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受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租金成本高企,电商冲击等影响,百货业自身还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
文|于佳欣、高健钧 来源|新华视点(ID:XHSXHSD)
坐拥北京宣武门黄金地段的SOGO庄胜崇光已有近20年历史,这个曾经见证并创造百货业辉煌的高端商场,从去年底至今持续经历着令人尴尬的“撤柜潮”,引发了消费者和业界的广为关注。
相对于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攀升至77.2%的佳绩,传统百货业发展却在放缓,频遭“闭店潮”。在这些个案的背后,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振兴实体百货业,值得思考。
庄胜崇光百货于1998年开业,曾是北京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场之一。“地处黄金繁华位置,从一度辉煌走到面临调整凋零,让人觉得惋惜。”一些业内人士发出这样的感慨。
记者近日在走访SOGO庄胜崇光百货老馆时发现,一层的高档化妆品专柜全部撤销,成了服装大卖场,二、三层正常营业,四、五、六层的销售柜台已人去楼空。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逛SOGO是不少消费者拥趸的时尚生活方式,而今这里却渐成了大卖场。
男装品牌九牧王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一层大部分男装品牌原来都在四、五层经营,但因为商场要进行整顿,便转移至一层销售。
“正在等商场通知,具体原因不好说,反正我们的服装在这个月合同到期后也就撤出SOGO,所以商品都是赔本甩卖。”服装品牌“城市骆驼”的销售人员说。
关于SOGO未来发展,各方传闻不断,有的说是SOGO多元投资失误导致,也有的说商场要走向关闭,还有的说这里将改为写字楼。对于种种传言,SOGO方面始终保持缄默。记者试图联系采访商场有关负责人被婉拒。
业内人士表示,在电商大潮澎湃兴起的背景下,SOGO走向萧条,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主营业务调整和自身经营不善有关,但也从中折射出我国传统百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困境。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6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5%,降幅相比上年扩大了0.4个百分点。华堂、百盛等老牌百货在北京关闭部分门店,进一步引发百货业是否再遇寒冬的质疑。
图为正在调整的商场内部。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摄
个性问题固然为主因,但事件透露出的百货业更深层次的问题更值得重视。
业内人士认为,SOGO一直以传统的百货形态经营,受电商冲击严重,也不具备价格优势。加上北京南城新建的不少商圈对客户分流的影响,最终造成了如今的尴尬局面。
其实,这在百货业中并非个例。记者在走访位于朝阳区东大桥附近的蓝岛大厦时发现,虽然离使馆区不远,但商场内冷冷清清,营业员比顾客数量还要多。不少名牌服装打出3至5折的优惠价,却无人问津。
百货零售业近些年频遭闭店,显示出发展的严峻态势。除了受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租金成本高企,电商冲击等影响,百货业自身还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彭建真指出,现在涌现出网购、海淘、代购等多种模式,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实体店如仅靠打“价格战”而不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势必不能长久。
百货业的联营扣点模式,也被认为是导致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自采自营则被视为拯救百货业的“良药”。“由买手直接从厂家购货,信誉、特色、成本上都有诸多优势。”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魏波说,而且能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品牌,打造百货店的软实力。
日前,王府井集团就推出自有品牌“王府井梦工厂”,展示带有北京文化符号的自主设计文创产品。尽管整体定价处于中上水平,但相比其他品牌店的人流,这里却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在彭建真看来,国内外百货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缺乏新奇好玩的体验。不少百货店尝试多元化经营,但多是增加餐饮和简单娱乐,但并未真正实现购物中心的业种和品牌的组合。
空荡荡的商场。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摄
百货业未来走向如何?转型出路在哪?专家认为,应从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消费场景的趣味性等方面入手,推进百货业的供给侧改革。
普华永道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客流量放缓,但许多顾客仍然希望与产品有实际互动,零售商仍然可以通过实体店抓住客户。
比如一些运动品牌的体验店里,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卖产品,而是开辟了集设计、灯光、场景于一体的动感跑步区域。跑步者置身其中时,能体验到真实的运动场景,而且跑步的数据也会在室内外屏幕上实时显示,充满了互动与乐趣。
当然,并非单纯地从百货业态转型为购物中心就能解决问题。彭建真指出,百货业要向新奇好玩的体验、族群社交场所、家庭生活体验转型,提升内在价值,才能活得更好。
“买手制的推进不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魏波指出,由于买手对于行业趋势、消费者喜好要非常了解,但目前人才匮乏,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对消费者有充分的了解,而数字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阎立刚表示,实体零售商家既要用好互联网进行销售、营销,又要借此研究清楚目标群体及其消费偏好,才能进行精准营销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