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通信行业研究
通信行业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通信行业研究

【招商通信】“五年耕云,十分可信”,标准释放助力企业上云;全球物联网建设势头持续上升,中国NB-IoT模组集采点燃行业热情

华泰通信行业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8-19 18:52

正文

1 本周重点总结

上周,沪深300指数下降5.15%,通信行业(申万)下降0.39%,在申万一级28个子行业中,通信板块本周涨幅排名第1。2018年年初至今,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19.88%,通信板块下跌28.04%。据8月17日最新收盘价,通信板块动态PE为64.7倍。 重点推荐:烽火通信、光环新网、高新兴、天源迪科、梅泰诺、金信诺等。

本周核心观点&推荐标的: “五年耕云,十分可信”,系列标准释放为企业上云保驾护航。物联网全球物联网建设势头持续上升,中国NB-IoT集采点燃行业热情。菲利华:半导体产品增速提速,新客户收入大幅提升,低估值高成长逻辑得到验证。金信诺:营收增长加速,业绩改善拐点显现,5G无线爆发可期。光环新网:中报业绩符合预期,云计算业务持续快速增长。重点推荐:【烽火通信】、【光环新网】、【高新兴】、【天源迪科】、【梅泰诺】、【金信诺】等;建议关注:【东土科技】、【航天发展】等。

“五年耕云,十分可信”,系列标准释放为企业上云保驾护航。 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市场整合趋势明显。具体到企业角度来看,大中型企业是目前上云的主体,小中型企业众多,企业上云空间天花板较高。除此之外,地方创新政策频出,迎接企业上云的落地。而系列标准的落地为行业再添一把火。我们认为云计算的发展将推动云服务商以及提供配套支撑的IDC厂商的快速发展。重点推荐:【光环新网】,建议关注:【数据港】、【万国数据】等。

物联网全球物联网建设势头持续上升,中国NB-IoT集采点燃行业热情。 部分国外运营商公布NB-IoT部署/商用时间表,全球蜂窝物联网建设势头持续上升。政策+补贴+规模集采,三管齐下催化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快速成熟。中国联通NB-IoT模组的集采项目再次点燃行业热情,将使模块厂商直接受益。目前NB-IoT建设规模增速较快,未来NB-IoT模组产业链成熟将带俩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加之政策推动和运营商的专项资金补贴计划,2018年物联网有望维持高速发展。建议关注【高新兴】、【东土科技】等。

菲利华:半导体产品增速提速,新客户收入大幅提升,低估值高成长逻辑得到验证。 受益于下游多领域高景气推动和深加工领域的拓展,公司业绩有望加速增长。预计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62亿、2.18亿、2.93亿,对应PE分别为0.54元、0.73元、0.98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9x、22x、16x,维持公司“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

金信诺:营收增长加速,业绩改善拐点显现,5G无线爆发可期。 公司正在切入业绩逐季恢复的阶段,中期布局机遇来临。展望下半年,去年价格影响等因素有望逐步消化,下半年实现增长可期。同时,中期来看公司正处于产品导入期,未来随着公司不断切入新兴领域,以及5G和军品新产品和新产能的逐渐释放,成长空间确定。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78亿、2.66亿和3.62亿,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8x、19x和13x,继续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光环新网:中报业绩符合预期,云计算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IDC业务奠定长期增长基础,云计算业务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测2018~2020年公司备考(考虑科信盛彩并购)净利润分别为7.21亿、10.12亿、13.45亿,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9x、20x、15x,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 5G建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

2 本周行情回顾

上周,沪深300指数下降5.15%,通信行业(申万)下降0.39%,在申万一级28个子行业中,通信板块本周涨幅排名第1。从具体个股看,神宇股份、宜通世纪、通宇通讯、剑桥科技涨幅居前,德生科技、精伦电子、海格通信跌幅居前。

2018年年初至今,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19.88%,通信板块下跌28.04%。据8月17日最新收盘价,通信板块动态PE为64.7倍。

