人和他的长子彼得。宜家基金会有一份运作章程,明文记载着基金会的运作目标和规则,只要不违法,坎普拉德可以随心所欲制定及修改章程内容。因此,坎普拉德控制了基金会,也顺理成章地能掌握了基金会内的资金流向。

不管怎么说,基金会有确确实实拿出了真金白银,用于自然保护,森林管理等方面,以及儿童基金等等。

(真的干得漂亮?)


做了这么多,还依然被人诟病的原因也正是在此,宜家通过与诸多公益组织的合作,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为了让宜家需要这诸多公益组织挽回在其社会舆论上的负面影响,甚至于隐藏其对自然破坏的名正言顺。


木材资源 是宜家整个产品线上最重要的资源,但是优秀而又经过森林管理认证的木材资源价格总是很高,宜家曾购买偷伐而廉价的天然林木材而被曝光,但幸好事先与绿色和平组织研讨过应对措施而免于责罚。

之后宜家除了几个核心工厂以及欧洲的工厂外,在东南亚尤其中国的产品采购,通过不再严格要求审查材料来源的方式,压根成本把这份责任转嫁给中国的加工厂,据说,宜家在中国使用的木材资源有超过70%都无法追查到其具体来源。(基本来自中国东北天然林场以及俄罗斯天然林场)


同样的策略,用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以隐藏宜家的工厂排放和环保问题上。

以及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以应对雇佣童工的社会压力。


四、 供应商活该 ?!

宜家在中国的供应商的数量居全球首位,主要以木材制品,纺织品以及塑料制品为主。因为原材料优势,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在国内相比起来,还依然有很大的政策漏洞可寻。

去年还是前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一家叫JYM(避嫌缩写了)的工厂,开了一个跟宜家几乎一模一样,可以以假乱真的商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