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传递最新资讯,共享财富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DeepSeek,新重磅! ·  昨天  
政事儿  ·  省委副秘书长姚轶,拟提名新职 ·  2 天前  
侠客岛  ·  初步核查29人失联,灾害原因公布 ·  2 天前  
政事儿  ·  张庆一,拟提名为市长候选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市场聚焦】宏观:水无常形,因势利导

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24-11-14 08:58

正文

结论

1、特朗普胜选,胜选宣言为再兴美国,贸易战预期暂时降温;市场沉浸在再繁荣狂热,忽略美国的化债诉求;2、人大拿出“12万亿”一篮子财政刺激幅度,6万亿为增量,10万亿为置换,2万亿棚改为不急于化债;与传统财政刺激模式不同;3、海外市场的再通胀逻辑,或商品补涨靠拢美元美债为终点;国内进入政策观望期,偏好或开始分化,商品跟随基本面;


特朗普及共和党全面获胜,引发海外市场针对美国再繁荣的狂热炒作,即使之前美元美债美股有较高预期,获胜后情绪继续趋向繁荣狂热。如果从债务压力的角度切入,随着零利率时代发行的美国国债陆续到期,后续置换都是加息之后的高息债,债务利息将对GDP构成极大侵蚀。特朗普的减税计划,收入锐减将进一步需要债务发行来对冲,所以邀请马斯克组建效率委员会,支出端同样节流,构成另一助力。弱美元、低通胀、低利率下的再繁荣,才是特朗普执政经济端的真正诉求。


问题市场率先以再繁荣逻辑切入,率先预期减税带动美国经济向好,从而拉升美元与美债利率,反而加剧了债务压力, 这种再通胀与原始诉求的背离,可能将通过美国版的化债形成拐点。

特朗普当选对于中国政策以及内外大类资产的影响,在秋季策略报告宏观部分中已有思维导图展示。与彭博思路类似,如果外生的贸易战因素对国内带来负面影响,去产能即失业风险上升时,政府会果断进行政策加码的托底,并开始激发内需对冲外需下行。当下境内跳过了风险,反而率先预期后续利好,这形成了节奏偏差。托而不举的大方针下,可能内需不承压时,政策加码的预期始终不能落地。美元兑人民币呈现更顺畅的承压逻辑,预留贸易战空间。

人大会议已经清晰给出了化债方案,首先额度上6万亿可视为增量,4万亿为专项债许可证,早在6-8月就有端倪,2万亿转为不急于化债的“展期”。首先额度上低于市场最狂热时传言的“16万亿”版本,其次消费端直接刺激确实没有太多亮点。通过会议内容, 至少确认托而不举的方针未有根本性转变。

境外商品恐慌于供给端,与再繁荣背离。 如果梳理特朗普执政三大主题方向:再繁荣、低通胀、贸易战,可以发现美元美债美股按照再繁荣为起点开始预期;而境外商品反而按照贸易战的顺序开始。 特朗普胜选及后续几天未有第一时间宣布关税来看,贸易战预期降温,商品开始向低通胀切换。但是如果再繁荣逻辑进一步强化, 商品存在从低位向美元美债美股的逻辑靠拢的补涨波段。


国内的逻辑仍是炒小炒妖,在基本面及刺激幅度不明,方向确定时,选择进可攻退可守的更虚拟标的是合乎逻辑的。而重基本面的大票、商品,因为托而不举,表现一般。如果观察情绪何时退潮,可参考炒小炒妖,或者抱团情绪何时起步。 当下港股汇率承压,体现内外对预期的分化态度,值得注意。


综上所述,无论内外,资金资产都处于一个分化的态度。境外股债汇再繁荣,与商品的扩供给及“衰退”对垒;国内的内外资,股票商品同样形成对垒。从逻辑上,境外可能商品存在向再繁荣修复的波段行情,而境内小心现实始终不及过高预期的风险。


作者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