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琰琰婚礼日记
备婚狂的婚礼指南,匠心小众的干货清单,一个看多了会结婚的公众号!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琰琰婚礼日记

新娘设计了3件嫁衣,但最爱30年前妈妈的旗袍|真实婚礼

琰琰婚礼日记  · 公众号  ·  · 2018-04-26 19:09

正文



琰琰说


看到新娘穿上了妈妈30年前的旗袍,又美又感动。


她为了能穿上这件旗袍,还减了几斤!妈妈当年的身材是有多好~



穿上妈妈的衣服去结婚,想想就很有意义,婚礼也正是因为这么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才如此的感动吧!


这场美美的新中式婚礼,分享给你们哦!


我就 不多说啦,你们看吧,我去翻一翻我妈的衣柜~


新娘 :@马欧NBAHA

人数 :100

场地 :北京北海公园仿膳饭庄

总花费 (不包含餐饮):23w

策划布置 :6.5w

策划:@华尔兹婚礼服务

花艺:1+1 花艺

婚礼Vendor :9.5w

摄影:新娘朋友-Amelia Soegijono

摄像:@ume婚礼电影工作室

化妆:@ 韩雪造型工作室

主持:新人朋友

甜品:@洛丽塔手工甜点

视觉、纸艺:最美时光

回礼礼盒:慢生活创意婚品

服装 :7w

婚纱及晚宴服:@OM定制

新娘婚鞋:Manolo Blanhnik

新郎西服:DolceVita Clothier

袖扣:Harry Rosen

领结:Hugo Boss




关于我们


我和老公是相识于1999年的初中同学,当时我只有13岁,不过那时我俩的交集并不多,后来上了不同的高中,也分别去往不同的国家留学,几乎十几年没有联系。

2014年,我们在初中同学的微信群里“重逢”,当时不知道怎么就擦出了火花,于是便开始了他在温哥华,而我在纽约的异国恋。

我们异地恋得很辛苦,因为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城市和领域,有着自己的成就和追求,虽然每天视频,但最终去哪定居一直是让我们纠结的难题。

直到当他跟我求婚,想让我搬到温哥华时,我终于有了想要一个家的念头。


让我心甘情愿过上生活和事业更加平衡的生活,在享受着种花、做饭、陪着我家咪晒太阳的同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婚纱工作室。

我觉得我们的历程就像“过桥”一样,初中相识是第一座桥;4年前的重逢是第二座;


如今走进婚姻又是第三座……所以,婚礼就好像是把这座桥过得更有仪式感一些。


我觉得婚礼最重要的莫过于整体效果。从新人的感情故事到婚礼主题,再到色彩和服装,都需要融为一体。


但同时,我并不想要一个太过华丽的婚礼,在专注每个细节的同时也力求婚礼中和家人、朋友团聚的温馨感。




关于备婚


整个备婚阶段有九个月的时间,大部分的灵感图片和细节也是我来搜集和安排的,他承担了很多和国内婚礼策划联系的工作。


整场婚礼从整体色彩搭配、logo设计、妆容、花艺、回礼、菜单……所有细节我都会亲力亲为。


我一度因为压力太大想放弃,说:不然回去和家人朋友吃个饭算了~


但他说婚礼对一个女生来说太重要了,无论如何也要给我一个满意的婚礼。

有了老公的支持,我也就更加有信心啦,开始婚礼的筹备。最早确定下来的是婚礼场地和策划。


因为我俩都在国外,所以想回到家乡办一场新中式婚礼。

在网上搜到了华尔兹婚礼服务,恰巧他们的主策划孙丫溪又是我在广院的师姐,所以很早就定下了他们。


在确定婚礼“新中式”风格后,便开始看北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可都不是特别满意,最后找了北海公园的仿膳饭庄。

小时候就去仿膳吃过饭,又很喜欢北海公园优雅怡人的环境,餐厅里面有一个阳光厅特别适合办婚礼。

之后婚礼策划为我们推荐了花艺师、纸艺设计、甜品设计和造型师,看过他们以往的真实婚礼作品都非常满意,所以找这些 Vendor 没有花太多时间。


回礼、中式头饰、新娘晨袍的 Vendor 都是从琰琰分享的真实婚礼里面看到的呢!好评!


我最看中的是婚礼摄影,我的摄影师是纽约的摄影师朋友介绍的,之前我在 Instagram 上狂搜我喜欢的摄影师,跟他们进行视频面试。


最终选定的这位常驻澳洲的印尼华侨,她特意飞来北京为我拍摄婚礼。


而且当时还怀着五个月的身孕,挺着大肚子穿梭在后海为我们找最佳的拍摄地点,为我们抢拍摄时间。


我真的非常感动!最后每一张照片我都很喜欢、很满意!