3 本周投资要点

1、 “五年耕云,十分可信”,标准释放为企业上云保驾护航

事件: 2018年8月14日-15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2018可信云大会”,进一步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建立云计算信任体系,规范云计算行业,促进市场发展,提升产业技术和服务水平。


1)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市场整合趋势明显

十年历程,我国云计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7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691.6亿元,增速34.32%,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从业务结构来看,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264.8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速度超过50%(55.7%),私有云市场规模达426.8亿元,较2016年增长23.8%,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高速增长,SaaS、PaaS占比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条趋于完整。

强强联合,云计算发展从垂直趋向整合。 2017到2018年间,各大云服务商开始积极开展联合合作快速积累规模效应,稳固争取更大市场份额。以腾讯云为例,并先后与金蝶软件、中软国际、软通动力、戴尔、甲骨文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展开合作,仅2017年至2018年,新增合作伙伴数量翻倍。除此之外,腾讯云在去年与三大运营商在广东成立的数字广东合资公司,整合广东政务云市场并提高效率,极大的改善了过往政务办理的模式。在巨头持续布局与角逐之下,中国云计算市场将进一步整合。优势服务商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进一步强化其市场优势地位。


2)政务云抢跑,“企业上云”市场空间潜力大

我国企业上云空间潜力大。 具体来看我国企业上云的现状,目前我国企业上云率已由2009年的3.2%提升至2018年的30.8%。从上云企业用户规模看,当下云建设的核心需求来自大中型企业,其中1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上云比例显著高于100人以下的企业。这也意味着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这部分的市场潜力仍然巨大。从地区分布来看,全国上云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成本和稳定性成为企业上云的重要考虑因素。

企业云聚焦六个行业:政务、金融、工业、医疗、教育和环保。 其中政务、医疗、教育、环保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产品,并通过项目进行了成功的落地。金融、工业也是在做积极的探索,做了一些规划、架构上的设计。

  • 政务云:起步早,全国70%地级行政区政务云项目已启动,主要以IaaS为主。 目前我国334个地级行政区中有235个地级行政区已经建设或者正在建设完成招标政务云,整体占比超过70%。政务云是起步较早的领域,市场规模来看,2018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06.7亿,增长速度34%。今年上云率预计可以达到51.5%。政务云以IaaS为主,2017年市场规模在119亿元左右。近几年,政务云PaaS也体现了比较明显的上升势头。

  • 金融云:上云率预计66.2%,安全为先。 2018年上云率预计达到66.2%,领先其它应用领域,市场规模预计在90亿,增长速度44.6%。由于金融云重视安全性,整体来看,混合云解决方案是金融领域企业上云的趋势。

  • 工业云:上云率预计21.3%,略低于整体平均值。 2017年工业云规模为43亿元,2018年可能预计达到62.5亿元,增速44%。2018年上云率21.3%,略低于整体平均值。


3)地方创新政策+系列标准释放,协力为企业成功上云保驾护航

地方创新政策相继出台,助力“企业上云”全国落地,目标聚焦 2020年。 2017-2018年,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企业上云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企业上云”落地。地方政策的目标大多集中于2020年。

同时,地方创新政策为全国“企业上云”工作提供了借鉴。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推动“企业上云”的政策措施和企业上云操作指南,从政策引导和操作指导方面加快推动企业上云。

系列标准释放,为企业成功上云保驾护航。 可信云大会推出首个保险行业云计算标准,金融云服务(银行类)指南和系列标准。企业上云是趋势,但安全性、可靠性等一直是企业的顾虑。系列标准站在框架和需求角度,将合规性、高弹性、高可用性、强部署性、开放性和安全性视为企业在云计算迁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架构特性。系列标准释放,为企业成功上云保驾护航。


4)投资建议

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市场整合趋势明显。具体到企业角度来看,大中型企业是目前上云的主体,小中型企业众多,企业上云空间天花板较高。除此之外,地方创新政策频出,迎接企业上云的落地。而系列标准的落地为行业再添一把火。我们认为云计算的发展将推动云服务商以及提供配套支撑的IDC厂商的快速发展。重点推荐:【光环新网】,建议关注:【数据港】、【万国数据】等。

