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海贤
动机在杭州(陈海贤)的个人公众号,主要用来发我自己原创的关于幸福和成长的活动、问答、文章和书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社畜的临终幻想 ·  1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陈海贤

没有办法的办法

陈海贤  · 公众号  ·  · 2024-05-21 11:16

正文


点击图片查看训练营详情

咨询及报名


预约直播,听海贤老师亲自讲解





转变是新旧自我的更替。有时候,无论是出于自我的选择,还是出于现实的变化,在人生的某一些时刻,我们都会像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离开了熟悉的村庄,走进神秘的黑森林,去重新寻找自己。


这个旅程对自我的发展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它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走向。


所以,我做了一个自我转变的训练营,希望能够陪伴这些身处转变的同学,走过他们人生这段重要的转折期。每周四,我都会和身处转变的同学连麦,和他们一起寻找可能的出路。


这种寻找出路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有时候行,有时候不太行。行的例子我已经讲了很多了,今天讲个“不太行”的例子。




上周我就遇到了一个“不太行”的例子。连麦的同学是一个妈妈。她做现在的工作已经十几年了。


工作说不上好,也没有不好。唯一的好处是,因为做了这么多年,她已经很熟练了,不用花很多精力就能应付得好。工作的待遇还可以,足够给家庭提供经济保障。可她自己就是喜欢不起来。她总觉得,这份工作没有给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归属感。


可是也没有讨厌到要马上辞职。也许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她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来获得成就感。


我们一起探讨可能的出路。通常在这时候,我都会建议,把现在的工作当然容器,留一点空间去探索其他的可能性。她说,其实我已经尝试很多了。这是真的。


她学了很多的东西,心理咨询、企业教练、甚至瑜伽教练。每一件事她都有兴趣,但她也看不到把这些事变成职业的可能性。要把兴趣变成工作,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决心,而她看不出这种投入的必要性,也不觉得这种转变现实。


我认同她的判断。于是我们拉拉杂杂探讨了很多。关于她需要的认可,关于为什么她在工作中找不到归属感,关于一个妈妈和职业女性的牺牲和困惑。


讨论到最后,也没有讨论出一个所以然。


最后我问她:“那你转变的目标是什么?”


她说:“原来我希望能够找一份工作,既能发挥我的才能,又能平衡家庭和生活。我现在的工作,能让我平衡家庭和生活。但我还是不满意。”


听她说平衡,我就拿了工作室的一个抽奖的道具:平衡小人。我说:


“也许,你也是这样一个平衡小人。虽然你没有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可是你也在以你的方式平衡你的家庭和生活。这也是你想要的,而且看起来平衡得不错。那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说实在的,这也不算什么新鲜的话。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想出什么办法给她。可是有趣的是,她后来在群里给我反馈却说:


“陈老师,今天我跟你聊的问题,其实我跟很多人也聊过很多次。跟别人聊也没有办法,跟你聊好像也没有办法。但是跟你聊的这一次,却是最让我觉得轻松的一次。”


咦?为什么她说这次的“没有办法”最轻松?是我做对了什么吗?


后来我想, 也许是,我承认没有办法,让她意识到,不是所有人生的困境,都能很快有一个办法。也不是所有的人生难题,都能很快有一个答案。当我们接受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反而会变得轻松一些。


可是,真的这么没有办法吗?


要看你怎么定义“办法”。




前几天晚上我回了一次浙大心理系,跟心理系的同学们做了一个名为“心理学的另一种可能性”的交流会。


在交流会里,有人问我:


“陈老师,我们经常说,要活出自我。可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动的时代,每个都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在这样的时代,要去活出自我,会不会有更多的困难?这些困难,会不会让你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在很多时候,也会觉得没有办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时代当然给我们造成了困难。可是,无论在哪个时代,人的自我寻求,都是困难的。只不过这种困难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形状。


至于说“没有办法”,如果你想的办法是,如果我做某个动作,就能很快达到头脑中那种理想状态,以理想的状态来对照现实,你就会发现,确实没有那么多办法。


就像刚刚那个例子,如果我们所要的办法,要产生“活出我的人生,做我自己喜欢的工作,在一个好的关系里,把我的潜能都发挥出来……”这样的效果,而如果你觉得,只有能达这种理想状态的办法才叫办法,很多事确实好像没有办法。


但是,如果你把办法定义为: 在面对现实的困难时,为自己创造一点小小的可能性,能够让自己往那个更理想的方向迈出一小步。 那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有办法的。


就像那位同学,她也不是没有转变。她只是处在这样一个转变的阶段:


有转变的动力,却还没有强到能打破原有的生活去面对巨大的未知;接受了现实,却也没有放弃对另外生活的渴望。


假如有一天,新的尝试的经验足够多,变成了一个需要严肃面对的选择,或者外界发生了变化,平衡被打破了,也许那种惊涛骇浪般的剧烈的转变就会来。可是现在并没有。


如果她能接受,自己在这样一个转变的阶段——这也是一种现实,也许她就会想,我可以做些什么,让现在的生活更好一点呢?如果不能好很多,哪怕只是好一点点呢?


这时候,也许她会想到一些办法。不是从头脑理念中想出的办法,而是从生活现实中想出的办法。也许是为家人做一顿好饭?也许是安排一个周末的旅行?也许是多读一本书?给自己放个假?在工作中再摸一条大点的鱼……


谁能说,这些小小的改变,不是办法呢?


所以办法有两种:


用以达到理想生活的办法,和在现实基础上创造新的可能性的办法。


前一种办法抽象,后一种办法具体;前一种办法常常在理念里发生,而后一种办法,则会把你带入实践;前一种办法,把转变理解为有计划的、一步到位的改变,而后一种办法,把转变理解为包含很多不确定的、缓慢的进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