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三农”之首为农民,乡村振兴必须要将服务农民放在首位,任何脱离了服务农民的“三农”工作都是要不得的。为此,大有书局出版社特别推出《乡村的视角: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若干问题解读》,本书是“华中乡土派”代表、乡村问题知名学者、“中国好书”获得者贺雪峰的全新力作,从乡村的视角比较系统地讨论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战略,他坚持实地调研数年,通过大量案例与一手材料,直指乡村振兴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认知误区及存在问题,以及在当前阶段为何、如何为农民提供服务。
《乡村的视角》共分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城乡差距和城乡差异、全国市场和区域差异、县域经济、乡村养老五个部分,并就“三农”工作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及未来规划做了深入解读,旨在从田野调查中理解中国乡村,照见中国农民的现实、困境和梦想,有助于推进对当前“三农”政策的认识,深化乡村振兴实践。乡村振兴要眼里有农民/001
总 论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与实践误区 /003
一、三个角度:解读乡村振兴的战略本质/004
二、三个误区:审视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011
三、五项工作: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关注的重点/014
结语:乡村振兴不同阶段应遵循不同规律/017
第二节 共同富裕:不平衡现状与现代化未来 /019
一、发展不平衡现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020
二、中国式现代化未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025
结语: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工作切不能用静态思维/030
第一章 城乡差距和城乡差异——调整偏差,推动中国崛起
第一节 城乡差距:主流意见和建议偏差 /035
一、主流意见:中国城乡差距的现状判断和对策支招/036
二、讨论基础:谁是农民及如何理解农民的收入/037
三、“三农”政策:不理解城乡差距实质易导致政策建议偏差/041
结语:合理的城乡差距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动力/045
第二节 城乡关系变动:从索取型、保护型到一体化 /047
一、中国城乡:关系阶段划分与二元结构/047
二、小农农业: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与三轮驱动的中国式现代化/052
三、城乡一体化:前提、核心及不同阶段/055
结语:新的城乡关系将最终建立/057
第三节 城乡差异:中国可以快速崛起的秘密 /060
一、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缩小三大差距/060
二、城乡差异:反映了中国城乡的辩证关系/068
三、发展极和稳定器:通过城乡差异支持农村发展/072
结语:缩小城乡差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076
第二章 全国市场和区域差异——中国乡村的不同走向
第一节 三大全国性市场:推动农村融入全国体系 /081
一、全国性农产品市场:小农户是生产主体/082
二、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增加农户家庭获利机会/084
三、全国性婚姻市场:性别资源跨省区定向流动/086
四、三大全国性市场的联系及对乡村秩序的影响/089
结语:中国原有乡村秩序面临挑战/092
第二节 区域差异:透析中国城市化的未来 /093
一、沿海+中西部:当前中国经济格局与城市格局 /093
二、一手规划、一手防范:县域经济与中国城市化/098
三、人的现代化:区域差异与共同富裕的根本/101
四、一个讨论:关于农村的产业兴旺/103
结语:通过不平衡达到高水平的平衡/105
第三节 三大经济地带:农户收入机制的区域差异 /107
一、三大经济地带与农民收入区域差异/107
二、半市场中心地带的农民与农业/111
三、三个例外:经济带内的特殊情况/114
结语:农民富裕程度与所处地带密切相关/116
第四节 核心与边缘:中国区域差异中的文化 /118
一、文化区域差异的两个样本:陕南秦岭和滇东南农村/118
二、文化核心区与边缘区:儒家基因与自由基因/120
三、村庄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角度的区域差异/125
四、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拉平作用/126
结语:真正理解区域差异才能更精准理解中国乡村/127
第三章 县域经济——战略支点抑或过渡阶段
第一节 中西部县域:大城市的 “脚”还是乡村的 “脑” /131
一、中西部县域经济,需要服从农业逻辑/132
二、县域城镇化:顺应农民进城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135
三、县域治理:以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为核心/139
四、县乡村体制:稳健、简约,消极行政/142
结语: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和治理本质是农村的/143
第二节 强县改革:偏离县域经济定位的扩权赋能 /145
一、郡县治、天下安?扩权强县的依据难以成立/146
二、扩权强县,不能一刀切/148
三、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逻辑/152
四、三个层次:未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布局/148
结语:未来中国经济区域格局设想/163
第三节 县城安居:农民进城与县域城市化的风险 /166
一、三个原因:户籍城市化率缘何低于实际城市化率/166
二、买房并非安居,农民进城必须有就业/167
三、返乡种田——农民进城留下的后手/169
四、农民上楼不等于农民城市化/171
结语:乡村振兴战略的近期重点在于保底/172
第四节 农村宅基地:是否堪当拉动乡村振兴重任 /174
一、农村宅基地,真的是“沉睡”资本吗 /174
二、宅基地入市,并没有创造财富/176
三、三重困境:以宅基地筹措乡村振兴资源难以实现/178
结语: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财富/181
第四章 乡村养老——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
第一节 未富先老——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 /185
一、清退令:保护还是伤害超龄农民工/186
二、农民超龄还打工的三大原因/187
三、谁为超龄农民工养老/188
四、保留农民工自由返乡的空间/190
结语:从战略角度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难题/191
第二节 多元福利观:“低消费、高福利”何以可能 /193
一、留守老年人的多元福利观/194
二、围绕多元福利观,调整乡村振兴战略重点/199
结语:乡村振兴应为农村留守者服务/201
第三节 实践与应对:农村养老模式新探索 /202
一、三种机构类型:宜丰县机构养老探索/204
二、互助养老和家庭养老/208
三、农村养老实践的几个辩证关系/210
结语:农村互助养老具有五大优势/215
第四节 村社互助: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 /218
一、应对农村老龄化的中国思路和智慧/219
二、初级阶段的村社互助养老/222
三、高级阶段的村社互助养老/235
结语:村社互助养老,为应对老龄化提供战略性选择/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