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
月
15
日,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创业板大跌,单日跌幅一度达到
3.27%
(收盘跌了
2.97%
)。从下面的走势图可以看出,创业板指数距离再创“
2015
年牛市以来的新低”,已经不远了。
主板市场同样下跌,上证指数下跌了
18.45
点,包括深证指数、中小板指数在内的主要股指都在跌。
撑住大盘的主要是保险、银行和部分地产大蓝筹股。
但有一个市场却迎来了历史性的好日子,这就是——新三板!
今天在新三板上,有相当一批“挂牌企业”的股票出现了暴涨,其中中航太克(839957)大涨149倍!(从2分钱涨到了3块钱)。优创股份(831904)则大涨了99倍!
2017
年涨幅最惊人的“资产”是比特币,最大涨幅为
17
倍,也就是
1700%
。但跟上述两个“新三板”个股相比简直弱爆了。
为什么说
1
月
15
日是新三板的好日子?
因为从今天开始,新三板开始实施集合竞价的交易制度,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它变得更像是深沪股市了!
新三板的正式名称叫“中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目前设在北京,有超过
11000
家企业在这里挂牌。
企业在深沪股市
IPO
之后,就叫做“上市”,但在新三板只能叫“挂牌”。严格地说,新三板跟深沪股市还有“等级上的差距”。
此外,新三板事实上施行了“企业挂牌的注册制”,还限制普通投资者买卖挂牌的股票,因此这个市场成交量一直比较小,很多公司的股权长期没有交易。正是因为成交量少,股票价格波动性大,往往一手交易就可以让股票飙升。
2015
年以来,官方一直希望全面启动直接融资,通过“股权融资”给经济加杠杆。
因为中国的债务率太高了,继续通过银行贷款给企业“加杠杆”风险越来越大。
2015
年的“国家牛市”以失败告终,最终被迫启动房地产市场通过给“居民家庭加杠杆”来稳增长。
于是我们看到,在“楼市去库存”政策推动下,房价大涨,
2016
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
12.65
万亿,其中“住户贷款”(基本上是房贷)占比达到
50%
;
2017
年虽然调控了一年楼市,最终新增的
13.53
万亿人民币贷款里,“住户贷款”占比达到里史无前例的
52.7%
。
所以,中国经济再次回到
2015
年初的起点:如何全面启动直接融资。
此前我在专栏里讲过,官方的打法是:
通过交易制度改革,盘活新三板;在深沪股市增加
IPO
的数量;让香港股市分担更多的“直接融资”责任。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官方启动了新三板的改革,把此前主流的“协议转让方式”全面切换为接近深沪股市的“集合竞价转让方式”,原创新层企业每天将撮合交易
5
次,基础层企业每天收盘时段撮合
1
次。
根据“新三板”的规则,
1
月
15
日当日,采取集合竞价的股票均无涨跌幅限制。从
1
月
16
日开始,无前收盘价的,不设限制。有前收盘价的股票,申报有效价格范围为前收盘价的
50%
至
200%
。正是因为有这些规定,才出现了一日暴涨
68
倍的股票。
未来,官方可能还会调整“新三板”投资者的门槛,最终目标是引入更多的流动性。
这对于创业板构成心理上的利空,因为“新三板”上交易的企业跟创业板很接近。
而新三板上挂牌企业数量是
11000
多家,创业板只有
700
多家,这带来“大扩容”的预期。所以,今天创业板暴跌,并拖累了主板。
导致今天创业板大跌的,还有一个重要新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香港的一个论坛上表示:
我们将把发展直接融资
特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
,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鼓励支持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重组。
将深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改革,完善新三板分层和差异化发行交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