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订阅本公众号。
导读
6月22日上午,CCSGR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在
2017日
照市第二届新媒体舆情峰会暨舆情应对实战营
上作了题为《新媒体时代的宣传工作创新》的主题讲座。本文为讲座精彩论点辑录
。
朱春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教授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员
朱春阳表示,当前宣传工作面临着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矛盾共存的基本格局,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处理不当也会带来各种社会问题,政府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社交媒体进行舆情沟通,远离“雷词”,力求讲一个“智商正常”的故事。
▲朱春阳教授作专题讲座
讲座一开始,朱春阳展示了一个1994年-2012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统计表,朱春阳指出,从1994年至2009年的15年间,中国的群体性事件从最初的1万起增
长到10万起,但是从2009年到2012年短短三年时间里,中国群体性事件却从10万起激增到25万起。
▲1994-2012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统计表(单位:起)
数据来源:中国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2012年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
为什么会如此爆发性增长呢?朱春阳表示,
这是因为中国处在一个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元化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各类矛盾,而各类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处理这类矛盾的方式仍然简单粗暴,无法很好地处理各类矛盾,因此导致各类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讲座中,朱春阳将2010年定义为中国微博的元年,将2011年定义为中国政务微博的元年。随后,朱春阳讲解了官方、当地媒体、外地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同的应对方式,朱春阳指出,
突发事件发生后,官方与民间关注点重要性的排序问题决定了是否会爆发网络舆情,如果双方关注点重要性排序出现矛盾,必然会引发摩擦并导致舆情的爆发。
由此,朱春阳引申出当前宣传工作面临的基本格局即存在两个舆论场。官方舆论场以传统媒体为主阵地,民间舆论场以互联网等新媒体为主阵地,
政务机构宣传工作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打通两个舆论场,谋求两个舆论场之间更高程度的共识,而不是利用一个舆论场消灭另外一个舆论场。
最后,朱春阳表示,
政府官方应该充分利用微博进行舆情的沟通,在面对网络事件中,应该在沟通中构建信任。
朱春阳讲述了“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事件”这一成功案例,总结出网络事件发生时,会理县启动微博沟通机制以及舆情处理经验。那就是放下身段、诚恳认错;既有声明又有证明;巧妙地设置议程转移话题;官方微博与个人微博相配合,权威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提高沟通效果。
朱春阳总结道,宣传工作创新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
最后,朱春阳表示,
新媒体时代,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突发事件,不管如何处置目标都应该是远离“雷词”,讲一个“智商正常”的故事。
(文章
转载自大众网)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个人转载不在版权限制之内)。如公开出版机构需转载使用,请联系刊发杂志及作者本人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