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开车现场的安全要求是:
地面平整,安全通道及操作道路通畅。安装、检修搭设的脚手架、起吊绳索及妨碍操作的构件一律拆除。
无安装、检修垃圾、废旧物质,设备表面无油污、无灰垢;设备保温良好。
作好安全工作,及“三查”、“四定”、“三同时”。
1.2
安全防毒及消防器材
长管呼吸器、氧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毒面具及防毒器材柜定置摆放,灵活、安全、好用。
各种干粉及泡沫灭火器定置摆放完好无损。
各消防水带、水枪齐全完好。
1.3
照明及电源
操作现场照明灯及电源良好。
检修所用和液位计所用安全灯及电源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照明充足良好。
1.4
操作工机具
开车所用的“
F
”扳手定置摆放,听棒齐备。各操作报表、记录齐全。
维修和维护所用的工具完好无缺。
1.5
冷却水
检查各种泵、各类转动轴封、轴瓦、轴承使用的冷却水进出口阀开启,水流通畅。
冷却水压力正常,无泄漏、无堵塞。
1.6
防冻
冬季易存水的管道、阀门、容器设备、泵等零部件在其停车或备车状态下,勤检查采取防冻措施(放干吹净,勤盘车,多排放,保温加热等),防止结冰冻坏设备。
1.7
设备基础检查
检查转动设备及电机基础地盘、基础,地脚螺栓不松动,无震动、无垃圾污垢。
1.8
驱动装置检查
转动设备靠背轮、弹性联轴器的连接螺母不松动。
1.9
安全护罩检查
转动设备的围栏、靠背轮护罩完好,护罩(电机或设备)上标注的转动方向与实际相一致。
1.10
润滑状况检查
检查各油杯、油盒、油箱及各油枪注油点润滑充足,油位保持在
1/2
处。
机体内使用刮油勺或甩油杯的转动润滑部位保持旋转润滑良好。
检查各润滑油(脂)、加油点油品质符合设计要求,否则更换油(脂)。
1.11
温度计完好
测量电机温度、设备轴瓦温度的温度计完好、准确无误。
1.12
检查泄漏
各类泵泵体、轴密封填料、吸入、排出阀,其动、静漏点应在规定范围内,必要时压紧螺母防止泄漏。
1.13
打开检查泵体吸入阀、排出阀阀头无脱落,并检查吸入、排出管道、阀门压力表无异常。排出管道上的止逆阀不内漏。
1.14
电器检查
通知电工并协调检查电机绝缘、接地线,现场及控制室内的远距离开关、按钮、指示灯、继电器、电流、电压表、报警器、联锁开关准确好用。直流电机启动前检查调整励磁部分。
1.15
转动设备手动盘车
2
~
3
圈,无卡阻摩擦及异常声。
1.16
具备“自启动”功能的备用泵投入“自起”开关位置。备用泵吸入、排出口阀门全开,冷却水畅通,以备应急启动。
1.17
通知仪表人员检查测压、测温、测量点及测量元件和一次表灵敏好用。
1.18
设计有两套功能的按钮开关、仪表装置(现场一套,控制室一套)以现场为准,进行校正控制室指示。控制室的停车开关只供远距离紧急停车使用。
1.19
正在检修的设备应拉开刀闸,挂上“有人工作,请勿启动”或“请勿送电”等警告牌。
1.20
检查系统所有的安全阀按期校验,防爆膜按期校验,确保灵敏好用。
1.21
通讯联络
电话通讯畅通。
开车前与调度及相关的车间、岗位联系配合。
2.1
单级离心泵启动前开启吸入阀、排出阀及进出口排污阀,灌引水泵内气体可顺利排出,再关闭排出阀及进出口排污阀。
2.2
对于离心泵,启动前稍开循环阀,启动后可较省力地开启泵排出阀。
2.3
各类泵可使用循环阀调整部分流量及泵出口压力。
2.4
转子式容积泵及正位移柱塞泵开车前为防泵憋压损坏泵体,泵进、出口阀在启动前均应开启。
2.5
泵的倒车:其备车泵按开车程序开车,开车后压力达到正常,先并入运行管网,逐渐调整备用泵水量,及逐渐关小运行泵出水量,最后停运行泵,注意倒车中不出现压力及流量波动。
2.6
对于具有“自启动”功能的泵,检查单向阀不得有大量内漏。其备用泵日常生产中进、出口阀均开启,时刻处于备车紧急状态,不必盘车。
2.7
各类泵日常生产中进出口压力表根部阀处于开启状态,泵的冷却水均处于开启状态。
2.8
冬季停车时,放掉泵内的存水,防止冻裂。
2.9
对于输送颗粒的渣浆泵在开车前及停车后要及时冲洗泵的吸入、排出管道阀门及泵体。
2.10
各类泵的日常加油(脂)一般在白班进行(缺油时例外)。
2.11
各类泵的出口管道上的安全阀每半年校正一次。
3.1
单台运转设备如遇到下列情况应作紧急停车处理,或迅速启动备用设备保证系统运行。
1
)电机冒烟、冒火或严重超温;
2
)机体剧烈震动,轴瓦超温或烧坏;
3
)机体内有激烈冲击摩擦声;
4
)与设备连接的管道、管件、阀门破裂,大量漏水、漏汽或设备出现爆裂。
5
)大量煤气外泻,有可能引起着火及爆炸。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