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通社首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航通社微信:
lifeissohappy 微博:
@航通社
文/航通社
来源:
航通社(ID:lifeissohappy)
最近几天,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中文互联网,出现一个新的网络热搜词,是一个女生的名字。
但你在微博什么的地方搜索这个名字,很大概率会一无所获。
就说社长在看到相关新闻的时候,提到她的职业是 swagger。
这个词社长还是第一次听到。
感觉上,它的构词法应该象是从 Blog 到 Blogger 这样。
实际上,刚才新闻里面提到的 swag,是一款颇为流行的手机直播 App。
它的主要市场是台湾地区,但主页却特意标明产品受到美国法律的管辖。
真相只有一个:
Swag 上面的直播,说白了,都是小孩子不能看的那种类型。
苹果不会允许任何色情或擦边的 App 上架。
连老大哥 P 站都上不去,swag 当然不可能例外,但 iPhone 用户可以访问网页版,至于 Android 用户就可以随意下载 App 享受更好的体验。
实际上,作为生态管理得最好的应用商店,能否在苹果 App Store 上架,不仅关乎是否要触及众多高价值的苹果手机用户,还能直观地看出你家的 App 是否合乎世界各地任何挑剔的法规管辖。
所以,这就不由得让社长想到几年前的一件往事:
2015 年 10-11 月,台湾另一款视频直播 App “17 直播”因涉黄,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平台被下架两个月。
现在让我们先把 swag 放一边,一会我们还会提到它。
如果你觉得这个“17直播”(17 Media)很耳熟那就对了。
是的,最近被多次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国民老公”王思聪,曾经在“17直播”的早期投资过它。
据当时媒体报道,2015 年 8 月底至 9 月初,先后有人在 17 平台直播吸毒、直接涉黄甚至儿童洗澡等,可谓群魔乱舞。
下架风波之后,17 直播沉寂了好一阵子,国内科技观察者在得出它依靠打擦边球走红的结论后,也都陆续不再关注。
好在,王思聪投资 17 的金额也不是特别大,跟他后来对熊猫直播的投资相比要好得多,毕竟不至于让他坐不了高铁。
经过艰苦地翻阅这段时间的媒体报道,社长发现,17 直播恢复上架以后,虽然又经历了几次危机,但一直活到了现在,不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攻城略地,还差一点就在美股成功上市了。
首先让我们回到风起云涌的 2017 年,这是台湾本地媒体制作的 2017 全年最热的直播 App 榜单:
众所周知,中国和美国是手机直播最发达的两极,分别发展出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两条主要道路。
国产或由中国公司收购、孵化的直播产品,纷纷飘洋过海,在世界各地应用市场“屠榜”。
甚至就连面向中东市场的直播 App,中国公司也没有放过。
在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市场,猎豹移动旗下的 Live.me、YY 海外版 Bigo、以及专门做出海的 Up 直播都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而 Twitch 这样的欧美劲旅也表现不俗,留给台湾本土,或专门针对台湾市场的产品空间非常局限。
在这样的环境下,17 直播仍是依靠初期生猛的造势,在排除了一批危险的擦边球内容之后,还能成功在宝岛站稳脚跟,此后又进入邻近的日本市场。
2017 年底,17 直播登上日本主流电视台 TBS 的访谈节目,被称为“让人月收入 300 万日元的神秘 App”。
吸取了 UGC 内容监管不力的教训,17 直播进入新市场时,加强把关,高价引进有品质和影响力的主播,这才造就了半年内打到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二,仅次于 DeNA 投资的本土平台 Showroom 的成绩。
2018 年,17 直播跟新加坡一个类似 Tinder 的交友应用 Paktor(拍拖)合并,成立 M17 Entertainment 公司。
6 月,M17 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定为 17 的拼音“YQ”,甚至都已经在纽交所大楼挂上了条幅。
万万没想到,6 月 6 日挂牌以后连续 4 天,M17 居然没有任何一次成交记录。
最后 M17 不得不撤销上市。
这导致公司白花了 1 亿元新台币,创始人、艺人黄立成气得在 Facebook 破口大骂花旗和德银两家承销商。
好在公司的主营产品发展态势尚好。