2、全球物联网建设势头持续上升,中国NB-IoT集采点燃行业热情

事件: 1)GSA发布最新报告《全球运营商5G/LTE/VoLTE/IoT最新进展》,发布了截至2018年7月全球电信运营商在5G、物联网网络、LTE和VoLTE方面的发展状况。

2)8月6日,中国联通启动NB-IoT物联网无线通信模组集采项目,目标采购量为300万片,含税单价最高限价为35元/片,中标厂商不得低于4家。


1)全球蜂窝物联网网络建设势头持续上升

全球蜂窝物联网网络建设势头持续上升:相对于LTE-M,NB-IoT势头更甚。 目前蜂窝物联网部署有两种主流模式NB-IoT和LTE-M。根据GSA最新报告,截至2018年7月,全球58个国家的117家运营商正在投资NB-IoT技术,其中38个国家的60家运营商部署或者推出了NB-IoT网络;全球28个国家的44家运营商正在投资LTE-M网络,其中13个国家的18家运营商已经部署/推出了LTE-M网络。

部分运营商部署/商用路线公布,物联网规模商用时代逐渐靠近。 以NB-IoT网络建设为例,在2018年4月以来,欧洲和远东地区运营商在过去三个月都对NB-IoT网络进行了积极投资:AT&T美国和AT&T墨西哥公司计划2019年推出NB-IoT服务,Sprint美国公司、TIM巴西公司和TeliaSonera丹麦公司也都宣布了NB-IoT计划。除此之外,2018年4月,部分欧洲和亚洲运营商已经开始相继推出NB-IoT服务,例如德国电信、斯洛伐克电信、台湾亚太电信和香港数码通等运营商。


2)政策+补贴+规模集采,三管齐下催化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快速成熟

近年来,政策扶持、运营商补贴稳定孵化物联网产业,联通的规模集采进一步点燃行业热情,催化产业链快速成熟。从2014年开始,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的基站建设可以看作是运营商加速推进物联网建设的信号,中国物联网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2017到2022年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6%。

政策助力,保障NB-IoT物联网部署推进力度。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NB-IoT 建设始终持支持的态度加快推进物联网部署力度。工信部曾对物联网提出要求,NB-IOT基站数到2020年网络实现全国普遍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

运营商发布物联网终端/模组补贴,催化物联网终端快速成熟。 三大运营商都在物联网终端/模组等方面对相关厂商进行补贴。2017年11月,中国移动将对NB-IoT和4G物联网模组各补贴10亿元,对NB-IoT模组补贴率最高可达80%。而中国联通在2017年9月份表示,将对物联网终端/模组等相关部件及重点应用进行补贴。运营商发布大量补贴,催动物联网产业链快速成熟。

规模集采,成本下探继续向GSM模组靠近,未来NB-IoT取代GSM应用将成为趋势。 从集采数量来看,中国联通本次300万的集采规模是之前中国电信招标规模的6倍,可见中国联通未来在物联网领域的建设布局仍有较高的成长空间。

从供应商数量和模组价格来看,去年中国电信的招标项目只选择了一家供应商,目的是防止多家厂商分散订单消耗规模效应。NB-IoT的主要目标是取代GSM应用,随着2G退网的开展,从技术上来看NB-IoT代替GSM是未来趋势。中国联通此次35元/片的最高限价表明NB-IoT模组产业链的规模化效应已将NB-IoT模组的价格降低了40%,NB-IoT模组价格从去年的60元跌到35元,低成本进一步消除其GSM的障碍。


3)移动、电信物联网产业布局完善,覆盖云-管-端

NB-IoT网络建设,中国电信领跑。 中国电信于2017年6月率先完成基于800MHz的NB-IoT网络部署,全网31万基站实现同步升级。中国移动2017年已完成全国346座城市完成网络部署,2018年计划将NB-IoT连续覆盖扩展至全国县市城区,以实现全网基站的全面深度覆盖。相对比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脚步稍慢。截至2018年5月,中国联通完成全国的NB-IoT网络部署。

