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徒劳》中,天使代表了纯朴侍从莫特的善良,此外,莎士比亚亦用天使一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1564一1616年)曾在作品中提及自己的末世论观点,这其中包括了诸多与天使相关的想法,尽管有人会议论说这位大师对《圣经》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厚。人们认为,他的戏剧所体现出的,似乎多是戏剧家对于戏剧的狂热、文字的痴迷,以及人性的讽刺。
现代作家罗杰·考克斯则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他在著作《凡界与天堂之间:莎士比亚、陀斯妥耶夫斯基,以及基督教悲剧的意义》(1969年)中坚称,“莎士比亚非常感谢《新约》,他并没有从那些《圣经》评论家或是宗教改革者那里得到任何启发。(他)从《圣经》中借鉴的,不仅仅是一些话语,还有具有其鲜明特征及语言形象格调的《圣经》思想”。罗杰·考克斯写到:“莎士比亚悲剧的灵感源于圣保罗书信中所传达出的观点及思想。”
莎士比亚的作品似乎反映出,天堂是位于云端之上的神的王国,那里是正义灵魂的所在地。莎士比亚亦相信撒旦与路西法的存在,他认为,地狱中有邪恶之人,他们永远受到烈火的折磨。此外,莎士比亚受当时教会教义所影响,认为善恶天使永远站于凡人肩上,一个劝诫人类行善,另一个则然原人类作恶。
编辑丁尼生曾在《宗教与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主义随笔集》(1975年)的序言中写到:
“有人会辩驳说,环球剧院与教会之间相距甚远,为什么莎士比亚的戏剧会受到现代人的广泛关注。而他的作品,描写人类胜过描写神灵,这样的世俗观定会招来人们的误解……但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与《李尔王》,向读者们传达出了他的宗教世界观,因为,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传承了中世纪的宗教启发性戏剧的传统。”
因此,莎士比亚笔下的天使是善良、完美与美丽的化身;是灵曲的歌者;是信使;是护卫;是正义战士;是仁慈宽容的灵体,他们深知人类的本性。莎士比亚亦常就善恶天使进行对比,并将贞洁的女子比做天使。
在《爱的徒劳》中,天使代表了纯朴侍从莫特的善良,此外,莎士比亚亦用天使一词指代一位貌美的女子。鲍伊特是法国公主的侍从,他在林中无意间听到了腓迪南国王和他同伴们的谈话。那国王说:“你将看见一位天使;可是不用害怕,尽管放心大胆地表达你的想法。”那孩子却回答说:“天使又不是妖精,假若她是一个魔鬼,我才会怕她哩。”(见第五幕第二场第105至108行)
在《维洛那二绅士》中,天使是完美的化身。凡伦丁承认自己“习于游惰,蹉跎青春,而普洛丢斯却如天使般尽善尽美”。(见第二幕第四场第66行)
在《亨利八世》中,君王对坎特伯雷的主教及议员们说:“我们都是凡人,天性脆弱,容易被肉体上的需要所控制,我们之中很少有人是天使。”(见第五幕第三场第57行)
在《暴风雨》中,被放逐的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将天使视为美丽的象征。他对女儿米兰达与费迪南德王子相恋一事十分气恼,于是便将那位俊秀的青年比做丑陋的奴隶凯列班(女巫的后裔)。他对米兰达说:“你以为世上没有和他一样的人吗,你除了他之外还不曾见过别的人。傻丫头,和大部分人比较起来,他不过是个凯列班,而其他的人都是天使哩!”(见第一幕第二场第481行)。
莎士比亚曾在《仲夏夜之梦》中将天使视为美妙的歌者。波顿跟自己的同伴开玩笑,他在头上戴了蠢驴头套,这吓坏了他们,导致他独自留在了树林深处。为了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恐惧,他开始欢唱起鸟儿的歌来。这时,被丈夫欧泊龙下咒的精灵女王提泰妮娅就沉睡在附近。在提泰妮娅沉睡之时,欧泊龙在她的眼睑处涂抹了花汁,一旦提泰妮娅醒来,她将爱上她见到的第一个人。波顿的歌声解除了提泰妮娅身上的魔法。“是什么天使使我从百花的卧榻上醒来呢?”她问道。一见到波顿,她便向他倾诉了爱意。(见第三幕第一场第132行)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曾将天使的歌声比做天籁之音。在星空下,罗兰佐向其爱人杰西卡诉说着:
瞧,天宇中嵌满了多少灿烂的金皱;
你所看见的每一颗微小的天体,
在转动的时候都会发出天籁之音,
永远应和着稚嫩的天婴的妙唱。
在永生的灵魂里也有这一种音乐,
可是当它套上这一具泥土制成的俗恶易朽的皮囊以后,
我们便再也听不见了。(见第五幕第一场第58至65行)
在《约翰王》中,年轻的亚瑟将天使视为信使。在得知亲信休伯特(他也是国王的侍从)发誓要用烧红的铁器将他的眼珠挖出时,亚瑟惊叹道:“若是天使到了这儿,并告诉我休伯特想要挖我的眼,我也不会信。”(见第四幕第一场第68至70行)。
在《麦克白》中,当战争态势渐渐来袭时,列诺克斯说道:“但愿有神圣的天使飞到英格兰的宫廷里,预先把信息传到那儿;让上天的祝福迅速降临到我们这个在毒手压制下备受苦难的国家!”(见第三幕第六场第45行)
在《享利八世》中,莎士比亚曾提及守护天使这一观念。一个老妇人向享利八世捎来消息,告诉他公主出生的消息:“我有重要的消息。愿善良的天使在你头顶上飞翔,用他们祥瑞的双翼荫庇你的圣躬。”她祝福着亨利王。(见第五幕第一场第159至60行)
在《亨利五世》中,坎特伯雷的大主教向国王致敬说:“愿上帝和天使守护着皇上的圣位,愿陛下万寿无疆!”(见第一幕第二场第7至8行)
在《理查三世》中,天使亦被视作守护神灵。克拉伦斯的幽灵诅咒理查王战死,然后又对里士满说:“愿天使能在战场上保卫你!愿你昌达而生!”(见第五幕第三场第138行)而在这之前,病危的约克公爵夫人吩咐安妮夫人说:“你去理查那里,愿天使守护着你!”(见第四幕第一场第93行)
在《哈姆雷特》中,天使被召来守护王子的亡灵直至他到达天堂。哈姆雷特说完之后便离开了,霍拉旭大喊:“晚安,亲爱的王子,愿成群的天使们用歌唱抚慰你安息!”(见第五幕第二场第371行)
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常会借鉴《圣经》中的天使形象一—正义战士。在《理查二世》中,尽管胜利的一方是未来的亨利四世博林布鲁克,但查理王仍试图再次确定奥墨尔公爵的皇权。理查王将奥墨尔比做日出,认定他是拽下叛徒身上黑暗斗篷的人。他告诉奥墨尔说:“每一个在波林勃洛克的威压之下,向我的黄金宝冠举起利刃来的兵士,上帝会派遣一个光荣的天使把他击退;当天使们参加作战的时候,弱小的凡人必将失败,因为上天是永远保卫正义的。”(见第三幕第二场第59至63行)
在《理查三世》中,白金汉的鬼魂在梦里给理查王下咒,然后又对即将继位为亨利七世的里士满(亦梦见白金汉的鬼魂)说:“但愿你满怀希望,无忧无虑。上帝和天使都会为里士满作战。”(见第五幕第三场第174至175行)
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密谋刺杀邓肯,却内心挣扎,他认为这是个好国王:
而且,邓肯乘性仁慈,他处理国政从来没有过失,要是把他杀死了,他生前的功绩,将会像天使一般发出喇叭一样清澈的声音,向世人昭告我的然君重罪;
“怜悯”像一个赤身裸体在狂风中飘游的婴儿,又像一个御气而行的天婴,将要把这可憎的行为揭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见第一幕第七场第16至24行)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善恶天使形象与他本人的宗教观念一致。在《一报还一报》中,安哲鲁既爱着伊莎贝拉,又要杀害她的兄长。他的内心开始挣扎起来。他发现自己将精神贯注在伊莎贝拉身上,嘴里却对上帝说着口不应心的空言。安哲鲁反复思索着自己拥有的权利与地位,却发现自己最终不过是一个凡人。他悲叹道:“不妨把善良天使的名号写在魔鬼的角上,让人们误认为它是天使。”(见第二幕第四场第16行)
在《错误的喜剧》中,大德洛米奥对其中的一位职工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他说:“他像个邪恶天使似的,跟在你身后,口口声声叫你放弃自由。”(见第四幕第三场第20至21行)
在《亨利八世》中,红衣主教托马斯·吾尔习向他的侍从克伦威尔告别说:“你一定要听我的嘱咐,把野心抛掉,天使们就是因为有了野心才坠落的,而人不过是主的影像,岂能希望通过野心而得到胜利?”(见第三幕第二场第441至443行)
在《亨利四世》中,福斯塔夫取笑大法官,大法官便责骂他误导约翰亲王:“您跟随那年少的亲王,就像他的恶天使一般。”(见第一幕第二场第186行)后来,在酒店中,福斯塔夫对他的侍从说道:“讲到那个亲王,他的身边是有一个善良的天使,可是魔鬼已经用高价收买了他。”(见第二幕第四场第362行)