M17 招股书显示,其主要市场是除中国大陆外的亚洲发达市场(台湾和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2018 年 1 季度其在上述市场份额 19.2%,排名第一。
仅就台湾市场而言,M17 的市场份额是 38.6%,是第二名的 2 倍。
此后到 12 月,17 直播继续拿下香港和日本市场直播 App 市场份额第一,全球注册用户超过 4000 万人,签约主播人数上万。
12 月 6 日,M17 宣布获得香港游戏公司 Madhead CEO 曾建中领投的 2500 万美元融资。
然而到了 25 日圣诞节,画风突变:
公司毫无预警的宣布裁员 70 人,涉及技术和销售部门为主。
当时 M17 全球员工近 600 人,但台湾办公室被裁撤的工程师就占到部门的 2/3,节目部门人员裁掉一半。
这个裁员消息,也引发了当时台湾媒体对 M17 经营状况的担心。
好事者还询问当地劳动部门,结果是:
资方没有违规。
截至获得这轮融资时,M17 的主要股东包括 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Yahoo日本、Vertex SEA、KTB Ventures、Golden Summit Capital 等,其中已不见王思聪的身影。
媒体分析,在 17 直播与新加坡 Paktor(拍拖)合并为 M17 之后,公司盘子变大,创始人黄立成的控制权也逐渐被稀释。
新的运营团队为公司指明了一些新的方向,也开始着手清理一些 17 直播的历史遗留问题。
2015 年底涉黄下架显然对 17 直播的创始团队是个极大的教训,此后他们加大了主播审核和培训的投入。
据台湾《数位时代》报道,17 直播马上引入了“直播顾问”制度,开始系统性的培训主播,不仅协助他们找到合适的直播内容与定位,还根据个人能力和长处,因地制宜地做才艺训练。
在日本发展一开始,17 直播就完全引入了这个训练机制。
即使如此,相对于日本高度发达、保守,且集中于少数集团手中的艺人培训机制,17 直播让素人更容易被看到,形成了“半专业”的内容创造体系。
根据 2018 年招股书,M17 严重依赖头 10 名“新台币玩家”付费用户贡献 ARPU 值;
也严重依赖少量头部主播,6% 的主播贡献了 70% 的收入。
12 月 3 日,17 直播产品负责人做了一次分享。
她虽然还是想办法拓展 17 直播的外延,并想要定义为“用科技创造即时互动”的平台,改变人们的口碑,但也毫不隐讳说自家产品其实就是被看作“辣妹直播”。
“认为 17 直播是辣妹平台的请举手。
”她发问之后,现场大约一半的人举手。
更深一步,这意味着 17 平台最倚重的商业模式,依然是“打赏”,台湾民众依据英文发音昵称其为“抖内”(Donate)。
数据显示,2019 上半年,17 直播平台内一共送出 2150 万次礼物。
如果对“抖内”的依赖不减少,17 直播和 M17 就不得不继续烧钱,投入主播培养和挽留;
而发生在广阔的中国大陆上的抢人大战,可谓其“前车之鉴”,主播维持的运营成本将只高不低。
这可能造成了 M17 不得不在拿到融资之后,就马上精简团队。
它们的钱需要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在黄立成主政 17 直播的发展初期,公司曾有过多方面未来发展设想,VR/AR 当然有考虑过,而 IPO 中止后也说要去日本市场发展 70 位虚拟偶像(类似 Vtuber)。
黄立成甚至还推介过一款直播 + 区块链产品“秘银”(Mithril)。
在台湾,17 直播与保健食品电商网站 iHerb.com 合作推出品牌贴纸,创造更多曝光。
10 月份,17 直播又做了一款手游《神魔之塔》的推广活动。
同时,17 直播还跟台湾电视公司签约,推出一档益智节目《台视 17Q》,让手机作为电视的“第二屏”,观众直接参与节目互动。
中国大陆曾有微信“摇电视”、湖南卫视的“呼啦”、东方卫视“哇啦”等 App 试图实现类似的能力。
不过,17 直播的技术可以做到互动选单的出现与电视节目完全同步,所以获得了电视台的认可,未来可以做进一步导购,乃至做节目播出时的同步民意调查。
只不过,因为 M17 什么时候再尝试 IPO 还不清楚,现在的运营数据又变得不透明,这些商业模式的成效如何,恐怕还需要时间来进一步验证。
今年 11 月 1 日,M17 宣布收购中国大陆竞争对手 MeMe 直播,它是由游戏开发商趣加 FunPlus 和映客共同创立的,约等于映客的海外版。
这个消息对海外直播江湖而言意义重大,因为 MeMe 直播过往不仅在台、日等地区攻城略地,还在印度市场表现不俗。
通过本次并购,M17 不仅一举闯入印度市场,还在所有亚洲市场的总市场份额一举突破 60%。
至于中国大陆市场……17 直播从乐视拿了 1.5 亿建立过一个中国办公室,但从此之后就没什么消息了。
遥想当年,业界普遍不看好 17 直播的主要原因,是它仅仅依靠情色信息、大量不知真假的“美女主播”等作为噱头招揽用户,这类似俄罗斯的视频聊天网站 Chatroulette ,在大量媒体曝光后也就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