产业布局,中国联通脚步稍慢,中国移动、电信物联网云管端布局完善。 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OneNET平台,截至2018年5月,连接数已到达4220万。除此之外,在芯片方向,2018年4月,发布满足物联网设备小型化需求的终端芯片。

随着三大运营商NB-IoT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蜂窝物联网连接规模也在快速提升。蜂窝物联网连接规模从2016年的1.42亿增长到2018年的5.5亿,复合增速预计高达96.8%。其中,中国移动的物联网连接规模最大,2017年已经超过2亿,所占市场份额超过65%。中国电信进行了50万块NB-IoT模组的招标;中国联通也在今年完成了30万NB-IoT基站建设,以及最近NB-IoT 300万集采招标。运营商们加速布局,基站建设竞争卡位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带动产业链的共同增长,进一步推动物联网进一步发展。


4) 投资建议

部分国外运营商公布NB-IoT部署/商用时间表,全球蜂窝物联网建设势头持续上升。政策+补贴+规模集采,三管齐下催化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快速成熟。中国联通NB-IoT模组的集采项目再次点燃行业热情,将使模块厂商直接受益。目前NB-IoT建设规模增速较快,未来NB-IoT模组产业链成熟将带俩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加之政策推动和运营商的专项资金补贴计划,2018年物联网有望维持高速发展。建议关注【高新兴】、【东土科技】等。

3、菲利华:半导体产品增速提速,新客户收入大幅提升,低估值高成长逻辑得到验证

事件: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29亿,同比增长38.6%;实现归母净利润7906万,同比增长48.9%;扣非净利润7290万,同比增长45.4%。

1)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半导体产品增速提速,新客户收入大幅提升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29亿(+38.6%),实现净利润7906万(+48.9%),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具体来看,上半年公司半导体、航空航天、光通讯石英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半导体业务表现突出,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成为推动上半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司积极提升合成石英材料产能,相关项目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设备安装,预计达产后将新增高纯合成石英材料产量120吨/年。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新市场、新客户,上半年新客户收入同比增长138%。

公司于2017年末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使得公司所得税率由去年同期25%变更为15%,今年上半年所得税同比有所下降。若按照所得税率调整前同比口径计算,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7.9%,高于去年同期增速,成长加速逻辑获得验证。

2)持续推动研发投入;汇兑收益推动财务费用显著改善

费用方面,上半年费用整体可控。销售费用率为2.26%基本持平(去年同期为2.22%);管理费用率略有增长为17.9%(去年同期为16.9%),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9.3%,2)报告期内公司摊销限制性股票费用。财务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因美元升值带来汇兑收益,财务费用显著改善。研发成果上,上半年公司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共申请、获受理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下游多领域市场需求驱动奠定成长基础,拓展加工领域打开行业天花板

电子信息、光学光源、航空航天等下游多领域的市场对高性能石英材料的需求持续旺盛,尤其在电子信息领域,半导体用石英材料增长趋势明显。公司继2011年通过TEL半导体材料认证后,又加强了与LAM、AMAT的合作,通过产品认证的规格不断增加,目前已达到20余种,不断稳固公司在国内半导体配套石英行业的领先地位。

我们认为,未来在产能持续扩张的基础上,下游多领域的市场需求将带动公司收入的快速提升,奠定未来成长基础。此外,公司通过收购上海石创向毛利率更高的深加工领域拓展,积极开拓高精度光学加工和半导体市场,打开向下游延伸的空间。突破公司原有石英材料的市场局限,打开行业天花板,对应行业规模进一步拓展到80-100亿。

4)投资建议:稳健白马雏形初现,低估值成长加速,继续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受益于下游多领域高景气推动和深加工领域的拓展,公司业绩有望加速增长。预计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62亿、2.18亿、2.93亿,对应PE分别为0.54元、0.73元、0.98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9x、22x、16x,维持公司“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


