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类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比如大家熟悉的泰诺或者快克之类的。疫情期间大家为了退烧或者感冒后出现发热肌肉疼经常会使用到这一类药物,还有些慢性关节炎的老年人也会长期使用这类药物。然而,这类药物也存在导致胃肠道出血、心肾疾病加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老年人。近期,Arthritis Care &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老年人反复使用这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这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使用了临床研究数据链-Gold数据。参与者是年龄在65岁及以上,在1998年至2018年间至少在英国医保数据库注册了12个月的人。对乙酰氨基酚的暴露定义为在首次对乙酰氨基酚处方后的六个月内至少有两次对乙酰氨基酚处方,首次处方日期被视为起始日期。对乙酰氨基酚非暴露定义为在研究期间六个月内没有两次对乙酰氨基酚处方。研究者计算了对乙酰氨基酚处方的倾向性评分(PS),并使用PS和PS匹配分析进行了逆概率加权,以考虑混杂因素。缺失数据使用多重插补处理。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调整后的风险比(aHR)和95%置信区间(95%CI)。
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共纳入了180,483名对乙酰氨基酚暴露和402,478名未暴露的参与者。对乙酰氨基酚暴露与胃肠道穿孔或溃疡或出血风险增加相关(aHR 1.24;95%CI 1.16-1.34),非复杂性消化性溃疡(aHR 1.20;95%CI 1.10-1.31),下消化道出血(aHR 1.36;95%CI 1.29-1.46),心力衰竭(aHR 1.09;95%CI 1.06-1.13),高血压(aHR 1.07;95%CI 1.04-1.11),以及慢性肾脏病(aHR 1.19;95%CI 1.13-1.24)的发生风险相关。
本研究通过在英国家庭医生就诊的患者人群进行分析,探讨了6个月内两次处方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患者,与不经常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相比,其胃肠道出血/溃疡/穿孔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了24%,下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加了36%,心衰、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9%,7%和19%。考虑到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镇痛作用很弱,本研究质疑了把对乙酰氨基酚药物作为老年人一线镇痛药物的推荐。本研究虽然作为病例对照研究,存在较多的偏倚可能,但该发现还是为老年人的慢性病用药给予了重要的安全性提示,值得进一步研究。
https://acr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cr.25471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