关于布置


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式青花瓷的图案,而且蓝白都是我设计作品里最经常出现的颜色,所以我早在心中确定了这个主题。


整体的颜色搭配以白蓝为主,配上淡粉和中式的红,突出中西文化的碰撞,又在撞色中带出少女感的朦胧和温柔。

仿膳餐厅本身有着非常古典的中国红和大量的金色,而我们婚礼的主题又是优雅恬淡的蓝白淡粉。


如何能用大量的花艺将颜色调柔和,花了很大的周折。

最后用大量浅粉和白色的绣球、玫瑰、蝴蝶兰和龙胆,配上流线型和通透感强的玻璃容器,搭出中西结合的现代感。


主桌的中高低三个造型相近却不雷同的青花瓷瓶特别提气,为婚礼现场营造了瑰丽又轻盈的感觉,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婚礼场景。



除了青花瓷主题色,婚礼上的另一个特色就是 Logo 和延展设计,都是将我和我老公两人的专业相结合:服装设计师和电子工程师。


Logo 和延展设计里面所有的线条,都是按照电路设计的规范来完成的,并且加上了一些电路设计的图案和符号。



策划师将“婚纱制作”为甜品台的灵感来源,不仅带来了布料、缝纫机、人台,更是搭配上我的手绘稿、针线包等等。




婚礼当天


婚礼一大早,我和老公就开始分别准备,然后开始进行我们的 First Look。

因为整个准备婚纱的过程我老公都是没有参与过的,我也是一直将婚纱的秘密保留到了最后一刻。


当他在台阶的另一端看到我时就立刻冲上来抱住我,然后喜极而泣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太不容易了!”

话说我认识他这二十年,从来都没见过他流泪,想到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们就这么旁若无人地哭泣相拥了很久。


我们婚礼当天没有迎亲堵门环节,因为婚宴是晚上,所以我们就依照国外习俗,在白天进行婚纱照的拍摄。

虽然在北京长大,但从来没想过可以穿着自己设计的婚纱坐在后海的三轮车上,也没想过在小时候玩腻了的什刹海,穿着红色小礼服划船拍照。


在北海公园里还碰到了广场舞大妈们,于是我和老公兴奋地加入进去。


当时什么音乐、什么节奏我都不记得了,也没太顾及裙子会不会扯坏,我们俩带上伴郎伴娘一起舞了两曲,这的确很疯狂,但也超开心!




之前看了琰琰婚礼的备婚小知识,记得新娘出场的时候千万不要受两侧宾客干扰。


不要左右乱看,而是直视前方、注视着在台上等待我的新郎,这样镜头拍出来才会好看。


这几条经验简直受用无比!

我特别怕走出来仪态不漂亮;眼睛东看西看;没跟上音乐节奏,所以之前跟爸爸排练过好多次~




爸爸的发言稿悄悄准备了很久,内容连我妈都没给透露。


因为印象里老爸从来都是严肃的形象,所以觉得他可能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祝福女儿的话吧。

没想到,我爸上来就对我表示了歉意,因为小时候他和妈妈在国外使馆常驻,生下我四个月就出国赴命了。


我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叫爸爸妈妈都是从收音机里听来的。


他们错过了我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而借着我的婚礼他们想要好好补偿我,尽力帮我做到最好、最满意。

当时我在台上泪崩,现场大部分的嘉宾也都哭了。



中式婚礼里应该都少不了“结发”环节。


我们将各自的一缕头发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荷包里面,代表着我们从此成为结发夫妻、永结同心。



仪式之后,换上妈妈的旗袍,再次返回到舞台上,向爸妈奉茶。




关于礼服


这条淡蓝色的出门纱叫 Iriss,是我自己设计的2018春夏系列中的一款。


我用了淡湖蓝色和淡灰色的纱层叠相加,打造了这样一条少女心的梦幻婚纱。


设计的初衷就是想与众不同吧,想穿“something blue”在自己的婚礼上。


仪式主纱采用了简单经典的线条,没有太多的装饰,想突出干练成熟的感觉。


而且因为场地里面已经有了很多的布置和色彩,仪式纱就更应该简约和现代。


婚纱定制:www.om-designstudio.com


迎宾的新中式小礼服是我用瑞蚨祥的织锦缎作为材料,将中西元素结合在一起打造的。

外拍的时候我搭了撞色的翡翠珠串、墨镜和团扇,迎宾的时候则配上了相对庄重的金色头饰,所有人都特别喜欢!



最后敬酒的旗袍是妈妈的老旗袍,80年代在上海找老师傅定做的。


这条旗袍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到挂在妈妈的衣柜里,因为材质颜色和细节的精致而印象十分深刻。



没想到婚礼前瘦了五斤的我,居然可以穿上妈妈的旗袍!这感觉特别神奇,大概也意味着一种传承吧。



定制细节


1.感谢卡


对了,我们还自己设计了给每位宾客的感谢卡:我画的一个中式的红门,印出来之后我和老公自己亲手写的感谢语。



2.晨袍


购买店铺:陈幸福的手工婚礼


3.中式头饰


购买店铺:虫子原创手工出品


4.袖扣


我送他的结婚礼物——一对有机械感设计的袖扣。



TIPS


虽然我对自己婚礼的整体呈现很满意,但当天的婚礼流程还是有些细节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这里有几个Tips可以分享给各位备婚的姐妹们:


1、一定早做准备!


虽然我开始的早,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细节已经是婚礼前一个月了。


记得当时每天工作很辛苦,还不停地在微信上刷琰琰备婚,然后每看一篇真实婚礼的文章就觉得自己少了很多内容没去设计。


所以真心建议大家早点看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