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星新闻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平台。在这里,你能体会深度,看到态度,感受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极目新闻  ·  痛心!42岁网红博主不幸去世,刚产下双胞胎 ·  8 小时前  
极目新闻  ·  痛心!42岁网红博主不幸去世,刚产下双胞胎 ·  8 小时前  
365资讯简报  ·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通道已开启,23岁 ... ·  2 天前  
365资讯简报  ·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通道已开启,23岁 ... ·  2 天前  
投资界  ·  最近,重庆挤满了泰国人 ·  4 天前  
投资界  ·  最近,重庆挤满了泰国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红星新闻

飞机大量“锁座”不让选!付费选座应当清清楚楚

红星新闻  · 公众号  · 社交  · 2024-12-24 11:5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关注航空公司在提供选座服务时存在的问题和消费者的反馈。文章指出,虽然航空公司为了增收而提供付费选座服务,但大量座位被锁定,规则不透明,引起消费者质疑和投诉。文章呼吁航空公司应回应旅客关切,提高免费选座比例,明确“锁座”规则和范围,并将付费选座的规则和定价公开透明。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航空公司提供选座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量座位被锁定,规则不明确,引起消费者质疑和投诉

关键观点2: 航空公司的回应

常规来说,靠前座位价格较高,但没有明确的定价标准,仅以展示页面为准,无法回应公众关切。

关键观点3: 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者期望明明白白消费,需要明明白白的知情和选择,即使部分旅客有付费选座需求,相关选座规则和定价标准也应公开透明。

关键观点4: 作者的呼吁

呼吁航空公司提高免费选座比例,明确“锁座”规则和范围;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正文

航空公司除了追求经营效益的考虑之外,还应积极回应旅客关切,最大程度提供免费选座的比例,提供最基本的选座服务

2025年春运机票预订已经开启,但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己购买了机票、准备线上值机选座时,发现大片座位处于“锁定”状态。据央视新闻报道,记者也预订了一张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机票,客舱一共176个座位,除安全出口外,客舱前后的座位都有不少被“锁定”,尤其是经济舱前10排,几乎每排靠窗和过道的座位都无法选择。



预选座位,本是航空公司推出的一项增值服务,也是很多消费者在订票后尽快挑选自己心仪座位的常见选择。但现实是,大量“锁座”不让选,而且各家航空公司均未明确“锁座”的规则和比例。


若是给少部分特殊旅客预留一些固定座位,倒也无可厚非。有时,考虑到飞机的配载问题,“锁定”部分座位,以保证飞机重心在安全范围内,自然也有必要。

但从报道看,一些处于“锁定”状态的“预选座位”,并非无法“解锁”,只要付费就能实现预选:一般国际航班采用付费购买的形式,国内航班则需要通过积累里程兑换。里程积分兑换,看上去是对旅客飞行消费积累的回报,实际上还是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手段,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付费选座。


也就是说,预选座位从最初出于安全考虑的“锁定”固定座位,已逐渐演变成了航空公司的一种增收手段。这也是消费者质疑的焦点。在不少网友看来,一些航空公司锁定某些座位,故意制造信息差,设置付费选座的隐形选择,这种需要乘客额外支付费用或者消耗里程积分来解锁的“锁座”,涉嫌损害消费者的选择权。


即便付费选座成立,购买选座服务时的规则和定价标准,却也没有一个详细说明。对此,航空公司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常规来说,靠前会贵一些,没有相应的定价标准,以展示的页面为准。这样的回答,显然无法回应公众关切。于消费者而言,明明白白的消费,需要明明白白的知情,和明明白白的选择。即使部分旅客有付费选座需求,相关选座规则和定价标准,也应公开透明,让消费者心知肚明,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实,自2015年左右,航空公司开始在国内航线上尝试付费选座以来,消费者质疑预选座位因被“锁座”而让人难选座位的事件就时有发生。近期,人潮涌动的春运在即,消费者的投诉也提醒航空公司:除了追求经营效益的考虑之外,还应积极回应旅客关切,最大程度提供免费选座的比例,提供最基本的选座服务。


尤其是付费选座,不应一“锁”了之,至少应明确“锁座”的比例和范围,并将付费选座的规则和定价做到公开透明。在此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形成一套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并在实际操作中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红星新闻评论员 彭志强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枪杀保险巨头CEO嫌犯出庭视频曝光!其称自己无罪,并多次被拍到露出笑容,被批毫无悔意
美国81岁女议员失联半年,被发现在养老院治痴呆!马斯克呼吁对国会政客进行“认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