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学名
Lindera aggregate
,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跟冬季叶片只枯不掉的“不死柴”山胡椒是近亲(👉
山胡椒
)。
而
乌药是一个常绿灌木。虽说如此,但每年它其实也要换掉不少叶子,每年春季就是它的集中换叶期。
清
明前后乌
药
新叶萌发,老叶汰换。
新叶披绒毛,摸起来就像小土狗脑门的毛一样柔软顺滑。
这质感,这光泽,叫人怎么忍得住不去摸一摸?
新叶与花同放,花开在老枝叶腋,同大部分樟科植物一样,花朵黄色或黄绿色,略带香气;多数细小花朵聚成一团,较难观察细节。如凑近细看之,可以发现乌药花朵有雌雄二种,雄花较大,花朵从外至内分为三层,分别为6枚花被、6枚雄蕊和一圈蜜腺。雌花数量较少,中央一个二叉的白色柱头相对显眼。
不过,也只有这段时间的乌药还算有点识别度,等到新叶半熟、花朵凋谢,它就泯然众人,很难被人注意到了。
在我的印象里,乌药在浙大玉泉校区的后山挺常见,杭州植物园百草园里也有。
也是天目山、清凉峰等地常见的林下灌木。
↑夏季“泯然众人”的乌药
成熟后的乌药叶片,上表面褪去了“胎毛”,其樟科标志性的三出叶脉得以清晰展现。如与香樟做对比,乌药叶片的分叉点位于叶脉基基部,而香樟的分叉点会离开基部一点,因此香樟的叶脉形态也被称为离基三出脉。乌药叶背面的绒毛则会保留地久一点。
↑乌药的三出脉
↑香樟的离基三出脉,叶脉分叉处还有两个腺体
至于它为什么被叫做“乌药”,还是出于以药用部位取名的中药植物命名法。乌药有可供药用的番薯状根,鲜时外皮棕黑,故名。
↑乌药根,图自《本草图汇》
相关文章
“假死柴”山胡椒要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