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玩物志  ·  情人节甜蜜来袭|充电贴贴,爱不离线 ·  2 天前  
刀法研究所  ·  资生堂2024年营业利润下滑73%;%Ar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公众号  ·  · 2024-11-11 13:41

正文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号你别错过

欢迎关注“道中华”




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

来源:《世界知识》2024年第16期;世界知识公众号2024年8月15日;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小 i 导 读

当地时间6日凌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会议中心发表讲话,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


今年7月,《世界知识》杂志以 “假若特朗普重返白宫” 为封面话题,邀请多位学者以圆桌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特朗普一旦重新上台,美国内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本文为第一部分,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达巍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宋博 《世界知识》杂志社编辑安刚 展开对话,对特朗普当选后的 内政外交路线、经济政策、地缘政治热点问题 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达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 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

安刚

《世界知识》杂志社编辑


本文约 6300 字,读完约 20 分钟


当地时间6日凌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会议中心发表讲话,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


特朗普当选概率继续升高


达巍 美国历史上,曾担任过总统的候选人在大选中成功重返白宫的情况只发生过一次,即1892年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在选举中击败哈里森,第二次当选总统。 所以,2024年美国大选具有高度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


随着7月中旬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确认特朗普为该党总统候选人,2024年美国大选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受7月13日宾夕法尼亚州竞选集会“未遂刺杀”事件的助推,特朗普“天选之子”的形象一度大肆发酵。当然,选战焦灼的格局总体未变,两党基本盘稳固,选举的最终结果仍将取决于威斯康星、内华达、佐治亚、北卡罗来纳、密歇根、亚利桑那、宾夕法尼亚这七个摇摆州的选择。


总体上看,通胀和边境移民是当前美国选民最关心的两大议题。 尽管拜登政府治理经济颇有成效,就业、税收等数据亮眼,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有一定效果,但物价居高不下,房租节节上升,降息迟迟未能出台,导致蓝领阶层选民“获得感”不高。后期选情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走势影响,而很多选民对特朗普任内经济增长怀有“美好记忆”,相信他更有能力解决通胀问题。特朗普在边境移民等内政议题上的强硬立场是其凝聚保守派选民的重要黏合剂。南方边境安全与非法移民问题持续发酵,成为拜登政府饱受批评的政策之一,副总统哈里斯又是这项政策的具体牵头人,甚至在共和党人领导的州引发地方与联邦执法力量之间的对峙危机,此后拜登在该议题上满意度下降,民主党选情受到拖累。而特朗普要求严格管控移民数量的保守立场赢得多数共和党选民坚定支持,有利于其稳固右翼选民票仓。


从个人层面看,在接下来的竞选中,特朗普仍需要应对多重困难。 特朗普在不同州身负四宗91项刑事和民事诉讼,虽然最高法院裁决其在总统任上的“因公行为”拥有绝对豁免,“私藏白宫密件”案已“平安落地”,部分刑事诉讼延至今年11月后宣判,但出庭等司法与公关活动严重消耗着他本人和团队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其竞争对手也不会放弃利用这些案件煽动选民对特朗普的道德恐惧。另外,拜登退选后,原先他背负的“老迈”包袱转移到特朗普身上,特朗普以78岁高龄一下子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年长的总统候选人,面对充满活力和贴着“多元”标签的哈里斯反而暴露出不少短板,喻示着本次大选选情不是不会发生攻守易势。


毕竟现距大选日还有100多天时间,变数仍多。后续美国国内经济走势和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发展等都有可能对选情构成重大影响,亦不排除不同形式的“九月惊变”“十月惊奇”发生,但至少可以认为,特朗普当选的可能性是不低的。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召开,图为全代会会场。


更激进的保守主义议程


达巍 :如果说2016年特朗普当选尚可被解释为美国选民在国内矛盾驱使下出现的“偶然”现象, 那么,这次如果他再次当选,则将是美国选民经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意味着 美国的内外政策走向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0年8月,谋求连任的特朗普政府曾经发布主题为“为你而战”(FIGHTING FOR YOU)的“特朗普第二任期议程”,罗列十大优先事项,包括就业、根除新冠疫情、结束对中国的依赖、医保、教育、“排干沼泽”(drain the swamp,解决联邦政府腐败问题的计划)、保卫警察、结束非法移民并保护美国工人、为未来而创新、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等。这份计划虽然在特朗普败选后被锁进文件柜,有些内容因形势变化已经时过境迁,但是对其重新加以检视,仍具有反映特朗普如当选后其内外政策取向的指标性意义。


