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杠杆游戏
“杠杆游戏”,资本精英的选择。由前媒体人和经济研究员主笔,致力于用数据读懂经济中的杠杆和泡沫。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广东吴川一中学生疑遭欺凌、官方回应网传浙江一 ... ·  8 小时前  
苏群  ·  这才是中国男篮该有的样子! ·  3 天前  
野球帝  ·  球袜福利!33元3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杠杆游戏

“仇富”的朱元璋:搞死富人,农民被收割得更惨

杠杆游戏  · 公众号  ·  · 2018-11-09 22:33

正文


撰文|黄大拿&编辑|王心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一个百姓的财富如果超出了基本的物质需求,甚至富可敌国了,那一定会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

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而且不论肯定还是否定,两方都可以举出几条貌似雄辩的理由。


在肯定的一方看来,老朱当然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仇富”,而对农民、穷人则很好。


这样的皇帝难道还不是好皇帝?


那么,“仇富”的朱元璋究竟给农民带来了什么?




仇富货真价实

有学者说过,打下江山坐了龙庭的朱元璋,仍然不过是一个“小农”,因为他的历史视界非常狭隘,其治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社会。


“小农”朱元璋也常常谈到要藏富于民,不过,他所理解的“富”和我们差异很大。


在朱元璋看来,百姓们只要有田种,吃饱穿暖,就是富裕,农闲时节,一家人于酒足饭饱后,能够围着火炉唠唠磕,就是太平盛世了。


他所谓的“富”是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最低层次的需求,而一旦越过这个层次,则富人就成了他王朝稳定的一种威胁,是他的打击对象了。



朱元璋对富人的压制,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强制性移民;二是罗织罪名。


明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新朝就下令强迫大批苏州富民迁徙至朱元璋的老家凤阳。这种强制性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后来还发生过多次。


他运用法律打击大户更是不遗余力。富豪们稍不小心,就会招致横祸。常常是一个得罪,合家遭殃,而一旦罪名成立,则其财物田产都将充公。


洪武朝发生了许多大案,在这些大案中,都有许多豪强势家受到牵连。史籍上说:在朱元璋的打击下,三吴地区“豪民巨族,刬削殆尽”,“一时富室或徙或死,声销影灭,荡然无存”。


为了躲避打击,富人们有的被迫将巨资奉献于皇室,有的主动将财产充作军需,有的则散财以图自保。可是主动申请破产,也不能保万无一失。


著名的江南首富沈万三,捐资助修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朱元璋大怒,说“一个匹夫,居然想犒劳天子之军,这是乱民,应该杀掉!”好歹经马皇后劝解,将沈流放了事。



这个故事有学者认为是假的,因为据考证沈万三在明初已经翘了辫子。后来又有学者否定此说。


其实在沈万三的故事里,沈万三这个人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沈万三,也有李万三。在朱元璋的治下,江南众多富豪遭受重重打压噤若寒蝉是一个铁的事实。


朱元璋为什么“仇富”?首先当然有传统的渊源。


按照今人对财富、对国家与公民关系的理解,都会认为私人财富的增长是国家的幸事,但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一个百姓的财富如果超出了基本的物质需求,甚至富可敌国了,那一定会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


“富可敌国,不祥”,这样一句话,当代以跨国公司为荣的人们肯定很难理解,却又是为古人所深深信奉的。


正因为此,朱元璋抑制富人的方略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继承了传统的“治国智慧”。


比如强迫移民,就是秦始皇、汉高祖均曾用过的老谱,他们都一致认为,富夺其基,人夺其势,这样连根拔掉,将其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土壤中,就会使实力不弱、可能的异己者失去经济和社会支柱。


其次,就朱元璋个人来说,他的治国理想是天然排斥商业活动的,他不仅认为放纵商贾聚敛财富会使老百姓弃本逐末,心术大坏,工商业发展而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流动性的增加,百姓生活方式的变化,更让他仇视和恐惧。

农民受益虚无缥缈

朱元璋的“仇富”带来了什么?


对朱明王朝,当然是有好处的。有利于其对臣民加强控制,且不用说了,就是经济上的收益,也十分丰厚。


富人财产充公,数字庞大;由于大批地主的私田被没收,明初江南官田数量因而激增,明政府的田赋收入也得以大量增加。


那么,从另一方面,朱元璋的“仇富”对一般百姓是不是充分利好呢?


过去,史学家们谈起朱元璋建国后的“锄豪强、抑兼并”,很少有不眉飞色舞的,因为据说这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减轻富豪地主对人民的剥削。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传统生产方式里,当然不乏土豪劣绅,农民租种地主的田,也不可避免要遭受盘剥,可是当这些田回到官府手中的时候,农民能不能不种地了呢?不能,还是要种,只不过,他过去从地主那儿租种,现在,变成了从官府那儿租种而已。


那么,他是不是不再遭受剥削了呢?不是,他依然要为租田上交赋税,而史料证明,官田的税赋比民田还要高数倍!


也就是说,农民遭受盘剥的程度不但没有减轻,相反还加重了!