在《麦克白》中,马尔科姆对麦克达夫说道,“您高尚的人格绝不会因为我用小人之心去揣度它而发生变化;最光明的天使也许会坠落,可是天使总是光明的”。(见第四幕第三场第21至22行)罗杰·考克斯在《凡界与天堂之间》中写到,莎士比亚的这句台词应是源于《路加福音》第10章第18节:“我曾看见撒旦像闪电一样从天上坠落。”
莎士比亚的作品亦表现了他相信富有同情之心的、仁慈的,并且是了本性的,就如耶稣基督一样。在《一报》中,伊莎贝拉的兄长克劳迪奥因妻朱丽叶怀孕,被判处死刑。伊莎贝人安吉洛求情。然而,安吉洛坚持要劳迪奥,于是,即将成为修女的伊莎诫说:“可是骄傲的世人在掌握到暂时之后,却会忘记自己琉璃易碎的本来面们像一头盛怒的猴子一样,扮出种种怪相,使天使们因为怜悯他们的痴愚而其实诸神的脾气如果和我们一样,他们笑也会笑死的。”(见第二幕第二场第119至125行)
在《亨利八世》中,诺福克公爵称赞女王凯瑟琳对她丈夫的忠贞,并将之比做天使之爱:“她爱国王爱得这样纯洁,就像天使爱善良的人一样;就是遭到命运最大的打击,她也会为国王祝福的……”(见第二幕第二场第35至38行)
在《哈姆雷特》中,克劳迪厄斯王为自己犯下的杀人罪深感惭愧,于是他便召来了天使,以求宽恕和理解:“啊,越是挣扎,越是不能摆脱这罪恶的灵魂!救救我,天使们!”(见第三幕第三场第68至69行)
莎士比亚戏剧常以明喻及暗喻方式来把善良女子与天使进行对比。在《亨利五世》中,亨利王试图向凯瑟琳求婚,他对她说道:“天上的天使就‘像你’——凯蒂,你就‘像’天上的天使。”(见第五幕第二场第110行)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克瑞西达夫人这样感叹着:“女人在被人追求的时候是个天使。”(见第一幕第二场第312行)
莎士比亚的天使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展现得淋滴尽致。罗密欧站在卡普列花园中,向上方窗户处探出身来的朱丽叶求爱。只听朱丽叶长叹一声:“哎!”罗密欧回应道:
她说话了。
啊!再说下去吧,光明的天使!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的我,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浑浊的眼睛,瞻望着一个长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见第二幕第二场第26至33行)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父王的鬼魂向他述说了被杀害的实情。他称赞自己守寡的夫人说,“我善良贞洁的王后啊”,然而如今她却嫁给了哈姆雷特的杀父仇人克劳迪厄斯王。国王的鬼魂称赞王后是一位“荣光四射的天使”。(见第一幕第五场第55行)
在《威尼斯商人》中,摩洛哥亲王以为,倘若自己从金、银、铅三只匣子里选出金匣子,便定能赢得美人鲍西娅的芳心。但是,只有在选中的匣子里装有鲍西娅的头像时,鲍西娅才会嫁给亲王。于是亲王推想:“英国有一种金子铸成的货币,它表面上刻着天使的形象;这儿的天使,拿金子做床,却躲在黑暗里。”(见第二幕第七场第55至58行)
尽管莎士比亚时常将女性比做天使,但也有例外。在《爱的徒劳》中,亚马多大怒,“爱是放肆的,它是魔鬼,世界并没有什么邪恶天使,只有爱”。(见第一幕第一场第177至178行)然而,在经过了激烈地争辩过后,亚马多承认“丘比特的耻辱就是被叫做男孩,因他的职责是控制男人的情感”。亚马多坦言自己爱上了放荡女子杰奎妮姐。他最后说道,“帮助我!因为我相信我要写起14行诗来了……”。(见第一幕第一场第189至191行)
莎士比亚第144首14行诗充分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对立观点(即并不认为女子才可比做天使):
两个爱人像精灵般把我诱惑,
一个叫安慰,另外一个叫绝望:
善的天使是个男子,丰姿绰越;
恶的幽灵是个女人,其貌不扬。
为了促使我早进地狱,那女鬼
引诱我的善精灵硬把我抛弃,
还要把他迷惑,使之沦落为妖魅,
它用肮脏的骄傲追求纯洁的爱。
我的天使是否已变成了恶魔……
—The End—
感谢Asteria慨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