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收到一条留言,留言者说,自己的伴侣好像一个黑洞,在Ta身边觉得浑身的能量都被吸光了。自己很爱对方,但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能否坚持下去。这让我们想到,临床心理学教授Albert J. Bernstein曾提出一个概念:“情感吸血鬼”。它并非一项诊断标准,而是一个流行心理学中的概念,指代那些像吸血鬼那样,会吸取你情感能量的人。
情感吸血鬼可能存在于你周围,是你的同事、家人、朋友,但今天我们想聊一聊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吸血鬼。
情感吸血鬼在亲密关系中
会给对方的4种感觉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一个情感吸血鬼伴侣呢?你可以对照以下叙述,来看自己身上是不是出现了被吸食情感的“症状”(Deitz, 2016)。
1. 你发现自己不受控制地想着对方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对伴侣的担忧和挂念已经成了“侵入性想法(intrusive thoughts)”:这些关于伴侣的念头多半是负面的,而且它们的出现根本不受你的控制,即使你不愿意,你还是会不停担心伴侣在做什么、有没有在做可能会让你不开心的事。你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心力去应付这些忧虑的想法,最后精疲力竭。
2. 你非常期待可以有一段个人时光,没有伴侣在身边让你感到很轻松
当伴侣提议周末一起出去玩时,你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感兴趣,反而觉得很疲惫。相反,当你想到自己可以独自度过周末、不需要陪伴伴侣时,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期待。因为当你和伴侣在一起时,你耗费了大量能量来照料Ta的需求,以至于能有段个人时光变成了一种假期。如果你发现自己非但不为伴侣离开感到伤感,反而内心雀跃的话,你就要警惕,是不是伴侣平时让你感觉消耗过度。
3. 在和伴侣相处/进行对话后,需要花时间来恢复
你发现在和伴侣交流总会让你疲惫,因为你觉得不论你对伴侣说什么,都无法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于是你需要时间在交流结束后平复自己沮丧的情绪。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对和伴侣交流的结果总是悲观,甚至会推迟给对方回消息/电话、来避免和对方说话带来的无力感。这些可能是一种警示,提醒你关系中出现了问题。
4. 你觉得他们索求太多
你觉得他们的索求和付出并不“平衡”,他们要得太多,却并没有很好地关照你的需求。“索求与付出不平衡”的标准不在于Ta的具体行为,而在于你的主观感受。也许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为你做了很多,但是你自己感受到的是,他们的关心远远比不上你对他们的付出。只要你主观上一直有这种不公平感,这就说明你们的关系中有些问题需要正视。
如果你觉得自己确实符合这些描述,可以通过阅读接下来的部分,来了解自己的伴侣可能是哪种情感吸血鬼。
看看Ta是哪类情感吸血鬼?
1. “自我中心者”吸血鬼
自我中心伴侣的特点是,他们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所以周围的一切(包括你)都得遵循他们的意愿。
自我中心伴侣通过不断要求你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来消耗你。你感到自己不断地去迁就他们,但是他们并不愿意为了你而做出牺牲。如果他们同意满足你的需求,核心也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比如他们会在你生病时对你嘘寒问暖,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做能显得自己很浪漫、是个“好恋人”。而一旦你要求Ta为你妥协,Ta就会忽然从一个迷人的伴侣,变成疏远或冷酷的人(J. Bernstein, 2002)。
2. “受害者”吸血鬼
受害者伴侣总是呈现出“我好可怜”的形象。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那么悲惨,是因为外界因素导致的,好像“全世界都和我过不去”。受害者的核心是逃避责任,他们认为自己不该为所处的境况负责,觉得自己对现状无能为力,只期望有他人来拯救自己。
受害者伴侣消耗你的方式,是迫使你不得不总是帮Ta去解决问题。如果你拒绝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反过来指责你,使你愧疚(“我都那么可怜了!”)。而你一旦试着给出解决方案,希望协助他们自己来改变现状,他们就会说“你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来拒绝做出改变。
有一部分受害者的形象中也包含了“自我中心”的倾向。他们可能过多要求而不自知,却觉得是外界亏待了他们。
3. “分裂者(splitter)”吸血鬼
分裂(splitting)的含义是无法接受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好”和“坏”两个矛盾的特性,只能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这个人,要么对其保持全然的友好,要么是全然的敌意(McWilliams, 2011)。
分裂者伴侣阴晴不定。今天Ta可能把你看作全世界最好的伴侣;而第二天Ta一旦觉得你做错了什么,就会毫不留情地攻击你。于是和分裂者伴侣相处时,你觉得自己总是太小心翼翼,生怕做了惹对方不开心的事,导致Ta将你的价值全盘否定(J.Borchard, 2009)。
4. “机器人”吸血鬼
“机器人”伴侣非常强调自律,他们会苛刻地控制自己情绪的表达。他们几乎不表达情绪;如果表达了,也是因为他们觉得在当下的场合,他们需要做出“正确”、“适当”的反应。“机器人”更崇尚理性,他们觉得比起情绪,逻辑会更可靠。
在自律和追求理性的背后,是“机器人”伴侣对控制感的追求。他们害怕一旦表达情绪,就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承受的后果,比如破坏他们现在的关系,或者要面对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失控。和机器人伴侣相处时,你往往觉得挫败又无力,因为你觉得自己接触到的,永远他们精心控制下展现给你看的外壳,而你始终没有办法碰触到他们感情中真实的部分(J. Bernstein, 2002)。
一个人可能不止符合一种情感吸血鬼的标准。比如,你的伴侣可能同时是“机器人”和“自我中心”者:他们会在自己不表达情感的同时,也逼迫你满足他们的需求、较少地表达情感(像是在你哭泣的时候嘲笑你)。那么,一个人是如何变成情感吸血鬼的呢?
