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写于2022年6月18日。
定力和耐心是交易员身上最稀缺的品质之一,但形成这种品质,核心还是方法。
人如何做到有定力?人为什么会纠结?如果你的目标是多重的,既要又要还要,如果你的决策依据、参考标准非常庞杂,一下子受到这个的影响,一下子受到那个的影响,那就必然纠结,不可能做到有定力。
这是为什么全世界的主要央行都以通胀和就业作为政策目标,部分央行只有通胀一个目标,因为这是最简洁的决策框架,只有明确目标,央行才不容易受到政府的压力或市场的影响,这就是央行独立性的一个核心。日本激荡三十年经济一书的作者有一句话总结得非常好,即“采用通胀膨胀目标是为了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固定在一定的框架之内”,决策框架越简洁,就越容易做到有定力,因为你只需要看一个东西,不会被其他乱七八糟的偏见所影响。不像PBOC,既要看经济,也要看政治,既要宽松,又要控制杠杆,还要担忧自己和美联储是不是劈叉得太厉害,这是全球决策框架最混乱最矛盾的一个央行,这种矛盾体的存在,不管对它自己还是对市场来说,都是一种痛苦。
从交易的角度来讲,同样也是如此。交易上的定力,需要排除自身情绪的干扰,也需要排除各种外界噪声的影响,外界噪声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不同的交易思维方法类型,或与自身相反的情绪、预期,比如市场的短期冲击和扰动等等。而能够排除干扰的前提,是形成自身客观的交易框架和基本原则,同时要非常清楚每种类型的交易框架和风格都有其相应的优劣势,既然选择了某种方法,就要能够接受这种方法的不足,才能真正发挥其长处,若是缺乏定力、朝秦暮楚,总因短期得失而耿耿于怀、无所适从,那就不可能形成风格。而所谓客观,是指有客观的参考依据,而不是基于主观臆测,只有如此,才能排除内外干扰。这也是为什么交易员必须有一个精当的框架的原因,缺乏框架的规范和约束,就容易倾向于从自己的偏见执念和情绪出发来看待问题。
目前为止我认为最简洁最有价值的框架,就是利弗莫尔的趋势交易框架,这个框架不仅自身简洁,而且以它为核心,还可以把基本面判断、交易基本风控原则纳入其中,形成一个最明确的交易实操决策思维。这一思维的一个核心点,是客观在前,主观在后,也即,不管自己有多么强烈的交易愿望,或者多大把握的交易假设,只有等待市场给出明确的信号,验证自己的假设,才进行交易。
我这么说,可能大多数人也不理解,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约束自己按照框架来操作,是不是一种主观努力?当然是。这里我想区别的是主观努力和主观臆测,努力是必须的,但交易员应该排除主观臆测,就是我认为市场会怎么走,或者我认为基本形势会如何变化。主观臆测和情绪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强化,主观性越强,随之而生的情绪也越强烈,由此强化我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就越容易对交易员的客观判断造成干扰而不自知。
尝试预测和捕捉拐点,毫无疑问是交易上最典型的主观臆测,它与在趋势交易当中无法保持定力、坚定持仓是源自同样的错误,喜欢抄底摸顶的人,往往在趋势当中也拿不住头寸,这本质是由于人总是一不留神就会被贪婪和恐慌这两种情绪所控制和蒙蔽,进而混淆认知,分不清主观与客观,当缺乏客观依据的主观臆测出现时,不仅容易滋生执念,而且也往往容易陷入纠结和自我怀疑当中,摇摆不定、频繁折腾,交易上的胜率也不可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