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机狂热的日子里我们曾听说过的那些巨大财富,在 4 月的阳光到来之前,就像冰雪一样融化得无影无踪。没有人可以逃出这场劫难,我们最终一无所有;只有那些债务很少或根本没有债务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者。
本来昨晚可以把文章推送出来,但是看到晚上美股大跌,估摸着第二天 A 股也要血流成河,所以干脆拖一天再发。
之前借题发挥,写了一下「
伟大的博弈
」这本书。这书越琢磨越有味道,企业家们尤其应该看看。当我们抱怨产品服务不够好、监管规则不落地、配套设施不发达的时候,都该去想想:这些问题会不会也蕴藏着机会呢?当问题都被解决以后,也就没什么机会了。
「伟大的博弈」讲的是华尔街与美国一起,从「非法集资」到浪潮之巅的故事。里面有不同时代里、不同人物之间的博弈,比如汉密尔顿和杰斐逊、范德比尔特和德鲁、亨特兄弟的白银往事。市场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危机,一代又一代人死去活来,然后才熬成今天的样子。
今夜分享一点书摘,希望朋友们对这本书有更多了解。
美国从一开始就有一项传统,
如果没有什么既定的法律限制你不能做什么事,你就可以做,直到颁布法律不允许你再做
,而在很多其他国家则恰恰相反,你做任何事都需要政府颁发执照,这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
当和其他欧洲人一起飘洋过海来到北美洲这片新大陆时,荷兰人将他们的商业精神带到了纽约——那时它的名字叫做新阿姆斯特丹。在新大陆的各个殖民地中,
纽约最好地继承了荷兰人的商业精神,包括他们的投机文化
。除了纽约自身的地理条件外,这种至今仍在纽约的大街小巷无所不在的商业精神,或许是成就纽约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和金融中心的最重要因素。
荷兰人,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民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真正创造者。
他们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保险,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
。由此带来的爆炸式的财富增长,使荷兰这个小国迅速成为了欧洲的强国之一。
1929 年的美联储非常软弱,受杰斐逊思潮的影响,
那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几乎无所作为
,结果,股市的崩溃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美国经济也进入了大萧条。而在 1987 年美国股市崩溃时,美联储给所有人打电话:「你需要钱吗?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提供。」而且它们确实也这样做了——
有了这些进步,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 1929 年那样的股市崩溃了
。
早期的华尔街市场如此之小,小到维持游戏的公平只需要舆论的监督,就像左邻右舍玩扑克游戏时一样。但是,美国的南北战争使得华尔街突然成为地球上第二大资本市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资金在交易,原先陈旧的、非正式的交易和监管体系迅速崩溃,但一时还没有新的体系取而代之。在这个阶段,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联邦政府应该在市场监管方面有所作为,而
当时的纽约州政府和市政府都深陷在腐败的泥潭当中,大部分官员都很容易被金钱买通
。
1789 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新生的美国进入了欣欣向荣的历史时期,汉密尔顿大规模发行债券直接导致了纽约资本市场的活跃,而美国历史上第一只大盘蓝筹股的上市则启动了这个国家第一轮股市投机狂热。
欧洲公司开始向美国输送大量的代理人和资金,漂洋过海来参与这个新生市场。卖空以及现在所谓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指在将来的时间以一个商定的价格买卖证券的权利)这两种交易技术在美国被首次应用(虽然在欧洲这两种技术早就为人所知了),这大大地增加了投机的可能性和市场的活跃度。
小张路过:
注意注意,我们还在乾隆年间,而美国已经有第一支蓝筹股上市。而且,衍生品也在那个年代出现了。
Scripts 是认购股票(subscription stock)的缩写,它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证券。当时,
股票和债券这两个术语也已经开始使用了,但常常可以互相替代
。直到 19 世纪晚期,股票的含义才被特指为代表所有权的证券,而债券被特指为代表债权的证券。
小张路过:
股和债的界限,一开始没有那么明确,我认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现代的公司都还没出现。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在 19 世纪中叶之前美国的商业和政治是怎样紧密相连、互相渗透的。当时,
大部分的公职人员都在公职之外兼职,而且,没有人觉得利用公职为私人谋求福利有什么道德问题
。
到 1834 年,杰克逊基本上已经清偿了所有的国债,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实际上也是任何现代大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完全清偿国债。
1835 年的纽约大火,在费城都能看到纽约的熊熊火光。
当火势最终得到控制时,纽约的商业中心已经是一片废墟了。大火毁掉了由华尔街、宽街、康提斯小街和东河包围的 20 个街区的 700 多座建筑。英国殖民时代的遗迹也随着大火一去不返。在今天的曼哈顿,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城市的中心,独立战争前的建筑只有位于百老汇和富尔顿大街拐角处的圣保罗教堂还硕果仅存。
因为这场大火,纽约城中 26 家火灾保险公司中有 23 家宣布破产,这使得许多股票的持有者和投保人也跟着破产了。
杰克逊从该银行(
注:
这里说的是当时的美国银行,杰克逊总统的眼中钉
)撤出了政府存款,转而存放在州立银行当中,这些银行因此迅速被杰克逊的政治对手们冠以「被宠幸的银行」的称号。因为增加了存款基础,这些银行可以发行更多的银行券,并以房地产作担保发放了更多贷款,而房地产是所有投资中最缺乏流动性的一种。
这样一来,
最痛恨投机和纸币的杰克逊总统所实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发了美国首次由于纸币而引起的巨大投机泡沫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次泡沫中,
许多土地都是联邦政府卖给居民或投机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