为配合2024年竞选,特朗普团队很早就发表 “议程47”(Agenda 47) ,内含45项政策。其后又作了精简,依次主要包括:优秀学校、好工作,不为非法外国人提供福利,维护汽车工人的利益,为美国人提供成本最低的能源和电力,拯救汽车工业和保护美国工人,重建美国军队,巩固公平和互惠贸易,结束吸毒成瘾之害,恢复正义并结束腐败,拆除深层政府并将权力归还人民,扭转拜登的性别政治,削减贸易赤字恢复美国独立性,保护美国工人的新贸易计划,呼吁立即缓和局势与和平,阻止中国投资等。


7月18日,特朗普在沃尔密基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闭幕演讲中,用一半时间详述遇刺过程,不断向选民强化“上帝选择了我”的印象,后半程则围绕经济、边境移民、外交这三大方面介绍当选后的执政议程,承诺返回白宫后的最优先落实事项是关闭边境和振兴能源,基本上还是“议程47”里渲染的那些东西。


对比时隔四年两份执政议程之变与不变,可以发现,特朗普及其团队试图吸取首任教训,制定内容更具体、目标更明确的施政路线 从两者的高度连贯性和相似性可以看出, 特朗普若当选,将继续以“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为核心理念,强化内顾和右倾取向,推行经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其四大优先目标将是:刺激经济增长和推动制造业回流,减少美国对世界的责任,强化针对中国的大国战略竞争,以及解决移民问题。 手段上可能突破传统方式,与建制派更激烈对撞,强势推进自己的内外政策。


对内,在政府治理、经济、产业和社会层面采取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胆举措。《时代周刊》今年5月1日在基于对特朗普两次专访和对其侧近多次访谈发表的封面报道《如果他赢》(If He Wins)中评称,“特朗普还是特朗普”,有着相同的目标和怨念,他个人越发独断自信;特朗普初到白宫时孤立无援,如今是他说了算,身边策士愈发忠诚,准备好要全力实现特朗普的政策目标。


不能不提的文件还有一份,那就是2023年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在征求数十个保守派团体意见基础上,推出的厚达900页的《2025计划》(Project 2025)。这份文件旨在为下一届保守派政府提供施政蓝图,内容包括:反对左派觉醒文化运动,主张回归以家庭为核心的保守社会伦理;反对“管制国家”(Administrative State),主张“小政府”;反对政府过度监管,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全球化,主张“美国优先”;认定中国是“极权敌人”(Totalitarian Enemy),主张对华全面脱钩与冷战等。这份文件是供特朗普团队参考的,所罗列的具体建议不会全部落地,但反映出政策的基本方向,令支持自由主义的选民深感担忧。


孙成昊 特朗普若再次当政,很可能同步推进总统扩权、削弱其他政府权力分支和打击异己的行动; 将全方位扩大总统对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掌控,包括加强对安全情报机构和整个公务员系统的控制,还将加快削弱司法部门等机构的政治独立性。特朗普睚眦必报的个性将更多地反映在现实政治中,包括重拾“排干沼泽”行动,不仅打压党内、政府内的建制派和军工复合体等“反特”势力,还会对拜登家族以及公务员团队中的干将进行某种形式的“清算”。 若真如此,不可能不激起建制派的强烈反弹,美国内政治可能将陷入剧烈动荡。


2024年7月17日,在威斯康星州召开的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詹姆斯·万斯宣布接受提名,正式成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


