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刚矿业厂区内挂着的红色横幅,用中文、法文写着“刚果人、中国人,相亲相爱一家人”。图片来自财新 罗国平
平衡商业利益与政治关系是“出海”极为挑战的部分。中刚矿业博弈案例提醒中国企业,要从国际惯例、市场良序、商业理性等角度出发,有原则有策略地解决问题
堪比1.5个香港陆地面积的TFM铜钴矿区,是中资企业在刚果(金)控股的最大铜矿山。
距此两个小时车程的华刚矿业——中国中铁( 601390.SH )在刚果(金)的合资公司——门口挂着红色横幅,用中文、法文写着“刚果人、中国人、相亲相爱一家人”。一入厂门就可以看到巨大的机械臂在忙碌作业,抓着铜板腾挪不断,秩序井然。这里是中国企业在刚果(金)第一个、也是当地目前最现代化的大型矿业项目。
在过去铜钴价格飙涨的两三年中,这两大铜矿项目都被牵涉进了备受瞩目的政府谈判。2021年8月,TFM母公司洛阳钼业宣布在刚扩产计划,而要开发更深层的矿产,就需要与政府重谈增储权益金;同月,华刚矿业十几年前与政府签订的矿业开发协议也被重新审查——这是目前当地惟一的“以矿产换取基础设施”协议,也被称为“资源财政化一揽子合作”。
两家中资矿企与刚方政府博弈了近2年,直到2023年底刚果(金)总统大选前后,才达成和解协议。
2023年5月,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自2019年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国,行程中拜访了洛阳钼业。在他出发前一个月,即2023年4月,TFM才与政府达成和解,后承诺六年上交8亿美元新增储量权益金。而华刚矿业承诺提供的在刚基础设施投资额,则从30亿美元提高至70亿美元——这一条件直到2024年1月齐塞克迪就职前一天才敲定,齐塞克迪在第二天的就职演讲中将此作为政绩予以援引。
……
本文为节选,请点击
左下角“阅读原文”
,订阅后可直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