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新网
实时、原创、专业的财经新闻集散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需要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福建按摩大佬,9个月赚了1个亿 ·  昨天  
财经网  ·  退钱了!明起预约→ ·  昨天  
第一财经  ·  刚刚宣布,下调!为今年首次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125亿元!今日发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新网

山东省农民工总量四年来首次下降 什么原因?

财新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0 11:50

正文

“负增长”一是因为,一些原来的农民工不再算“农民工了”;二是因为,人口结构变化使农民工供给增长放缓。第一代农民工逐步变老,而年轻农民工由于受教育年限延长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影响却逐年减少

记者 黄姝伦

日前,《2016年度山东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出炉。《报告》称,山东“农民工总量稳中略降,务工收入继续增加”。按照抽样调查推算,2016年山东省农民工总量2420万人,比2015年减少11万人,这是自2013年以来,山东省农民工总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不过,“负增长”一部分是因为,一些原来的农民工不再算“农民工了”。

“有些人不能再算‘农民工’了”

对于农民工总量出现下降,一位相关部门人员告诉财新记者,“主要原因是省内城镇化发展,户籍的变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接近50%,农民工不可能无限地继续增下去了。”他表示,农民工在就业地落户,以及行政区划变动使农民工户籍上转为城镇居民,这些人就不再被统计为“农民工”。

他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这个概念需要重新界定。“有些人不能再算‘农民工’了,长期在城镇住了还叫‘农民工’?应该叫‘新市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解释,“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其中“本地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外地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报告》认为,近年来随着山东城镇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是导致农民工总量减少的原因之一。2016年,全省有275个村居由农村区域划入城镇,这些村居的就地转移劳动力及其家属由农民转为城镇居民。

山东省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2016年,山东省3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待遇得到落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鼓励解决农民落户的问题。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提出了推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主要目标,要求在“十三五”期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山东省未披露农民工进城落户以及行政区划变动带来的农转居,各自对城镇户籍人口增长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曾在“2016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上表示,根据其课题研究成果,2010年,中国新增城镇人口中,16%来自城镇人口自然增长,5%来自进城农民落户,只有26%来自农民工,因行政区划变动产生的新增城镇人口占比达53%。他认为,2010年的数据是有代表性的。

农民工在变老

《报告》认为,山东省农民工总量下降,同样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2011年至今,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4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由45.5%攀升到55.5%,3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由32.7%下降为22.8%。第一代农民工逐步变老,由于受教育年限延长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年轻农民工的数量在减少。

近些年,农民工老龄化趋势加深。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5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8.6岁,比2014年提高了0.3岁。2011年至2015年,30岁以下的农民工人数占总量的比例,从32.7%下降到29.2%;而 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自14.3%上升至17.9%。

此前,有多名学者对财新记者表示,农民工老龄化受到中国整体人口结构趋势的影响,包括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抚养比上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同时,“农二代”的生活方式趋向于“城市化”,受教育水平提高,尤其是90后,不再仅仅追求金钱,他们比父辈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就业观念和渠道都有所转变,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农民工供给减少的原因之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