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冲锋号
传递军营资讯,提供原创评论,展现军人风采,缔造属于军人、军属、军迷及关心关爱国防建设者的精神家园!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冲锋号

周总理,我们想您了!

冲锋号  · 公众号  · 军事  · 2021-01-08 11:00

正文

作者:吴雄、陈伟冠、刘星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今天,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5周年的日子。

周恩来 ——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注定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温暖、自豪。”

少年立鸿鹄之志,孜孜寻求救国之道;青年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事业舍生忘死,慷慨前行;壮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做中流砥柱;晚年操劳国事,力挽狂澜,鞠躬尽瘁,留得生前身后名!


年少矢志为救国


“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生于外辱日逼、自顾不暇危急时间。吾人既生于是时矣,生于是国矣,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 ,原本家里添丁是一件喜事,然而动乱年代、艰难时局,国家命运尚且坎坷曲折,个人将来更是命途多舛。这个出生在动乱年代的新生命未来将会经历怎样的风雨无人知晓!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选择自己做什么样的人!

1910年,年仅12岁的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东北,寄住在伯父家,从此开始了在东关模范中学的读书之旅。

刚下沈阳车站时,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处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年幼的周恩来不解的问:“为什么?”伯父说:“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遭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刨根问底追寻原因。“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中华不振!”——伯父的话印在了周恩来年幼的心里。

在东关模范中学的一堂修身课上,魏校长向班里同学提了一个问题 “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班里同学们争先回答, “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没有抢着发言,安静的坐着。魏校长注意到了这个不一样的少年,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起来,神情庄重的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一怔而后面带欣喜,他睁大眼睛追问道: “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坚定的说。

听着周恩来铿锵有力的发言,魏校长振奋的说 “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周恩来少年时许下“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誓言,在之后,他用一生去实践 “为中华之崛起” 的诺言。


青春无悔报国行


“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919年4月,出国留学的周恩来得知南开大学即将创立大学部,他决定回国学习,将留学所学理论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新的救国之路。然而,回国之后的救国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强行将德国侵占的中国领土划分给日本,消息传来,中国社会各阶层极其愤怒,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和不满。

这年9月,进入南开大学的周恩来迅速响应并积极参与到这场以学生为首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并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

历经五四运动的洗礼,周恩来更加懂得 “弱国无外交” 中蕴含的真理,从此走上了为国戎装的生涯。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前来督战的蒋介石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及其随行要员,西安事变爆发,震惊中外。

一时间,如何处理蒋介石成为棘手之事,张学良、杨虎城诚挚邀请共产党帮助处理这一事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经过慎重考虑,从国家和民族大局出发,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出周恩来等人前往西安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周恩来临危受命,穿过敌人的设置的重重阻碍最终平安抵达西安,开始了与蒋介石艰辛的谈判。

谈判过程过程及其艰难,双方反反复复就一些敏感问题反复探讨协商,蒋介石试图通过谈判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后退空间,最终在周恩来等人的坚定态度下,做出后退,最终达成协议。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铺垫了基础,而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则在这场运动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真心抗日,维护大局的形象,为之后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赢得大多数人民群众支持重要铺垫。

1945年,抗战结束,蒋介石打着和平的幌子,三次电邀毛泽东来渝共商和平大计,实则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中共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为争取国内和平统一,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赴渝谈 判。

为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周恩来全程负责毛泽东的安全并时刻陪伴在毛泽东身旁,他生怕毛泽东“出事”。

在毛泽东饮酒时,周恩来总是主动替他挡酒并多喝,事后,周恩来的秘书李少石心疼地问周恩来,“周副主席,你怎么连一杯酒也不让主席喝呢?”“我是怕有人在酒里做手脚,放毒……”

1956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会议。 刚开始,会议气氛倾向于亲善与合作,但当会议快要结束时,伊拉克的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开始疯狂攻击共产主义,诬蔑共产主义是扰乱和平和和谐的国际性势力第三股势力。

第二天,大会公开发言形势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越来越不利。

周恩来此时当机立断,抓住时机发表演说,第一句话就掷地有声指出,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会议气氛一下子松弛了下来。接下来,周恩来巧妙用语言申述了中国的立场并重申求同存异的思想。

赢得了大多数与会者的认同,后来,在他的倡议下,大多数国家一致同意将联合国宪章中的五项原则改为七项原则,并使其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1917年,周恩来留学日本前

给小学同学的留言中写道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跨越一个多世纪的约定

周总理,您看


当年

为建设新中国,实现 “中国梦”

你们

穿过敌人的枪林弹雨

跨过身边战友倒下的身躯

走过传说中的“无人之境”

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

最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今天

在传承红色基因新征程上

我们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

齐心协力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不断推动强国强军事业向前发展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

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当年

新中国成立

举行首次国庆大阅兵

然而 空天力量捉襟见肘

“飞机不够要飞两遍”



今天

各种机型飞机翱翔苍穹

空天力量展翅九天

“想飞多少就飞多少”

一流人民空军目标由蓝图

逐渐变成现实



当年
粮少人多
工业基础薄弱
广大人民群众缺吃少穿
……


今天

粮票、布票、肉票、鱼票、

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卷等

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

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

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

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

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周总理

这盛世如您所愿


往期精彩,一网打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