“交易式孤立主义”和“美国优先”路径


孙成昊 特朗普若当选,将秉持传统右翼理念,在社会层面推行强硬的反移民、高等教育改革等保守主义政策; 将提升移民执法部门的作用,可能将部分联邦执法机构的事务转移至移民执法机构,派遣国民警卫队和地方执法部门加快驱逐移民,恢复并扩大针对穆斯林国家的旅行禁令等;还将继续推动民生、教育领域的保守化改革。 对外,其将立足于美国自身狭隘利益,持续推动“大国竞争”,但尽可能减少美国被直接卷入冲突的风险,同时继续热衷于与盟友伙伴和主要对手搞利益置换——这被《时代周刊》称为 “交易式孤立主义”(transactional isolationism)


特朗普在党内千挑万选选出的竞选搭档 詹姆斯·万斯 意识形态极度保守,一些主张甚至比特朗普还极端,他的脱颖而出使得特朗普“交易式孤立主义”的“孤立主义”色彩更加浓重。


一旦“归来”的特朗普,在内政和外交的关系上仍将是内政优先、“以外养内” ,有如他在《时代周刊》访谈中展现的逻辑:“我们谈论的是内部的敌人。我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对我们国家来说,内部敌人比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各种外部敌人更危险”,“如果总统是一位优秀、可靠、合适的人选,那么你就不会与中国、俄罗斯或其他国家产生大问题,但我们国家内部的病人仍然会带来问题。”


特朗普主张通过“美国优先”政策“重振”国家实力,确保美国的领导地位,路径就是降低或者干脆卸去美国承担的冗余国际责任与负担,锁定“大国竞争”,将战略资源向“印太”集中,全力对付中国。 这一理念背弃了美国在权力与原则之间寻求平衡、兼顾硬软两种实力的传统思路,从狭隘的国家利益角度定义对外战略。在这种战略逻辑之下,加之外部国际变局的推动,特朗普二任的对外政策将更加呈现经济关系安全化、安全关系经济化的趋势,反过来也会作用于国际变局,加剧世界的动荡与不安。


受体制和能力制约,特朗普本人对军务干预有限,其若重返白宫后不太会对现行防务政策作大的调整,但要赋予其“重建美国军队”的旗号,这既包括提升进攻与防卫能力,也包括改善退伍军人境遇、在禁毒和边境安全方面加强军队与国内执法部门合作等内政属性的内容。 美国的全球防务战略将体现高度的连续性,继续推动“大国竞争”成为国际关系主旋律,用“以实力求和平”的原则指导军队建设,延续以压制中俄为主要目标的战略博弈。 为维持美国在军力上的绝对优势,特朗普将试图推动配合“大国竞争”战略目标的军兵种改革、恢复海军长期造舰计划、加强太空能力建设等。


特朗普及其团队更多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待同盟关系,极力向盟国转嫁战略负担,试图以“等价交换”的思维提升盟伴承担的责任,要求回馈美国的“安全保护”甚至反哺美国的经济发展。 特朗普首任威逼北约和韩国、日本等盟友提高国防费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声称缴足“保护费”才能从美国获取安全保护,搅乱了美国的同盟体系。拜登政府上任后立即修补盟友关系,加强跨大西洋联盟,并且利用乌克兰危机强化和扩大了北约,禁止退出北约的条文也于2023年底写入《国防修正案》立法生效。而众多北约和欧盟国家受到乌克兰危机的震荡,积极加强自身防卫,国防费的GDP占比接近达到2%的北约标准,有的甚至超标。近年欧洲、中东、非洲、东北亚、东亚等不同方向上的地区热点均呈不确定和多变之势,对美国战略安全利益构成直接挑战,美国应付起来捉襟见肘,特朗普若当选,可能会意识到外部协作的重要性,不排除其对盟友伙伴的态度转趋务实、温和。


特朗普首任对美国的核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2017年《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强化非战略核力量,发展部署多型战术核武器,发展多层次反导系统等,对今天的东北亚、乌克兰局势也产生了影响。拜登政府取消了国际上反对呼声最高的潜射核巡航导弹计划,但在其他方面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方向,还大量投资“下一代拦截技术”。 特朗普若回归,将继续推进其亲自定调的大力强化和扩展攻防一体美国核能力的政策,包括扩充战略核武库、发展战术核武器,建造“最先进的下一代导防系统”等。


2024年7月17日,处在沉重退选压力下的美国总统拜登乘“空军一号”专机抵达多佛市。


拼经济、降通胀、抬关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