4、金信诺:营收增长加速,业绩改善拐点显现,5G无线爆发可期

事件: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3.69亿(YoY +28.46%),实现归母净利润9122万(YoY -18.65%),实现扣非净利润8470万(YoY -23.45%)。

1)中报业绩基本符合预期,收入增长提速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对新项目、新市场的推动、拓展和持续投入,并由此带动公司收入的加速增长。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9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速高于2017年同期水平。净利润方面,实现归母净利润9122万,同比下降18.65%。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到原材料涨价因素的影响,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司通过推动精细化管理,给核心客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来逐步消化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于产品毛利的影响,其中Q2毛利率为24.41%,高于去年同期0.21个百分点,经营管理优化成效开始显现。

2)研发投入加速带来管理费用提升明显,销售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管理和销售费用方面,面对5G发展机遇,公司加速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总投入达到9099万,同比增长152.17%,并带动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4.88%,达到1.22亿。销售费用得到有效管控,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5.98%,低于收入增速。财务费用方面,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总额为20.56亿,借款利息增长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0.24%。

3)5G和军品新产品布局稳步推进,打开下阶段成长空间

公司围绕5G及军工核心领域持续布局,公司在总部成立三大研究所(光通信研究所、5G通信研究所、连接器研究所),形成了包括PCB研究所、射频器件研究所、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在内的全球12个研发中心的整体布局,为产品化经营提供有力支撑。目前部分5G及军品新产品及项目进展顺利,高频多层PCB板研发方面,已经完成研发测试平台的搭建并积极推动样品研发;水下综合防御系统已取得一级资质(系统类),并取得子系统和子模块的研发成果和实地验证成果。我们认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布局为公司成长空间的打开奠定了基础。

4)投资建议:拐点显现,5G无线爆发可期,中期布局机会来临,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公司正在切入业绩逐季恢复的阶段,中期布局机遇来临。展望下半年,去年价格影响等因素有望逐步消化,下半年实现增长可期。同时,中期来看公司正处于产品导入期,未来随着公司不断切入新兴领域,以及5G和军品新产品和新产能的逐渐释放,成长空间确定。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78亿、2.66亿和3.62亿,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8x、19x和13x,继续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5、光环新网:中报业绩符合预期,云计算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事件: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7.82亿(YoY +54.2%),实现归母净利润2.92亿(YoY +39.3%),扣非净利润2.91亿(YoY +41.6%)。

1)中报业绩符合预期,云计算业务持续保持高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7.88亿元,同比增长54.2%。云计算业务保持持续高增长的趋势,并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该项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60%以上,相关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70%以上,其中我们测算上半年AWS收入接近10亿。IDC业务方面,公司各个项目进展顺利,嘉定基地、科信盛彩基地等均完成全部机柜预售工作。净利润方面,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92亿,同比增长39.3%,增速位于业绩预告增速上半区间。总体而言,公司中报业绩符合预期。

2)云计算毛利率改善带动综合毛利率提升,费用率有所下降

毛利率方面,云计算业务毛利率改善带动综合毛利率提升。上半年,云计算业务毛利率为10.13%,高于去年同期水平(8.4%);IDC及其增值服务业务毛利率为55.84%,略低于去年同期57.38%的毛利率。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显著改善达到0.5%。公司研发投入增长(YoY +62.81%)带动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1.4%。其他费用方面,报告期内由于增加分期付款购买资产推动短期借款增长(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总额为2.1亿),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79.6%,达到6175万。

3)政策助力推动云计算业务持续高景气;IDC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夯实长期增长基础

