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宫闱之事,正史自然不会有所记载,但历代笔记中的描述却大致相同。福康安的生母是傅恒的夫人,孝贤皇后富察氏的亲嫂嫂。因这层关系,她时常和女眷、命妇们一起入宫聊天。某日恰逢富察皇后千秋节,傅恒夫人和往常一样前来道贺并参加寿筵。觥筹交错之间,皇后意外地发现嫂嫂跟随宫女提前退场;不久,乾隆皇帝亦离席而去。心生疑惑的她随即差侍女去探望傅恒夫人。侍女回报夫人门户紧闭,因不胜酒力留宿宫中。至此,富察皇后心中便明白了八九分。次日,傅恒夫人前来辞行之时,皇后冷眼相对,只说了一句:“恭喜嫂嫂!”夫人眼见被小姑识破,羞得面红耳赤,匆匆返回府中。此事惹来满城风雨,更有好事者赋诗一首:“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此诗后被收入《清朝野史大观·清宫词》中,大意是:皇后在宫中举办家宴之际,乾隆皇帝宠幸其嫂。而福康安作为外戚(丹阐,满语皇后一族)获封贝子,令世人都怀疑他便是当年的龙种。联系到乾隆皇帝对这位内侄备加荣宠,“生封贝子,死赠郡王”,二者是亲生父子的传言似乎愈加确实。除去野史记载外,在官方修撰的《清实录》《清史稿》等文献中,也能找到福康安系乾隆皇帝私生子的蛛丝马迹。
首先,宫中抚养。按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福康安由垂髫豢养。经朕多年训诲。至于成人。”要知道在清代,通常只有皇子可以生长在宫中,即使皇孙也不能轻易入宫觐见皇帝,更不用奢谈豢养于内了。当年康熙皇帝破例将小弘历带回紫禁城抚养,这等恩德让乾隆皇帝铭记终生,甚至作为“立圣孙可保三代”的证据到处宣扬。而福康安竟然自幼被乾隆皇帝安排在宫内抚养,并时常亲自教导训诲,直至长大成人。这份恩典绝不会仅仅因为他是皇后的侄儿,或者父亲是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就能够享受到。
其次,不尚公主。查阅《清史稿》可知:福康安的大哥福灵安是多罗额驸,迎娶了宗室郡王之女为妻。二哥福隆安为和硕额驸,迎娶了乾隆皇帝的第四位皇女和硕和嘉公主为妻。而乾隆皇帝最宠爱的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生于乾隆二十一年,刚好比福康安小两岁,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但是,对于“生封贝子,死赠郡王”,集万千殊宠于一身的福康安,乾隆皇帝不仅没有择为国婿,甚至连亲王、郡王的格格都没有指婚与他。
再次,世袭罔替之议。尽管福康安已经成为清朝定鼎中原之后唯一的异姓王,但这并非乾隆皇帝的本意。早在册封福康安为贝子之时,乾隆皇帝就表达过自己的初衷:福康安战功卓著,理应和铁帽子王一样,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那么,乾隆为什么犹豫再三没有这样做呢?理由也颇为简单:自顺治朝入主中原到乾隆朝这一百年间,只有怡亲王允祥有此殊荣。可允祥的身份是康熙的亲生儿子,雍正的十三弟,属于皇帝的至亲血脉。倘若福康安被赐予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头衔,就等于将他与乾隆的关系公诸于世。
为了制止坊间愈演愈烈的留言,嘉庆皇帝亲政之后开始收回乾隆破例赐给福康安一家的各种恩荣。乾隆皇帝在世之时,福康安之子富察·德麟的爵位是多罗贝勒,官拜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嘉庆皇帝掌握权柄后,将德麟降爵为固山贝子,革去一切职务,变成了闲散人员。赋闲在家的德麟出于对皇帝的不满,整日去酒楼、茶肆中抱怨,好事之徒便聚拢过来,向其打听福康安与乾隆爷的往事。嘉庆闻听后勃然大怒,下令德麟在家闭门思过,不许在外惹是生非;最后干脆革去他贝子的头衔,打了一顿板子,发配西陲。嘉庆皇帝的种种做法和乾隆皇帝给予福康安的殊荣形成了强烈反差,似乎是希望藉此以绝天下悠悠之口。
不论这桩历史公案的真相究竟如何,福康安作为一位冠绝百僚、爵超五等的异姓王,他与乾隆皇帝之间的感情确实不啻于家人父子,其待遇比之皇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其中的隐情耐人寻味。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17年第7期"人物春秋"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