人为什么会成为情感吸血鬼?
在传说中,人变成吸血鬼的原因往往是他们被另一个吸血鬼咬了。情感吸血鬼也是类似,他们可能在过去也遭遇了其他“吸血鬼”——他们自己往往也是不健康的环境与不当照料的产物。
1. “受害者”的吸血鬼:不让孩子做选择的父母
之前提到,受害者逃避为自己负责,他们不清楚自己该为自己的困境负多少责任。这可能是因为在小时候的教养过程中,孩子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选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也没有学着去承担责任。
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过多地替孩子做决定。久而久之,孩子学会和习惯了让别人代替自己做出选择。他们对剥夺了自己选择权的父母愤怒的同时,也认识到了逃避负责带来的好处:一旦选择出错,他们可以将责任推给父母,而不必自己承担。
2. “自我中心者”的吸血鬼: 有求必应的父母
自我中心者的父母可能总是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或是从未对他们提出过要求,像是“如果你希望获得我的爱,你需要努力做到这些事”。这样,自我中心者从小就没有学会过妥协,他们不懂得自己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自我牺牲,来成全他人的需求。他们习惯了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没有学会如何认识、照顾伴侣的需求。
3. “分裂者”的吸血鬼:不稳定的照料者
分裂者的照顾者可能自己也是“分裂”的,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随着孩子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发生剧烈的变化。比如孩子听话,照顾者可能就会说:“你是好孩子,爸爸/妈妈爱你”;而一旦孩子调皮,照顾者会立刻扬言(或者确实)抛弃他们:“你是个坏孩子!爸爸/妈妈不爱你了。”这样的照料方式,使得分裂者一直停留在“分裂”阶段。
在精神分析学家Otto Kernberg(1985)看来,“分裂”阶段是人们必经的成长过程,在那个阶段,他们会将照顾者看作是“全好”或者“全坏”的,如果妈妈给自己喂食,她就是完美好妈妈;而如果她忘了给自己喂食,她就是彻底的坏妈妈。而克服分裂、达到整合是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
为了帮助孩子达到整合,需要有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Ta虽然偶尔会发生疏忽,但总体上会回应孩子的需求。这样,在和照顾者的相处中,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即使照顾者偶尔不满足他们的需求(坏),也不代表不爱他们(好);即使照顾者现在不在身边(坏),他们依然可以在照顾者回来后继续得到爱(好)。
于是,孩子学会了去接受他人(照顾者)可以同时存在“好”和“坏”的部分,这种矛盾并不可怕。同时,通过照顾者对犯错的孩子的宽容,也让孩子意识到“我也有坏的部分,也会犯错,但犯错并不代表我不值得被爱”。而如果一个照顾者自己是分裂的,那么孩子从照顾者身上获得的信息是,自己满足照顾者的需求,就是好孩子;一旦犯错,就是彻底的坏孩子(以至于要被抛弃),没有“好”和“坏”同时存在的状态。
同时,他们学会了用“是否满足我的需求”来判断伴侣的好坏,并据此极端善意/恶意地对待伴侣,他们感到习以为常,因为自己就是被这样抚养长大的(Kernberg, 1985; McWilliams, 2011)
4. “机器人”的吸血鬼:忽视孩子的需求
“机器人”的父母同样用“是否达到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但和“分裂者”的父母不同,“机器人”父母的态度始终如一,那就是持续性地忽视孩子的需求,比如并不关心孩子是否快乐,而只关心成绩。这种长期忽视,可能会造成“机器人”从小控制感的缺失。
Winnicott(1960)提出,刚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外部世界的概念的,如果有个足够好的照顾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全能感(illusionof omnipotence),认为周遭环境的变化是顺应自己的需要才产生的:他们饿了哭喊,于是食物出现。如果照顾者能持续关注和满足孩子的需求,就能维持孩子的全能感,孩子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表达需求是安全的、自己对外部的世界有控制力。
相反,如果照顾者忽视了孩子的需求,而将自己的需求强加于孩子身上,就会造成“挫折”。如果孩子总是遭遇挫折,就会形成创伤:孩子感到外部世界过于危险且不可控。而既然他们对外部世界无能为力,那么要获得控制感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样才能存活下来(Winnicott,1960; McWilliams, 2011)。
此外,在忽视孩子需求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照顾者着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无视。于是孩子学到,情绪表达是不可靠的,自己没办法通过表达情感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依靠逻辑与理性来满足照顾者的标准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何在情感吸血鬼把你吸干之前
拯救你自己?
