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谣与诗
遇见,相似的灵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央金融办 中国证监会 财政部 ... ·  14 小时前  
银行家杂志  ·  大寒 | 天气寒冷 梦想温暖人生 ·  2 天前  
中国银行  ·  中国银行协助新开发银行发行60亿元熊猫债 ·  2 天前  
中国人民银行  ·  2025年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民谣与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设置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民谣与诗  · 公众号  ·  · 2017-07-06 22:00

正文

 

第 32 篇文章

今晚,我们只喝酒,不刷朋友圈




1、


昨天下班后,我一如既往地刷朋友圈,看见一个长沙的主持人朋友发了一条:今天拉黑了几十个人。抱歉,我不能容忍长沙灾情如此严重的时候,你们还在晒美食和王者荣耀战绩。


当下觉得心里一凛。


且不论是非对错,当今的朋友圈,已经成为一个如此重要的人格判定标准了吗?


曾几何时,它只是一个可以毫无顾忌地倾诉烦恼、记录生活痕迹的乌托邦。在这里,我们卸下盔甲,露出软肋;也分享快乐,吐槽生活。


如今,朋友圈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它正逐渐成为一个“塑造自我形象”的宝地,与此同时也成为不那么严肃的“人格判定标准”之一。


也许正是看见了朋友圈这一双刃剑的属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甚至不少人干脆直接关闭了朋友圈。


某天,和一个关系不错的长者朋友聊天,聊到她之前在做的生意,她淡然地说,没做了。我问:为什么不做了?当时做得风生水起的。


她轻描淡写地回了句:很久没做了,市场环境还是不错的,只是之前发生了点事情,离婚了,生意也没再做了。


我一惊:这些我竟然都不知道。可是看你朋友圈,还是一如既往地在晒孩子和旅行啊?


她反问:需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发朋友圈吗?


是啊。重要的好朋友,何须通过朋友圈去查看对方的生活动态?不是每个人都会把自己吃饭工作旅行、生活里所有的细枝末节、所有的烦恼忧愁都公开展示在朋友圈。


能够面对面坐在那里,喝着咖啡看着彼此的眼睛畅谈,倾诉着这样那样的心事,难道不比在朋友圈评论一句无力的安慰来得实在?




2、


身边有一个好朋友,是一个地产代理公司的销售主管,雷厉风行的职场女性,长得漂亮,工作能力也强,但不是为钱而活的一个人。很懂得享受生活,休假时总会飞去国外度一个美美的小假期。她的朋友圈也是仅三天可见,且跟工作生活相关的内容极少。她有一个超级可爱的北鼻,但很少晒娃。


如果她愿意,她的朋友圈可以比很多人都精彩养眼。


但她几乎从不发那些。她偶尔会发些她觉得不错的地产热辣点评,或者是跟某个她很爱的球员有关的内容。


聊天时谈到这个,她说,我工作不是为了晒给谁看,也不需要领导知道我有多拼,职场是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去度假呢,我看足了美景,身心得到慰藉,这才最重要,Po不Po美照真的无所谓;


工作的强度和对个人时间的侵占决定了我能陪伴孩子能和朋友聚会的时间很少,所以我会更珍惜那些现实中的时刻,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应付“朋友圈社交”。你点个赞,夸一句“好美的地方,这是哪里啊?”我还得回一句吧?多麻烦。


我深以为然。其实朋友圈不管是展示三天,还是半年或者全部,真的没那么重要。对你重要的人,不可能只有通过票圈才知道你的生活和心情轨迹。不重要的人,也许对方压根就不关心你发不发票圈,发什么内容,展示多久。


朋友圈内并无新事。发不发朋友圈,只关乎你内心的感受,而无关乎真正的生活。


朋友圈的一万句关心,不及你遇到麻烦时一个电话,好友打车第一时间气喘吁吁赶到;朋友圈一万个赞,不及你心情郁闷时身边有人陪你喝一顿大酒,听你发任何牢骚;朋友圈里扮成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大咖,收获无数点赞,不及现实里老板一句:小王,最近我在考虑提拔你为主管……




3、


无论朋友圈是否设为“三天可见”,我们的的确确是对朋友圈警惕起来。


一方面,我们越来越喜欢生活简简单单,不喜欢朋友圈很臃肿,充斥着鸡零狗碎;另一方面,我们联系人中的陌生人和工作关系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在这部分人面前,我们不希望展示过多过往和过于情绪化的信息。


人都有脆弱感性的一面,有卸掉盔甲和伪装的时刻。某些这样的时刻,你发了一条很感性的朋友圈,有一堆人在评论里给了你很多“关心”,又或者经常有些压根什么都不看就盲目点赞点习惯了的点赞党。


翌日清晨你平静下来,微信里提示的一堆红点点,非但没能安慰你,反让你觉得羞耻和后悔:为什么要将最脆弱的情绪展示给那么多人看?


事实上,你也绝非那么脆弱。大家都是荆棘堆里打过滚的人儿,哭过以后,你又是身披盔甲的美少女战士,又能和生活打仗了,你删掉朋友圈,踩上高跟鞋,涂上最喜欢的口红,就又从玻璃心少女变身成了职场上呼风唤雨的小怪兽。


朋友圈最麻烦的还不是陌生人的点赞,而是亲人朋友过分关注自己的生活动态。至亲容易“关心则乱”,他们听不懂互联网语言,更看不懂你的自嘲,他们只当是你遇到了天大的事而急吼吼地打电话过来;而不那么熟的亲戚,老是发表一些奇怪的、僭越的言论,又让你心烦。


在信息如此庞杂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沟壑,却比任何时代都要深。


孤独是造物者对群居时代的诅咒。



生活从没有放过任何人,无论朋友圈如何光鲜,都掩盖不了我们越来越孤独的事实。


你隐藏了三天前的朋友圈,也许只是希望自己活得像个永远好奇、永远奔跑的孩子,在这个忙乱的世界里,活得热热闹闹。


至于难堪的过去、昨夜的泪水、和你对生活短暂的失望,就让它永远沉睡在朋友圈里,阅后即焚。而你,不必每天删朋友圈,一觉醒来又是一条好汉。




——END——



说了这么多,只想说一句



点击图片

参与我们的“万人观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