云计算业务方面,行业层面上,近期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推动企业利用云计算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利好云计算行业发展。公司层面上,光环着力打造云计算专业团队,加速推进AWS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上半年成立控股子公司(光环云数据公司)专注云计算服务与营销,为AWS生态系统服务支持与推广提供全方位的营销和服务支持。IDC业务方面,公司主要IDC项目(嘉定项目、燕郊二期、酒仙桥三期等)均已完成全部机柜预销售工作。同时,科信盛彩并购项目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未来将给公司带来约8000个新增机柜的贡献,进一步夯实公司长期增长基础。

4)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公司IDC业务奠定长期增长基础,云计算业务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测2018~2020年公司备考(考虑科信盛彩并购)净利润分别为7.21亿、10.12亿、13.45亿,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9x、20x、15x,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6、本周重点 推荐组合

核心推荐 :

【烽火通信】、【高新兴】、【梅泰诺】、【光迅科技】、【光环新网】、【天源迪科】、【金信诺】、【星网锐捷】等。

建议关注:

【新易盛】、【亿联网络】、【航天发展】、【东土科技】 等。

4 本周行业重点新闻

1、 5G最新进展

1) 中国移动于香港率先完成端到端5G测试:14Gbps数据传输速率(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8月15日,中国移动香港宣布,它已成为当地第一家完成端到端5G网络测试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测试网络实现了14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而其竞争对手在2x2 MIMO测试中实现了8Gbps的速率。中国移动香港还使用100MHz频宽的3.5GHz频谱在模拟室内环境中实现了最高达700Mbps的速率。

2) 澳大利亚在黄金海岸接通5G网络(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近日,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电信已经在昆士兰黄金海岸的部分地区接通了5G网络。澳大利亚电信首席执行官Andrew Penn表示,这仅仅是5G部署的开端,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启动超过200个具备5G能力的站点。

3) 中兴通讯完成IMT-2020(5G)推进组第三阶段NSA 3.5GHz外场测试(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8月6日,中兴通讯顺利完成IMT-2020(5G)推进组第三阶段NSA 3.5GHz外场测试,小区峰值吞吐量近10Gbps全部测试用例一次性通过,充分展现了中兴5G系统的业务能力和成熟度。至此,中兴通讯圆满完成NSA 3.5GHz 实验室和外场所有测试用例,下一步将开展NSA 4.9GHz和SA的测试验证。

4) 爱立信菲律宾三十周年庆演示5G 与PLDT签约明年起合作部署试点网络(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8月13日消息,爱立信在菲律宾进行了首次5G现场演示,实现了20Gbps的数据速率,并展示了包括NFV、3D AR、MR采矿和数据驱动自动化在内的5G用例。该供应商还与PLDT的无线部门Smart签署了2019年开始部署5G试点网络的备忘录。爱立信同时宣布计划扩大对美国研发的投资,以助于支持加速5G在全美的扩建。

5) 韩国信息通信技术部在世界上率先设定5G标准(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据外媒报道,韩国信息通信技术部周四表示,韩国已经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5G网络技术标准。科技部与信息通信技术部称,在明年3月无线高速网络商业化之前,这项标准阐述了众多5G设备细节,3GPP标准已经开始与当地的标准相兼容。


2、物联网最新进展

1)亚太电信启动商用NB-IoT服务(来源:OFweek光通讯网)

近日,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的亚太电信(APT)日前宣布,使用经过GSMA验证并支持NB-IoT和eMTC LTE-M技术的移动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开始为用户提供商用NB-IoT(窄带物联网)服务。亚太电信开放该商用NB-IoT网络,主要应用于个人可穿戴设备、IoV、娱乐和医疗应用,以及智能电表、智能化停车和环保监控应用等公共服务领域。

2)新物种”Living Window浮窗全场景TV发布(来源:CCITME飞象网)

近日,引发超高关注度的Living Window浮窗全场景TV正式在北京盛大发布。TCL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成宣布XESS升级为高端子品牌。作为 XESS品牌升级后首款系列产品,Living Window浮窗全场景TV以四大艺术外观、多元化使用场景,实现全场景融入家庭生活,打破了人们的想象。新品包含55、65英寸两种尺寸,分别为11999元、19999元,将在线上线下上市。