这样一种现象其实一点儿也不难索解。农民过去租种地主私田,地主很多,选择余地大,而现在随着官田数量的增加,基本就只剩下官田可租,在你不租就没有饭吃的情况下,你不乖乖就范还能怎么办?



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其名著《通往奴役之路》中告诉我们,一个雇主很多的市场,对受雇的一方总是有利的,如果市场上只剩下了一个雇主,你就只能接受这唯一一个雇主的开价,因为除此以外,你已经没有


撰文|黄大拿&编辑|王心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一个百姓的财富如果超出了基本的物质需求,甚至富可敌国了,那一定会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

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而且不论肯定还是否定,两方都可以举出几条貌似雄辩的理由。


在肯定的一方看来,老朱当然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仇富”,而对农民、穷人则很好。


这样的皇帝难道还不是好皇帝?


那么,“仇富”的朱元璋究竟给农民带来了什么?




仇富货真价实

有学者说过,打下江山坐了龙庭的朱元璋,仍然不过是一个“小农”,因为他的历史视界非常狭隘,其治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社会。


“小农”朱元璋也常常谈到要藏富于民,不过,他所理解的“富”和我们差异很大。


在朱元璋看来,百姓们只要有田种,吃饱穿暖,就是富裕,农闲时节,一家人于酒足饭饱后,能够围着火炉唠唠磕,就是太平盛世了。


他所谓的“富”是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最低层次的需求,而一旦越过这个层次,则富人就成了他王朝稳定的一种威胁,是他的打击对象了。



朱元璋对富人的压制,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强制性移民;二是罗织罪名。


明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新朝就下令强迫大批苏州富民迁徙至朱元璋的老家凤阳。这种强制性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后来还发生过多次。


他运用法律打击大户更是不遗余力。富豪们稍不小心,就会招致横祸。常常是一个得罪,合家遭殃,而一旦罪名成立,则其财物田产都将充公。


洪武朝发生了许多大案,在这些大案中,都有许多豪强势家受到牵连。史籍上说:在朱元璋的打击下,三吴地区“豪民巨族,刬削殆尽”,“一时富室或徙或死,声销影灭,荡然无存”。


为了躲避打击,富人们有的被迫将巨资奉献于皇室,有的主动将财产充作军需,有的则散财以图自保。可是主动申请破产,也不能保万无一失。


著名的江南首富沈万三,捐资助修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朱元璋大怒,说“一个匹夫,居然想犒劳天子之军,这是乱民,应该杀掉!”好歹经马皇后劝解,将沈流放了事。



这个故事有学者认为是假的,因为据考证沈万三在明初已经翘了辫子。后来又有学者否定此说。


其实在沈万三的故事里,沈万三这个人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沈万三,也有李万三。在朱元璋的治下,江南众多富豪遭受重重打压噤若寒蝉是一个铁的事实。


朱元璋为什么“仇富”?首先当然有传统的渊源。


按照今人对财富、对国家与公民关系的理解,都会认为私人财富的增长是国家的幸事,但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一个百姓的财富如果超出了基本的物质需求,甚至富可敌国了,那一定会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


“富可敌国,不祥”,这样一句话,当代以跨国公司为荣的人们肯定很难理解,却又是为古人所深深信奉的。


正因为此,朱元璋抑制富人的方略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继承了传统的“治国智慧”。


比如强迫移民,就是秦始皇、汉高祖均曾用过的老谱,他们都一致认为,富夺其基,人夺其势,这样连根拔掉,将其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土壤中,就会使实力不弱、可能的异己者失去经济和社会支柱。


其次,就朱元璋个人来说,他的治国理想是天然排斥商业活动的,他不仅认为放纵商贾聚敛财富会使老百姓弃本逐末,心术大坏,工商业发展而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流动性的增加,百姓生活方式的变化,更让他仇视和恐惧。

农民受益虚无缥缈

朱元璋的“仇富”带来了什么?


对朱明王朝,当然是有好处的。有利于其对臣民加强控制,且不用说了,就是经济上的收益,也十分丰厚。


富人财产充公,数字庞大;由于大批地主的私田被没收,明初江南官田数量因而激增,明政府的田赋收入也得以大量增加。


那么,从另一方面,朱元璋的“仇富”对一般百姓是不是充分利好呢?


过去,史学家们谈起朱元璋建国后的“锄豪强、抑兼并”,很少有不眉飞色舞的,因为据说这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减轻富豪地主对人民的剥削。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传统生产方式里,当然不乏土豪劣绅,农民租种地主的田,也不可避免要遭受盘剥,可是当这些田回到官府手中的时候,农民能不能不种地了呢?不能,还是要种,只不过,他过去从地主那儿租种,现在,变成了从官府那儿租种而已。


那么,他是不是不再遭受剥削了呢?不是,他依然要为租田上交赋税,而史料证明,官田的税赋比民田还要高数倍!


也就是说,农民遭受盘剥的程度不但没有减轻,相反还加重了!


这样一种现象其实一点儿也不难索解。农民过去租种地主私田,地主很多,选择余地大,而现在随着官田数量的增加,基本就只剩下官田可租,在你不租就没有饭吃的情况下,你不乖乖就范还能怎么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