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评十句
努力追求理性,认真保持趣味,犀利洞察世界,温柔观照内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  航行警告!禁止驶入,实弹射击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马士基与这家大货主,签署10年海运服务协议!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  昨天  
青岛交通广播FM897  ·  上海海事发布最新通报 ·  3 天前  
青岛交通广播FM897  ·  上海海事发布最新通报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2月运力榜】马士基运力增长第一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评十句

大清贱民往事

真评十句  · 公众号  ·  · 2017-11-27 18:01

正文

【汪十句,小城青年,北大男生,前媒体人,现归隐京城某处,关心时事,略通文史,热爱思考,欢迎朋友们批判性转载,鼓励性关注】

敬请关注,点击上方蓝色“真评十句”,长按文末二维码,及搜索公号“真评十句”或“TrueTen”




2017年11月18日晚,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二村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9人遇难,8人受伤。

2017年11月20日,北京市开始启动规模空前的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数以万计的“北漂”被清被退。

不过,我想说的,其实是个历史故事。


▼▼▼



这是大清朝初年的故事,那时候,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帝皇之都。

1644年清军入关,摄政王多尔衮带着小皇帝福临进了北京城,并决定在此建都。

那个时候,多尔衮最忧心的事,就是如何以区区百万人口的满清集团,统治这样一个人口上亿、幅员辽阔的大国。弄得不好,不用说统御天下了,就连一个北京城,都不见得坐得稳。

收买人心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他颁布了这样的军令:

“此行除暴救民,以安天下,误杀无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

言之凿凿,完全是威武之师、仁义之师的架势,就差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了。

同时,多尔衮将政策昭告天下:一求贤,二薄税,三定刑,四除奸,五销兵,六随俗,七逐僧,八均田,很是富丽堂皇。看上去,一幅“大清梦”的宏伟蓝图,一个升斗小民安居乐业的美丽愿景,就要徐徐展开了。

真实的历史,当然没有那么美丽动人。“除暴救民”的八旗铁骑,很快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将汉民的清秋大梦碾碎。江南锦绣,二十四桥,化作尸山血海,白骨盈城。

不过,北方地区,特别是京畿一带,因为汉人的反抗不甚剧烈,倒也没有多少直接的杀戮,加上明末多年动乱,人心思定,大家能忍也就忍了。局面倒也安稳了下来。

安心做个太平狗就好了罢。就连“留发不留头”这样的民族侮辱,咬咬牙,也忍了。

不过,大清从关外苦寒之地,费尽千辛万苦杀进关来,当然不是给汉民送温暖送关怀的。革命何曾是请客吃饭?


于是,局势稍稍安定之后,大清王朝亮出了它的锋利獠牙。


▼▼▼

首先是圈地,近畿一带的明朝皇室贵族庄田,被大清王室直接接受,八旗将士则以“无主荒田”的名义,大肆圈占民田。汉民稍有迟疑,旗兵的马鞭长矛就招呼过来,甚至举家屠戮。

丢掉田地的农夫,流离失所,有的活活饿死冻死,有的则扶老携幼逃荒而去,也有逃进北京城的。让北京城里的老住户也有些惶恐不安。

不过,惶恐只是一时,大家转念一想,还是镇定下来,毕竟这是天子脚下,皇皇帝都,不须怕的。

他们是真正的老北京,根深叶茂。大元,大明,大清,见惯了改朝换代。

相比金銮殿上走马灯一样的主子们,他们甚至觉得,自己才是这北京城的主人。

不管哪朝那代,京师首善,不都得求个熙熙攘攘的人气嘛?

人气从何而来?就从这些北京城里的平头百姓身上来。

可是,这一次,他们的算盘,还真就打错了。圈地政策的蔓延,终究没有在北京城的巍峨城墙面前停住脚步。

而他们自以为是的根深叶茂,在王朝强权面前,如同风中之烛。

大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多尔衮一声令下,但凡汉人,无论贵贱贫富,统统迁出北京内城。

管你百年老宅,四世同堂,拖家带口,坛坛罐罐,统统滚。所幸免者,只有和尚道士。

偌大一个北京内城留给谁呢?除了王公贵族,只许八旗官兵和他们的眷属居住。原来,多尔衮害怕旗人过于分散,散在亿万汉人中间就像沙子撒进了大海。他需要旗人紧密团结在皇帝的宝座周围,来消除他们刻骨铭心的不安全感。