3、光通信最新进展

1)太辰光上半年营收2.99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30.16%(来源:讯石光通讯网)

太辰光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29.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36.74万元,同比上升 30.16%。报告期内,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及市场竞争的更加充分,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此外,由于公司外销占比较高,人民币贬值对公司的盈利产生了正面影响。

2)华脉科技等8家企业入围内蒙古联通469万元数字光纤分布系统集采(来源:讯石光通讯网)

近日,中国联通公布2018年内蒙古联通数字光纤分布系统集采结果公示:三个标段共南京华脉科技、中兴通讯、京信通信、江苏永鼎通信、福建三元达科技、武汉虹信通信、深圳国人通信及赛尔通信八家应答人入围。据悉,本项目预估采购规模为469万元(不含税)。


4、运营商最新进展

1) 中国联通公布上半年财报:净利25.83亿增长232%(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8月15日晚间,公司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91.05亿元,同比增长7.9%;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增长231.8%。每股收益0.08元。上半年,公司4G用户净增2823万户,总数达到2.03亿户,4G用户市场份额同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

2) 中国电信启动2018年11888卡集采:约5000万张(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近日,中国电信启动了2018年11888卡集采项目,采购数量约为5000万张。11888是中国电信充值付费卡。客户可以通过语音、网页和短信等多种接入方式使用充值付费卡为中国电信手机、宽带固话等多种业务的预付费和后付费帐户充值付费,以及为支付帐户充值。

3) 中国移动启动国际、政企专用传送网集采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近日,中国移动启动国际、政企专用传送网一期第一阶段工程采购,共两个标包。标包1:境内系统5套网管软件(一级集采外),9811端WDM/OTN;标包2:国际节点4套网管软件(一级集采外),40端WDM/OTN。

4) 国务院办公厅:年内流量资费、家庭宽带价格下降30% (来源:新京报)

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要求今年流量资费实现下降30%以上,推动家庭宽带降价30%。

5) 中国联通升级改造沃网络系统,新建MR功能模块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据中国联通官方消息,中国联通计划在OSS2.0的架构基础上,升级改造沃网络系统,新建MR功能模块。此次采购规模为OSS2.0沃网络系统升级改造工程MR数据分析功能1套。联通规定,此次项目采购设置最高投标限价为人民币180万元(不含税)。

6) 中国电信杨居正:中国电信将建成全球海拔最高的云资源池节点(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在"2018可信云大会"上,中国电信云计算总经理杨居正透露,在中国电信上半年年会上,董事长提出了"云改"的概念,意味着中国电信的运营体系定位将从传统的"CT"进一步向"DT"和"IT"转移。中国电信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IDC资源布局和覆盖全国的云基础设施。中国电信在西藏节点的云资源池目前已经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如果进展顺利,中国电信将拥有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云资源池节点。

7) 中国铁塔上半年营收353.4亿元:净利润12.1亿,同比增长8%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8月13日,中国铁塔正式公布2018年半年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53.35亿元,同比增长6.2%;营业利润47.60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净利润12.10亿元,同比增长8.0%。塔类业务收入340.64亿元,同比增长3.8%;室分业务收入8.24亿元,同比增长94.3%;跨行业业务收入由上年同期的0.22亿元增加到3.74亿元。室分和跨行业业务等收入占比由上年同期的1.4%提升至3.6%。值得注意,期内EBITDA达到209.07亿元,EBITDA率由上年度的58.8%提升至59.2%,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8) 科锐安中标中国联通100G波分设备扩容项目(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8月13日消息,中国联通发布公告,2017-2018年100G波分设备扩容项目(科锐安部分)成交供应商为科锐安网络(上海)有限公司。科锐安网络专注于光网络通信及数据通信系统研发、销售及服务,具有行业领先的软件定义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其业务遍及全球超过48个国家,目前在全球有五百多家网络运营客户,包括90%的世界50强运营商。


