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徽商报
新锐主流,人文关怀。全国都市报30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04。新闻热线:0551~65179666,发行热线:0551~6517970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州晚报  ·  一中学原校长被查! ·  2 天前  
德州晚报  ·  最新规定:不予处罚! ·  2 天前  
鲁中晨报  ·  刚通报!山东一税务局副局长被查 ·  3 天前  
德州晚报  ·  解除!德州刚刚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安徽商报

安徽省人大代表李长娟:建议逐步推广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

安徽商报  · 公众号  ·  · 2025-01-20 10:15

正文


去年省两会期间,安徽商报重点聚焦代表委员关于课间十分钟的建议,受到广泛关注,一度成为热搜话题。今年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李长娟建议,逐步推广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她建议进一步加大我省科学教育力度,开发本土特色的校本科学课程。



建议逐步推广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


2024年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介绍,课间从10分钟到15分钟,虽然是个“小切口”,但意义非常重大,其延展的是“五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长娟关注到,近期,北京、浙江等多地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号召,纷纷出台政策,明确将中小学的课间时间由传统的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她说。


众所周知,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锻炼来保持身心健康。“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课间休息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10分钟,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显得过于仓促。他们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如厕、饮水、活动等任务,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放松和调整。”李长娟认为,延长课间时间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适当的休息可以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从而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此外,增加的课间时间也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李长娟建议我省能逐步实施中小学的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也可选一两个市进行试点,等方案成熟了在全省逐步推广。


“当然,延长课间时间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学生的空闲时间,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李长娟建议,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15分钟的时间,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如眼保健操、轻松体操等,帮助孩子们缓解眼部疲劳和身体压力。家庭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合理安排课间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5分钟课间是小切口,背后反映的是育人实践的大变化。希望‘课间圈养’不再存在,让更多的孩子心中有梦、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李长娟说。


建议开发本土特色的校本科学课程


李长娟今年两会还将建议进一步加大我省科学教育力度,完善科学教育资源分配政策、教师激励政策等政策体系,确保科学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持续增加对科学教育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科学教育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科学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活动等方面。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投资等方式参与科学教育,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她建议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科学类课程基础上,结合安徽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科学课程,如徽文化中的科学技术、安徽的生态环境保护等,丰富课程资源。


“建议创新教学模式,推广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数字化科学教育平台,如虚拟实验室、在线科普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学习体验。”李长娟说。


此外,李长娟建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扩大科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尤其是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同时,通过特岗计划、定向培养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从事科学教育工作,从而增加教师供给。


“建议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博物馆、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科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实习、科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她建议,应当建立科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应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开设科普专栏、专题节目等,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制作和推送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提高公众对科学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如科技节、科普周、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等,形成常态化的科普活动机制。”李长娟表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