事实上,最简单的保护自己不受情感吸血鬼伤害的方法,就是远离情感吸血鬼,把他们从你的生活中清理出去(Santiago, 2015)。如果你觉得自己依然放不下对方,你需要觉察自己是不是有低自尊的问题,或者是否陷入了“强迫性重复”:你将自己反复卷入相似的困境中,下意识地为了获得对困境的掌控感,结果给自己带来更多伤害。
当然,有时离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暂时没办法结束这段关系,那么可以考虑下面这些方法,降低他们对你的情感消耗:
1. 和情感吸血鬼沟通时,注重结果而非过程
在进行一些对你而言重要的沟通前,想清楚我想通过谈话得到什么结果。这个结果需要是具体、实际的,比如“我希望能说服Ta今年去我家过年”。在开始谈话后,要不断提醒自己围绕结果进行交谈,不要纠结在对方的情感索取/批评/冷漠上,导致偏离主题(J. Borchard, 2009)。
2. 练习自我坚定
在面对情感吸血鬼时,你需要坚定地主张自己的权利,阻止对方过多地消耗你的情感能量。比如,当你面对一个不断抱怨的受害者伴侣,你需要明确地和对方建立边界:“我在乎你,也愿意听你倾诉痛苦,但我现在有很紧急的事情要完成,所以我只能再听X分钟。”
如果你觉得现在对着伴侣自我坚定很困难,你可以找朋友或者咨询师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如何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感觉,如何拒绝对方、扭转或结束对话等等(Orloff, 2011b)。
3. 给自己留一些独处的休息时间
定期给自己留一些远离你伴侣(和孩子)的休息时间。可以出门散个步,在房间里做几分钟的深呼吸,听听喜欢的音乐。如果你知道伴侣的工作压力很大,到家后会过分发泄负面情绪的话,你可以在他们到家时短暂避开他们,等他们情绪过去后再和他们交流(Orloff, 2011b)。
而那些看完文章觉得自己是情感吸血鬼的小伙伴们,先恭喜你,有自我觉察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改变是困难的,你首先可以考虑是否接受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以下介绍一些改变的关键,但必须强调,这些改变很难仅仅通过自助达成,但不断进行自我对话确实是CBT疗法的一种技术,会带来一定的帮助。
1. 如果你是受害者:学会负责
受害者改变的第一步,是意识到自己不断强调的无能为力感可能是一种借口,自己只是在利用这种它来逃避真正地承担责任。你需要意识到在当前的境况中,你可以负有什么责任,可以做一些什么事去改善它,即使它很微小。
另一方面,你可以仔细问自己,为什么不愿意承担责任。你可以在纸上写下“如果我负责,那么_____”,在这个空格处填上你脑海中冒出的话语,比如“我可能发现负责了也没用”,随后,尝试写下反驳这个念头的话语,比如“如果我不尝试,我永远也不知道改变的可能性”。
2. 如果你是“机器人”:情绪不是恶魔
“机器人”需要学会意识到表达情绪并不可怕。他们需要先试着学习表达情绪,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等;同时,他们可以逐步尝试对他人表达情绪,可以从日常场景开始,比如说“今天我很高兴”等等。通过之后他人给予的反馈,“机器人”可能会意识到表露情绪未必就会发生他们担心的结果。
3. 对于分裂者:提高自我觉察
分裂者可以尝试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多进行自我对话(self-talk)。比如当伴侣的行为让自己很不满意时,你可以问自己:“我是不是又产生了非黑即白的想法?我是不是过于片面地看待Ta的行为?”然而,由于分裂者身上的问题是人格发展遇到障碍的结果,所以很难单纯地通过自助改变,而是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
4. 对于自我中心者:共情训练
自我中心者可以训练自己的共情能力,尝试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可以通过阅读小说、以及观看电影,来观察和认识其他人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有哪些想法和反应。
References:
Deitz, B. (2016). 9 signs your partner isemotionally draining you. Bustle.
J. Bernstein, A. (2002).Emotional Vampires: Dealing with People Who Drain You Dry. New York, NY:McGraw-Hill Companies.
J.Borchard,T. (2009). 5 emotional vampires & how to combat them. Psych Central.
Kernberg, O. F.(1985). Borderline conditions andpathological narcissism. Lanham, MD: Rowman &Littlefield.
Kets de Vries, M. (2012).Are you a victim of the victim syndrome?. Instead.
McWilliams, N.(2011). Psychoanalytic diagnosis:Understanding personality structurein the clinical process. NewYork, NY: Guilford Press.
Orloff, J. (2011a). 5 types ofemotional vampires. Psychology Today.
Orloff,J. (2011b). Are you in love with an emotional vampire? How tocope with a draining mate. Drjudithorloff.
Santiago, R. (2015). How to saveyourself from emotional vampires (because they’re ruining your life).Bustle.
Winnicott, D. W. (1960). Egodistortion in terms of true and false self.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facilitating environment: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 (pp.14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