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动画片,小编还记得童年时看过的《阿凡提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一大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国产优秀作品(哎呀!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好的动画片,能够提高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大闹天宫》)
不过,也有很多“暗黑系”的动画,给小编留下了心理阴影。比如《天书奇谭》里的这条老狐狸精:
(看到就捂眼睛!)
还有这个据说再也没有走出魔方大厦的小朋友,在知乎上甚至引发了关于“为什么小时候觉得《魔方大厦》很恐怖?”的讨论!
(小编觉得这是一部Cult动画,有很深的现实隐喻)
在外国从业者看来,动画本身是一种文化载体和表现形式。里面承载的内容,是要根据目标观众群体的不同而加以区分的,每一类动画片有专门的目标群体。
比如专门针对低幼儿童的《天线宝宝》、《小猪佩奇》。
(有爱、真实、日常,是《小猪佩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日本大师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千与千寻》之类,内涵深远、余韵悠长,小孩子未必能看懂,大人却看得心旷神怡。
《辛普森一家》、《马男波杰克》则是影射和讽刺现实的成人动画。
(金句频出的《马男波杰克》)
如今,备受争议的国产动画片主要是《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原因是里面的暴力和粗口层出不穷,以及三观不正。
(一直努力,一直创新,却始终没有得到回报的灰太狼)
早在2014年,中科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曾经推出中国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按此标准,很多平时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影视剧和动画片,因为其中涉及暴力、脏话等内容,其实并不适合孩子们观看。
前段时间,小编就看到一则新闻:乌鲁木齐一位母亲把5岁的女儿锁在家里,不料,女儿模仿动画片情节,撑开一把伞从11楼跳下,落到四楼平台上摔成重伤,目前,小女孩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
无独有偶,之前还有一篇微信热文,关于为什么不让孩子看《熊出没》,大意是孩子从中模仿了一些暴力行为和不雅词语,让家长很担忧。
的确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看动画片非常谨慎,他们认为:
看动画片会对孩子视力不好!
动画片会让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从而不爱看书,或者不爱社交活动!
动画片内容良莠不齐,孩子模仿能力强,区分信息能力弱,怕产生不良后果。
(已经播出了六季的《熊出没》!)
然而,《猫和老鼠》、《大力水手》、《聪明的一休》、《机器猫》(那时还不叫多啦A梦)陪伴着小编的整个童年,为80后带来了很多欢笑。而90后光是听到《樱桃小丸子》、《飞天小女警》、《马丁的早晨》、《蓝猫淘气3000问》这些名字,就能一秒回到快乐的童年。
(嫉恶如仇的飞天小女警)
看动画片,绝对是孩子童年里不可缺少的乐趣。
现实生活中,电子产品充当了很多家庭的临时保姆,孩子哭闹,给播放个动画片,瞬间就安静了。
这部分家长认为:
只要把关好内容,把握好时长,让孩子看看动画片,既解放了父母,又让孩子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共情,有什么不可以呢?
留言告诉小编吧。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