因此,大清王朝的北京城,不需要熙熙攘攘,甚至不需要百业兴旺,只需要城市如兵营一般旌旗猎猎。除此之外,全都是不值一提的“非首都职能”。

而对这“首都核心职能”毫无益处的汉人,管他是朝堂上伏地跪舔、愿为奴才而不得的汉人官僚,还是平日里绫罗绸缎威风八面的富商巨贾,统统是贱民,低端。

统统滚。


▼▼▼

很难想象当年这一轮首都大疏解,满城汉人被驱逐一空时的情景。清兵森森刀剑之上,江南士人血迹未销,想来也不会温暖如春风拂面。而且多尔衮明令规定了期限,不得磨蹭。

期限多久呢?十天。对于举家迁徙来说,十天当然不算宽裕,但今天看来,竟也还好。

于是,在政治强权之下,北京内城成了一座职能纯粹的首都。多尔衮和小皇上若是在午门城楼望过去,定然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赏心悦目的。八旗将士刀枪如林,将大清帝国的心脏拱卫的有如铁桶一般,看上去,千秋万世不是梦。

至于汉民扶老携幼播迁辗转的艰难,以及城市功能被人为割裂造成的种种矛盾,庙堂高远,哪里管的了那许多。

这种完全靠强权维系的城市结构,大清王朝一直顽强维持,直到临近灭亡时。哪怕是王朝晚年,内忧外接踵而至,在国土被瓜分蚕食的压力下,连山海关的门都打开了,不容染指的东北“龙兴之地”都对汉民敞开了胸怀,北京内城的大门,却依然紧锁。

同时,大清王朝还通过管理政策的不断加强,严防死守流动人口在内城落脚。康熙五十四年,也就是1715年,有人向康熙皇帝进奏,“九门之内地方(内城),……,因天下各省之人来着甚多,……。若外紫禁城内外店房皆与查禁,闲荡之人,零星商贩,皆令于城外店房下榻,则城内风气似可改观”。于是,朝廷多次出手直接打击旅社行业,仅1755年,便关闭或迁走59家旅社,以此摧垮流动人口在内城生活的根基。

内城生活的旗人,很快出现了贫富分化,不少生活贫困之人开始变卖房产。而如果卖给汉人的话,不又会造成贱民进城的结果,危害首都职能的专一性吗?于是,乾隆四十七年,也就是1782年,中央祭出重拳,出台大清史上最严限购令,规定“嗣后旗人房间永远不准民人典买”,如果有冒名顶替,或者虚写合同日期,就按照偷盗处理,房产和房款悉数充公。

在朝廷滴水不漏的政策下,汉民作为贱民,就只剩下了唯一一个合法进城途径,蒙受恩赏。

1654年,内院大学士,汉臣金之俊和吕宫获顺治皇帝赐第东华门,后来,历任皇帝大多会向自己赏识的汉人臣子赏赐内城宅邸,以示恩宠。在君主而言,这是为了随时随地召见方便。而对臣子来说,则是难得的政治待遇了,犹如当代的读文件、看内参。

至此,终于有些高等汉人摆脱了低端贱民的身份,虽然还是不免卑躬屈膝,总算是有了在帝都内城散步睡觉的权利。天恩浩荡,令人动容。

当然,既然是天家殊遇,那人数肯定多不了。绝大多数的汉民,仍然被挡在戒备森严的京师九门之外。


▼▼▼

还好,当年多尔衮并没有把事情做绝,也亏得北京城的地理条件,在内城之南,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一线之外,尚有一座外城,为被无情赶出的汉民提供了栖身之地。

北京外城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蒙古多次袭扰京城,加上人口日繁,嘉靖皇帝决意在原有的北京城垣之外,修建一圈外城。但因为财政吃紧,工程缩水,仅仅修了南边的一面。因为有了这座外城,原有的北京城才有了内城的称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  航行警告!禁止驶入,实弹射击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昨天
青岛交通广播FM897  ·  上海海事发布最新通报
3 天前
青岛交通广播FM897  ·  上海海事发布最新通报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2月运力榜】马士基运力增长第一
4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最全宣武胡同,哪条是您家?
7 年前
练瑜伽  ·  别把孩子养得“不知感恩”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