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术战争
专注艺术资本与市场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为艺术收藏家、艺术机构高管、文化产业高管、奢侈品高管、有艺术品味的新富群体服务。发力未来10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三大艺术产业:艺术金融、艺术消费、艺术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家在河西  ·  河西建成一座艺术博物馆。 ·  昨天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艺”启新篇 | ... ·  3 天前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艺”启新篇 | ... ·  3 天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国际艺韵·魅力儋州”-2025儋州春季中外文 ... ·  3 天前  
读特新闻  ·  赵本山重出江湖!第一排票价高达1400美元 ·  4 天前  
读特新闻  ·  赵本山重出江湖!第一排票价高达1400美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术战争

贾平凹:你可以大字不识,但中堂不能无字画

艺术战争  · 公众号  · 艺术  · 2016-12-08 23:58

正文

(导读: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通渭人家》里这样描述通渭:“你可以出门穿的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



甘肃通渭2013年全县财政收入仅有1.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可通渭县民间字画收藏总量却达到150万件,户均15件。


通渭县位于陇中干旱地区,近十年来才彻底解决吃水、交通等基本生活问题。但在通渭山区乡村却可以看到一个“怪现象”:村村都有书画家、收藏家。


当地干部说,通渭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即便是生活困难的家庭,也要在家里挂一幅中堂。在通渭的乡镇集市上,随处可见装裱店和商店为伍、字画摊和菜铺毗邻。


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通渭人家》里这样描述通渭:“你可以出门穿的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




在通渭农村,农民不斗强不斗富,却“斗字画”。记者在通渭常河乡遇到56岁的农民寇自田。几天前,他花2000元钱买了1幅名家画作,对家里只有5亩旱地的普通农民来说,这要花掉他大半年积蓄。寇自田说:“虽然我只上了半年学,识字不多,可家里没几件有分量的字画,总觉得没活出样子。”


浓郁的“书画情结”培育了一大批土生土长的“乡土书画家”,通渭不少人“拿起锄头干农活,提起毛笔作字画”。


据通渭县政府统计,通渭县比较活跃的书画爱好者有1万多人,书画创作人员3000多名。当地干部说,改革开放以来,输出“书画艺术人才”是通渭农村剩余劳动力输转的一大特色,“书画劳务”成了通渭的品牌。


经过几十年发展,这些乡土书画家、收藏家慢慢成了气候,通渭民间字画市场快速红火了起来。



58岁的通渭县城关镇坪乡村村民屈高荣文化程度不高,可收藏字画已经30多年,家里藏品有200多件。去年他在县城开了一家画廊,做起字画生意,年收入三四万元。“这是门雅 生意,藏字画的人多,乡风民俗就好,对社会有好处。”屈高荣说。


通渭县常务副县长黄强说,在政府的引导下,通渭县开办画廊400多家,专门从事书画创作、装裱、交易和鉴赏。近几年来,通渭县在国内各地举办农民书画展360多次,展出作品6万多件。从去年8月至今,通渭县举办较大规模的书画艺术活动70多场,培训书画爱好者1800多人。


作者:聂建江

来源《新华网》


------------------------


((“艺术收藏区域群”(微信号:99938888),现有几十个城市的艺术收藏区域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