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晚上我回了一次浙大心理系,跟心理系的同学们做了一个名为“心理学的另一种可能性”的交流会。
在交流会里,有人问我:
“陈老师,我们经常说,要活出自我。可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动的时代,每个都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在这样的时代,要去活出自我,会不会有更多的困难?这些困难,会不会让你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在很多时候,也会觉得没有办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时代当然给我们造成了困难。可是,无论在哪个时代,人的自我寻求,都是困难的。只不过这种困难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形状。
至于说“没有办法”,如果你想的办法是,如果我做某个动作,就能很快达到头脑中那种理想状态,以理想的状态来对照现实,你就会发现,确实没有那么多办法。
就像刚刚那个例子,如果我们所要的办法,要产生“活出我的人生,做我自己喜欢的工作,在一个好的关系里,把我的潜能都发挥出来……”这样的效果,而如果你觉得,只有能达这种理想状态的办法才叫办法,很多事确实好像没有办法。
但是,如果你把办法定义为:
在面对现实的困难时,为自己创造一点小小的可能性,能够让自己往那个更理想的方向迈出一小步。
那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有办法的。
就像那位同学,她也不是没有转变。她只是处在这样一个转变的阶段:
有转变的动力,却还没有强到能打破原有的生活去面对巨大的未知;接受了现实,却也没有放弃对另外生活的渴望。
假如有一天,新的尝试的经验足够多,变成了一个需要严肃面对的选择,或者外界发生了变化,平衡被打破了,也许那种惊涛骇浪般的剧烈的转变就会来。可是现在并没有。
如果她能接受,自己在这样一个转变的阶段——这也是一种现实,也许她就会想,我可以做些什么,让现在的生活更好一点呢?如果不能好很多,哪怕只是好一点点呢?
这时候,也许她会想到一些办法。不是从头脑理念中想出的办法,而是从生活现实中想出的办法。也许是为家人做一顿好饭?也许是安排一个周末的旅行?也许是多读一本书?给自己放个假?在工作中再摸一条大点的鱼……
谁能说,这些小小的改变,不是办法呢?
所以办法有两种:
用以达到理想生活的办法,和在现实基础上创造新的可能性的办法。
前一种办法抽象,后一种办法具体;前一种办法常常在理念里发生,而后一种办法,则会把你带入实践;前一种办法,把转变理解为有计划的、一步到位的改变,而后一种办法,把转变理解为包含很多不确定的、缓慢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