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开始建设自己的管理系统,之所以会搞自我管理系统,原因放在后续说。先看看我的记录(多亏我有记录的习惯):
2012年,我一直在专注迭代,我的网名从王若狂变成易仁永澄,系统也在不断升级:
你看,这就是2012年9月份的系统,多么幼稚!但是,还是那句话:知识一定要显性化,不要担心你显性化的东西太幼稚,因为只有显性化,才可以被他人所看到、才可以有改进的基础,这样,犯错之后就可以不断优化了。
记着:当你成为大神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幼稚,都可以给你加分!
时间来到2012年11月份,对比之前,系统升级后的样子是不是变得有模有样了?你认真看,该系统的组成模块已经构建起来了:目标管理(黄色)、知识管理(绿色)、行动管理(白色)
我不仅把系统显性化,还把做系统的方法显性化。2013年,我完成了第一次的总结,形成了系列分享:《做自己的CEO——个人管理系统构建》。
文章地址:http://blog.hiddenwangcc.com/archives/1324,因为不能外链,请复制到浏览器打开。今天看上去,这篇文章照样不过时。
好了,我的准备期完成了,从2013年4月之后,我整个人就像是点燃了的火箭,成长速度飞快。
想想也知道:以前各种需要逐一处理事情,现在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去处理,我只关心着输入和输出就好了,效率自然几倍、几十倍的增长!
自我管理系统也一个劲儿的升级,来看看第五版的个人管理系统,那是2013年12月6日的文章里,记录了这个系统:
当月,我又将其升级至第6版,我把方法+工具组合在一起了,你可以看到方法论体系和工具体系打通到一起了:
两年后,2015年11月5日,这已经是第8.2版本了。这个版本和之前的版本最大的区别在于:把理念和方法分开了。所以,出现了两张图,分别是个人成长的三层嵌套模型(PDCA、价值、人生),以及自我管理方法流程。
2015年的第八个版本已经非常经典了,在2016年里我竟然没有做出什么调整和改变,这说明这个套路基本上可以完全适用于我的现状了。
可是,就是到了2017年,随着我的整个认知的更新,我发现这套方法论的重点变了:从原来的关注积累,到现在关注假设体系。其实,积累也是一种假设体系,而现在提出“假设体系”这个概念,整个系统的通用性就更强了。于是,我也提出了“基于假设库建设”的广义自我管理系统流程图:
之后,还没有停下来,我发现,这只是方法论和工具系统的再次整合,而我对“成长的认知”还没有形成可视化的套路。于是,我持续探索和研究,写出了那篇《个人发展战略制定的逻辑和策略》,文章中已经给了价值积累、交换和变现的三种大策略了。
就在我写的前两篇文章中《如何搭建系统才能实现超高速成长?》才把认知系统彻底打通在一起了!
至此,我的自我管理系统彻底打通了:认知系统、方法论系统和工具系统三大体系。并且,我也完成了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战略选择、中长期目标、短期任务、自我管理体系、能力提升、持续行动的整个自上而下体系的打通。
现在我感觉自己都要飞了!我实在无法用我那么匮乏的语言去描述我的心情,现在的我,学东西很快、想事情很精准、行动很有效果,这个状态我很满意。
其实,上面3段内容本来放在文章最后的。以下才是我的逻辑:为什么我会长成这样的自己?
2017年2月份以来,我的认知开始疯狂升级,大量的基础认知都被颠覆和重写。
因为这次升级,导致我本来很多稳定的课程都开始有所改变。这很正常,毕竟认知持续升级,自己可以看到的东西更多,可能更能清楚地看到哪个是重点、哪里有更简单但却更高效的路径。
就好像,你站在地球上,只知道天在上地在下;你到了高楼上,可以看到地平线是个圆弧形;你到宇宙飞船上,看到原来地球是个球型;你到了太阳系外,看到的地球只是普通星系中的一个;如果站在宇宙的整个视角呢?
所以,在全新的认知高度上,我开始重调我的自我管理系统。终于,在整整投入5个月之后,彻底完成了升级过程!
这篇文章,我想谈谈自己是怎么走上做系统的路——我的自我管理系统升级简史(已经挪到最前面了)。
高考那年,有一门叫做理综的考试,我竟然不知道怎么,考了297分。这门考卷由物理、化学、生物共同构成,我真是好希望去学这三门中的随意哪一个学科啊!可是,又是不知道怎么就学了电子信息类……
当时黑了很久这个学科,可是现在回头看,我竟然学了几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分别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对我后来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关键性的作用。
就说系统论,我会把所有对象当做系统去思考,绝对不是我的本意,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训练来的。这种底层通用学科,基本上可以通用在若干领域中,其中,就有这个叫做——自我管理系统的家伙上。
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了四年的高压工作——在一个全新的学校当老师。每天我要做的事情有:学院行政、学生团体指导和活动开展、学校网络建设、硬件招标、对外援建,此外,我每周还有28节课!
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7小时以上,自然逼迫着我考虑一个问题:既然这些事情都要做,怎么做才能更节省时间呢?
当时,没有老师告诉我什么叫流程化、清单化,也没有这么便捷的网络让我有那么多关于效能的文章可以查,更不知道什么叫“边际成本递减”。我就自己探索,不断找到方法,开始给自己不断建立模板和可以调用的库(多亏我对网站建设感兴趣,在使用Table布局的时候,Template和Library帮了我大忙)。
这样做下去,我竟然省下好多时间,还偷偷搞了学生工作室接私活,每个月能赚个3-5万元,大家能一起吃个火锅开心~
你想,这就是价值导向,当你知道什么是可以产生价值的,就会持续做下去,即便它看上去很费力——你已经足够忙了,还要花额外的时间,建立模板和库。
之后,我离开高校,到了发改委工作,整个工作环境变了,我以前的模板都没有用了,但是,我的思路没有变:开始建立模板和库系统!
