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文旅政务
发布权威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政务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文旅政务

温州两项文化遗产 “出圈”,写入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浙江文旅政务  · 公众号  ·  · 2025-02-17 17:00

正文

激活文化基因,探索浙江何为。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结合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推出 “读文化基因,游诗画浙江”系列推文 带领大家一同了解何以浙江,品读浙江璀璨夺目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

今天为大家带来: 温州文化遗产工作


近日,温州两项重要文化遗产——温州博物馆馆藏的 北宋泥活字佛经残页 朔门古港遗址 ,成功入选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

北宋泥活字佛经残页 我国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实证 ,比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仅晚数十年,是研究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与发展的关键物证。

此次入选教科书,标志着温州作为活字印刷术早期实践地的历史地位得到国家级权威认可,进一步提升了温州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影响力。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传承了23代,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实物见证。

东源木活字印刷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 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 等20道工序,堪称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

木活字印刷——拣字 吴小淮摄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与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密不可分。东源王氏先祖王俭在南朝宋时就编撰百家谱并行于世,是中国谱牒学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学术流派“王氏之学”的开创者。王氏先祖原居于河南,五代末,王潮、王审知兄弟相继出闽时迁居福建,后有一支迁居福建安溪县。元泰定元年(1324年)左右,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法懋一边“教授善身”,一边“化俗谱之修”,开始编修宗谱,并把木活字印刷术引入编修族(宗)谱事业之中。从此,“梓辑”(对运用木活字印刷编修宗谱这一整套工艺的概括性称谓)之艺问世并历代相承。明正德(1506—1521年)年间,王法懋的后裔王思勋与兄弟举家由闽迁入浙江平阳浦尾、翔源、仙姑洞一带。清乾隆元年(1736年),王思勋第四代孙王应忠率子孙由平阳翔源迁入东源,王法懋创始的“梓辑”之艺由此来到东源“生根落地”并历代相承。

木活字印刷——刻字 吴小淮摄


从王法懋一直到现在的东源王氏增、铨(超)辈,木活字印刷术已传承了23代近700年。在历史的流变过程中,东源木活字印刷技术也逐渐随联姻和邻里关系,逐步传艺于外姓、外村,如瑞安市木活字印刷术国家级传承人林初寅的祖母就是东源名谱师王鲁的亲姐姐。

2001年12月以来,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经各地各级媒体的集中宣传报道而被大众熟知。省市区各级高度重视“木活字印刷术”的传承保护, 2008年6月,木活字印刷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 2010年11月15日,中国活字印刷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目前,瑞安市有木活字印刷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3人,温州市级2人,瑞安市级15人。

吴小淮摄


近年来,瑞安市积极推动“木活字印刷术”的活化转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投资3亿余元打造“木活字小镇”,建成2家省级乡村博物馆木活字印刷展示馆(新馆)与东梨民艺博物馆,创成1家省级非遗体验基地未见山非遗体验基地,成立瑞安木活字印刷文化研究院,出版《木活字印刷术》等多部书籍,推出20余款文创产品,在黑龙江、横店等地开设木活字印刷术体验馆20余家,聘请李子柒为木活字印刷术推广大使,创排木活字主题群舞作品《印心流芳》与《刀墨流芳》,登陆央视《非遗公开课》《我有传家宝》等栏目,成为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典型案例。

中国木活字印刷展示馆新馆 吴小淮摄

作为 海上丝绸之路十大港口之一 ,朔门古港遗址是温州千年商港辉煌历史的见证,其考古发现填补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港口研究的空白。

入选教科书,不仅彰显了温州在古代海上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温州打造“海丝名城”文化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段,该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在基建考古工作中被发现,2021年10月迄今,总发掘面积约9000平方米,揭露和发现了朔门和奉恩门城门、瓮城、城墙、水门头陡门、10座码头、3艘沉船、干栏式建筑、木质栈道、瓷片堆积带等一系列重要遗迹,出土了瓷器、漆器、铜钱、琉璃器等各类文物5000多件、瓷片达20余吨,还发现了丰富的贝壳、果核、稻谷等动植物遗存, 以丰富的遗迹、遗物实证了温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千年商港

遗址不仅规模庞大、遗迹丰富、要素齐全、年代清晰,还是集城市、港口、航道航标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丝申遗体系港口类遗产的关键缺环,被誉为 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也是我国海丝申遗工程不可替代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堪称“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重大发现。

2023年3月,朔门古港遗址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4年6月,朔门古港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入选2023年度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温州市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展示区、千年斗城5A级 旅游 景区、全国知名文旅打卡点”的总目标,联合各级文物部门与专业机构持续推进考古研究,基本探明朔门古港遗址范围、港区布局及其演变过程,初步摸清温州古城兴废沿革,使得海丝港口样本更加具象,编制实施古港遗址保护规划,成功推动2024年朔门古港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瓮城基址


下一步,温州市将启动建设朔门古港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一线两片多场景”的游览体系,串联遗址江岸线、古港和朔门街区两片,由西向东依次贯通朔门瓮城遗址展示区、干栏式建筑展示区、瓷片堆积带展示区、古码头群展示区、水门遗址考古展示区、江城港屿鸟瞰展示区,以古港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带动周边街区整体提升,更好还原历史风貌,提升全时全景全龄的互动体验,植入文旅消费新业态,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放大古港遗址对温州旅游的带动效应,强化海丝文化传播推广,向世界展示“海丝名城”的别样风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