5、设备商最新进展

1) 华为积极推动承载标准FlexE 2.0正式发布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报道称,爱立信正在缓慢但坚定地重振其业务。虽然要实现2020年达到10%营业利润在OIF (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 2018年第三季度会议上,华为和产业链共同提出的FlexE 2.0标准正式发布,包括帧格式以及时间同步方案等。这标志着5G承载国际标准化又迈出关键一步,也是中国通信企业在5G领域技术领导力和标准话语权的充分体现。

2)诺基亚贝尔与中国移动共同完成1.4Gbps的5G单用户下行峰值吞吐率(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诺基亚贝尔与中国移动研究院携手, 实现了1.4Gbps 的5G单用户下行峰值吞吐率,这是5G产业化过程中里程碑式的成果。同时,这也是业界首个遵循3GPP 5G新空口(NR)标准,且利用第三方模拟终端所进行的1.4Gbps下行峰值吞吐速率测试,测试所用的5G终端模拟器由PRISMA通信测试公司(PRISMA Telecom Testing)提供。

3)特朗普签署国防授权法案 禁止美国政府使用华为中兴产品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8月14日,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签署了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作为法案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和政府承包商将禁止使用来自华为和中兴通讯等中国科技公司的部分组件和服务。这一法案将在未来两年生效。

4)澳大利亚或将不禁止华为参与5G部署,但会限制技术类型(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政府预计将不会禁止华为参与该国5G网络的部署,但是可能会限制华为提供的技术类型。澳大利亚政府正在制定电信部门安全改革法,该法案将对运营商施加新的安全和通知义务。如果华为被认定为高风险供应商,那么新立法可能会限制华为只能提供核心网络设备,而不能提供无线接入网络(RAN)设备。

5)科大讯飞上半年营收达32.10亿元,同比增长52.68%(C114中国通信网)

科大讯飞日前公布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2.10亿元,同比增长52.68%;实现毛利16.02亿元,同比增长56.02%;净利润达1.31亿元,同比增长21.74%。但是,扣非净利润为2019.9万元,同比减少74.39%。报告期内,toC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4亿,同比增长129.69%;实现毛利5.98亿,同比增长86.79%;toC业务占比达33.76%,毛利占比达37.32%。

6)富士康上半年营收1590亿 通讯网络设备稳定增长(来源:讯石光通讯网)

工业富联公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589.94亿元,同比增长16.29%,净利润54.44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通讯网络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20.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云服务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63.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研发支出达31.88亿元,同比增长17.04%。

7)“大基金”入股国产芯片龙头苏州国芯(来源:新京报)

8月13日,新京报记者自工商资料获悉,苏州国芯科技日前完成股权变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入股;公司注册资本从1.62亿元增至1.77亿元。“大基金”,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是在2014年9月由工信部、财政部的指导下设立,其成立目的是为了扶持中国本土芯片产业,以减少对国外厂商的依赖。截至2017年底大基金累计有效决策投资67个项目,累计项目承诺投资额1188亿元。


6、IDC&云计算

1)信通院发布云服务信用蓝皮书 11家企业获AAA信用评级(来源:中国IDC圈)

近日,在2018可信云大会上,中国信通院三部门携手撰写的《云服务行业信用管理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进一步对外输出了中国信通院在云计算领域政策研究、产业跟踪、监管实践等方面的经验精髓和最新成果。此外,蓝皮书还公布了首批云服务企业信用评级结果,11家企业获得信用评级AAA级,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阿里云、腾讯云、华为、金山云、UCloud、京东云、浪潮、迅达云、网宿。

2) 科华恒盛:阿里巴巴拟与公司合作建设数据中心(来源:新浪科技)

8月14日,科华恒盛公告称,公司收到阿里巴巴采购部发出需求意向函,阿里巴巴拟与公司在国内合作建设JN12数据中心。科华恒盛为建设项目管理方,项目土建部分由公司代为实施施工建设。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相关的专用系统由科华恒盛 投资、建设和运营并持有产权, 科华恒盛同时负责提供云数据中心托管服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