这里,我要特别向我爸爸致谢,他是一个老机关干部,在我刚去机关工作的时候,他就让我把对自己的标准提高两个维度:如果我是副科长,就看看副主任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如果我是科长,就去想想主任怎么处理事情的。
所以,当我尝试着从副主任的角度俯视科室工作的时候,我有了一种“整体性”的感觉(这就是我在《如何搭建系统才能实现超高速成长》文章中提到的系统思维),原来,工作就分成资金申请、项目申报、部门协同、基础行政、领导工作,并且每个事情都有套路!
有套路,你竟然敢有套路!
你有套路,我就敢把你显性化出来(显性化对于“迭代”的价值,我在《为什么一个反思活动,我竟然整整规划了两个月?》进行了描述),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2010-2012年)里,我就不关心自己到底要取得什么成绩,专心把所有的流程、模板、清单、库全部做出来。
现在回头反思,当时的选择高度符合以下原则:
•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我不关心这几年自己收获什么,只一门心思搞模板;
• 以终为始,不分心去搞别的事情,就搞一个明确的目标;
• 边际成本递减,虽然做模板很费力,可是,之后每次使用,我都比别人省时间;
• 诱发黑天鹅事件,因为老板看我好像很高效,然后就给我升值提拔了。
到2011年低,我已经拿到了当年的优秀工作者了,这是我委自建立之后,第一次把优秀工作者颁给副科长,并且,我才在委里工作两年,通常这个奖是颁给工作8年以上的人的。
从2012年开始,我发现所有工作我都可以套用现成的模板,任何工作来了,随便搞搞就结束了,别人要干三五天的事情,我半天就搞定了。所以,我开始有时间搞幸福进化俱乐部。
2014年,国家政策转调,从扩张策略转为收敛策略,原有项目申请、资金争取项目全部停止,改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化解过剩产能,我的所有模板都不好用了!而这个时候,幸福进化俱乐部开始盈利,干脆,辞职创业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打破金饭碗,原因就在这里:重做一次模板太辛苦啦!
发改委是一个综合性大部门,它和一般的政府机关不同的是,它不关心某个细分领域的业务,而是关心整体经济。它帮我彻底建立了框架思维、整体思维方式,帮我理解了,如何抓住关键指标判断整个系统的运作健康度,而这种训练,其他地方很难有的。再次感谢命运让我拥有这样的训练,虽然,训练过程那么苦逼……
在发改委期间,工作中的系统不断构建,我还慢慢开始了自我管理系统的构建。
我科室的负责人——板砖博士,吉林大学的数量经济学博士,和他对比,我真的是个学渣。他每天都在看书、都在探索新的生活方式,还能把工作搞好,我问他是什么帮助他做到了这些,他说:“就和你的模板一样,你把自己当成模板试试看?”
我感觉,他给我打开了一片巨大的天空:如果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可以有一个体系进行稳定地管理,岂不是也会很省时间?
写完了,到这里就结束了。原本在这里放着“自我管理系统升级简史”,但是已经被我挪到了最前面了,剩下的事情你都知道啦~
今天的文章竟然写到第八点了,我想吐槽自己!
我本来想按照这个顺序写的:
• 是什么让我拥有了系统思维(目前的4567点)?
• 我的自我管理系统构建简史(目前的123点)。
• 本次系统之所以可以升级的原因?
• 什么是跃迁,他人应该如何使用跃迁的套路?
可是,我这磨磨唧唧的画风啊,按照流水账写完了,发现如果是用户的话,并不关心我之所以有系统思维的历史,他们只想看看你的系统是啥样的?按理说,我应该倒叙来写,可是,我太懒了,已经写成流水账了,就直接挪到前三部分了。
而后面两个部分,系统为什么可以升级以及什么是跃迁,由于篇幅问题,我决定不写了……
哈哈哈,今天的日更有点凌乱,有些关键原因还没有解释。干脆我总结一下吧:
• 如果你期待竞争中获得异军突起的可能,那搞个系统是比较简单的方式;
• 不要担心自己的东西矮穷搓,你只要敢写出来,它就会慢慢变好;
• 自我管理系统不是用来显摆的,而是用来帮你跃迁的,原因我后面的文章再讲。
嗯,看来,我又要写一个系列了。
7月2日起,我启动了一个实验,我需要用50天的时间去验证一个结论~现在,我想邀请读者们参与这场实验(50天内,我不会向你透露这是什么实验),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什么!又不说是什么,又不告诉怎么做,那怎么参与呢?”
参与方法是这样的,愿意参加的伙伴,请每天观察我的公众号的推文,寻找推文的规律和目的,然后推测我的实验到底是在干什么?此外,强烈建议你在留言区留言,并使用固定标记,例如:“#观察永澄50天-05天# XXXXXXXXXXXX”。
再给你一个细节,7月4日开始,我就已经偷偷放出消息了~
好了,最后送出参与者福利:50天后,我会邀请完成50天观察(留言50天)的伙伴进行一个闭门会议,交流我在策划这个实验的前因后果、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说明我所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最后一天,我会向你询问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说得最精准的五个人,我会将你请入我的后宫群,要知道,这个群已经关闭三个月了。
等你来哈,请用标签留言,今天的标签是:#观察永澄50天-01天#,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