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下五千年故事
最大的史记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里的故事,你我共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蒋介石1975年去世,为何至今45年棺椁还没 ... ·  2 天前  
小叮读报  ·  2月5日,历史上的今天和生活冷知识 ·  3 天前  
朝文社  ·  套现45%,97岁李嘉诚新年“大撤退” ·  3 天前  
鱼羊史记  ·  男人有这10个表现,大多人品不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下五千年故事

聪明一世晋武帝,为何要将皇位传给傻儿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17 08:14

正文

晋武帝司马炎作为西晋王朝的创立者,应该说是具有一定才能的,决不是碌碌无为之辈,可他为什么偏偏在继承人问题上这样糊涂呢?偏偏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交给了傻儿子司马衷?这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仔细分析一下司马炎的行事风格和家庭状况,似乎也能寻找到一点端倪。从史料上看,司马炎虽然行事比较果敢,但却很容易受到感情因素制约,常行妇人之仁。


一开始,司马衷被立为太子是因为长子司马轨早夭,于是次子司马衷就成了事实上的长子,按照古代“立长不立幼”的继承法则,让司马衷当太子本无可厚非,但愁人的是,司马衷是一个地道的白痴。


据说,有一次,司马衷吃饭时又糟蹋粮食,恰好被他的老师李熹看到,便劝司马衷说:“殿下碗中的米粒,都是农民辛苦耕作得来的,殿下可知稼墙艰难?如今,天行旱灾,百姓没粮吃,正在忍饥挨饿。”司马衷听后,很诧异地对李熹说:“他们没饭吃,干嘛不去吃肉呀?”此言搞得李熹哭笑不得,无言以对。


对儿子司马衷的白痴状况,司马炎一定是知道的,有人说,司马炎整日驾着羊车巡幸后宫,连儿子是尖是傻无暇了解,这是不客观的。但在是否废掉司马衷的太子身份的问题上,晋武帝却遭到了杨皇后的反对。这位杨皇后出身豪门大族,为晋武帝生了三男三女,长子早夭,次子就是这为司马衷。


晋武帝曾和杨皇后数次表达“担忧太子不长进,天性愚钝,难当大任”的意思。但杨皇后每次都只是和颜悦色地反驳,说“儿子虽然不聪明,但却忠厚纯良,只要好生教导,会有长进的。”晋武帝也曾试探说,现在更换太子还来得及。



但杨皇后,更是拿出“太子名分已定,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矩,不论是论长还是论嫡,都该是司马衷,如果非要破坏这个规矩,以后朝廷不是乱了套?”


就在这样一次次的争论与犹豫中,晋武帝迟迟下定不了更换太子的决心。后来,汉武帝最信任的两个考察太子的大臣和峧和荀勖,曾向晋武帝报告说“太子有了进步”。


就这样晋武帝换太子的心思逐渐淡了下来,直至天熙元年(公元290年)四月,晋武帝突然病逝,傻子皇帝司马衷便正式登场,走上了断送西晋江山的大道。


原本小皇帝不中用,管不了事,但只有老皇帝在临死前做好一些托孤工作,一般来讲也能使江山平安地过上一些年。但晋武帝不但太子选得有问题,给太子选的太子妃更是不靠谱儿,偏偏是一位又丑妒暴酷虐的女人。


司马衷登基不过一年,皇后贾南风便发动政变,杀死了总揽朝政的辅政大臣杨骏。这一事件引爆了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将刚刚安定不久西晋王朝又推进了动荡不安的境地。


公元316年,刘渊的儿子刘曜攻破长安,俘获了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西晋灭亡,此时距离司马炎之死仅仅只有25年。可见,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主事者的确来不得侥幸心理,只有尽最大努力合理安排,才能长治久安!




版权声明: 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 忍冬(微信号:cn13714009507)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明代大儒王阳明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

道德经解读

荐语: 鲁迅曾说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纪晓 岚赞其“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四书五经赏析

荐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