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8月1日,是人民日报社直属的中央级社科类出版社,出版范围涵盖党政、新闻、历史、文化、哲学、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出版社

礼器与民艺的多样表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公众号  ·  · 2025-03-29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礼器与民艺的多样表达




在中国古代,人们经常用羊的形象制作艺术品。


商周时期,人们常用羊的形貌制作青铜器,如肖形的青铜羊尊,其中有用双羊背负起尊口的造型,最奇伟的当数出土于湖南宁乡、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它是商代铜尊中形体颇为硕大的一件,尊腹和圈足由四头分向四方站立的羊合成,它们将臀部互相垂直地贴靠在一起,共同用背承托起浑厚的方形尊口,带有卷曲大角的羊头伸出尊腹,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是具有感人魅力的青铜艺术珍品。但更多青铜器上的羊纹,装饰意味浓郁,并常与夔龙、兽面等纹样结合在一起,闪现着神奇的色彩。特别是一些神兽造型的西周铜器,兽头上却生有下弯的巨大羊角,说明其是以羊为原型而创造的,如陕西扶风庄白出土的折觥。


到了汉代,又流行以卧羊造型制作灯、酒樽等日用器物。著名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的铜羊尊灯,正是最好的例子。四川的东汉画像砖中,可以看到卖酒的店铺几上陈放着卧羊形的酒樽,还可以看到人们用独轮车载着卧羊酒樽运酒的画像。另一些汉代卧羊陶樽,还在羊前肢肩后加绘羽翼,表示是带翼的神羊。肩附羽翼的卧羊造型,魏晋六朝时期仍然流行。江南盛产的青瓷器中,自孙吴、西晋直到东晋,常见卧羊造型的青瓷器,釉色莹碧,形态生动,是青瓷艺术品中的精品。


另有一些小巧的瓷塑玩具羊,造型更为引人喜爱。其中,有的大羊还背负着一头小羊,虽然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牝羊背负幼崽的事,但这类艺术品用了拟人的手法,所以别具情趣,引人入胜。小巧的瓷玩具羊,历经唐宋诸代,经久不衰。河南三门峡市发掘过一座唐代的小女孩墓葬,出土了一组精巧的瓷玩具,其中就有一件憨态可掬的幼羊造型的玩具,极为生动可爱。


直到近代,羊一直是民间艺术喜用的题材之一,剪纸、泥塑都不乏成功的佳作,更以结合民间吉语“三阳开泰”而制作出变化多样的三羊造型,流传也最广泛,是春节时人们装饰居室常用的艺术品。


至迟在汉代,已经将十二时(十二辰)分别用世间禽兽(只有辰是用想象出的龙)形貌来表示。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篇》里,清楚地记述了与十二时对应的兽,指明“未羊也”。在汉代流行的铜镜背面的纹样中,也常见十二时的图像,都是写实的兽形。到南北朝时期,如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壁画所绘十二时也还是写实的兽形。但是到了隋代,十二时的图像开始发生变化,隋墓中随葬的十二时俑,被塑造成人体兽首的形貌,常是身穿袍服的人身坐姿,只是头部塑成兽首。唐代墓中的十二时俑,沿袭着隋墓的传统,也是袍服兽首的造型,但是从坐姿改成直立的姿态。在这些兽首人形十二时像中,未羊的形貌,长角弯卷耳后,双目前视,显得比其他像更庄重得体。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杨泓精选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