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申公豹代购药单”,有……有点东西! ·  昨天  
新闻晨报  ·  大S妈发文,回应女儿去世 ·  昨天  
人民日报  ·  两架飞机在美国相撞 ·  昨天  
半岛晨报  ·  大连市游泳馆突发紧急通知! ·  昨天  
新华社  ·  《哪吒2》,又有新突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高校传统文化课为什么总缺“爆款”?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8 17:54

正文


提问




近日,云南一所高校的《中国墓葬文化》选修课上了微博热搜。据说,从2011年开课至今,堂堂课爆满。每到选课时,100人的名额两分钟内就会被一抢而空,“手慢党”只能去蹭课。


为什么能这么火?杨洋说: “选课时,大多数学生都会因猎奇而来,但真正让他们留下来的一定是文化。”



这些年,高校中的“奇葩”选修课越来越引人关注,类似中山大学的《哈利·波特与遗传学》、南昌大学的《三国杀》等时时引发网友热议。不过,像《中国墓葬文化》这类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课程却如选修课中的一股清流,逐渐吸引学生们追捧,甚至成为“网红课程”。


讨论


#你曾上过最棒的文化课是?# 欢迎参与话题讨论,说说你上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传统文化课。




中国高校“文化课程”风云榜


课程名称:《中国墓葬文化》  开课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课程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墓葬文化是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文化,墓葬中的艺术品呈现了一部社会史发展史。不过,贴心提示,执意听课又胆小者,需在亲友陪同下完成课程哦~



课程名称:《中国诗词鉴赏》   开课学校:河南大学等

课程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学诗词,才知春天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才知快乐可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课程名称:《先秦穿越手册》   开课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课程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以穿越剧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老师讲故事、聊生活的过程,收获上古时代的饮食、服饰、建筑、交通、货币、婚葬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除了以上这些,“茶艺课”、“中国服饰文化课”等等都榜上有名。不要问小编为什么推荐指数都是5颗星,你能把中国文化分出等级吗?



再想想前段时间,各类文化节目占据新闻头条,例如上海中学生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夺冠引发“古诗词热”;曾带来“全民汉字潮”的《汉字听写大会》让网民们重拾纸笔,关注汉字文化。在各类文化节目中,上至高校研究生,下至小学生们的表现都十分抢眼。



2017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


如今,文化类综艺霸屏,文化类高校课程上热搜。网友们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流,也是“文化寻根”的又一次热潮。而这趟“寻根之旅”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进学校。




传统文化进学校:文以载道,文以化人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简单的八个字,却透露出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姜昆携众委员连续三年提案,关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建议在小学阶段,把传统文化课程列为必修课,并且整合现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相关课程,建立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格教育”课程体系。


不仅是中小学,各大高校也都在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使学生们更易接受和喜欢传统文化的内容。


“内容为王”的传统文化课


“茶艺”、“陶艺”、“古琴课”、“书法课”……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适合学生学习、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课程。如北京理工大学就以法学院、艺术教育中心等为主设计建设了《名家论坛——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群和网络课程,其中2016-2017学年涉及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课有38门,吸引了众多高校生。


形式“千变手”的传统文化课


除了学校教育中设置各类传统文化课程,类似“非遗进校园”、“汉服大赛”等不同形式也可以吸引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2016年11月、12月,宁夏某秦腔剧院就在宁夏大学、银川实验小学等24所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这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正的“秦腔文化”,甚至有学生表示“原来戏曲是这么好看”。


北京八一中学开设21节特色传统文化课

图片为学生表演中国传统“皮影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