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斌
来源:丰岭资本(ID:szhvcap)
喜欢吹牛似乎是每一个投资人的天性,但是回顾过去,我们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是源自于对失误的反思。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胜利容易使人冲昏头脑,失败才是成功之母。丰岭资本是2013年8月21日成立的,幸运的是,这几年我们的基金净值一直表现不错,而且回撤较小。不过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换一种方式,讲一讲我们曾经交过的“学费”。这严重违反了人性,估计只有在业绩好的时候我才有勇气写这个,我不知道我能坚持写几篇,有一篇算一篇吧。
在经历了2009年上半年的大涨之后,我们比较研究,认为周期涨得太多了,消费股在当时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基金重点配置了很多能看得更长远的消费类股票。但市场继续热捧周期股,特别是到了7月份,钢铁行业已经接近满产了,产品依然不够用,需求太旺盛了。粗粗一想,供给到了极限,需求依然无法满足,接下来产品价格会不会持续上涨?那盈利不是要飙升了?虽然知道这样的暴利无法持续太久,但眼前似乎是挡不住的要涨。反观一些增长相对稳定的消费股,虽然从中长期来看,有较大概率能产生较为稳定的回报,但是短期股票滞涨,越看越不性感。每天看见自己的净值涨不过别人,业绩排名下滑,心里干捉急,怎么办?
2009年是我正式做基金经理的第一年,虽然之前做过一段时间基金经理助理,但是不承担主要风险,与自己要承担所有的后果相比,压力还是不一样。我记得刚当上基金经理的头半年时间里,每天晚上7、8点,会不停的刷网页,看自己的净值涨跌排名。没有干过这一行的人,估计很难理解我们这种强迫症。
我终于没有能顶得住短期的业绩压力,我不想错过近在眼前的赚钱机会:卖了滞涨的消费股,追了热门的钢铁股。在刚开始的两周,效果很明显,基金净值上涨速率加快。但随着8月份政府意识到经济已经有过热的迹象,货币政策转向,政策开始踩刹车,周期股的表现就急转直下,稳定增长的消费股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如果当初能顶住短期业绩压力,不羡慕短期的暴利,把眼光稍微放长一点点,最终的业绩会好很多。那一年,银华的大多数基金业绩都在市场前10%,唯有我只排在中等,拖了大家的后腿。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短期行情判断的准确度并没有提高,但是在投资这一行干得越久,我们会慢慢得变得越来越有自知之明,我们学会了放弃。大多数时候,不投资某个股票并非不看好,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知识面不够,没有看明白这个机会。我们没有买的股票,很有可能会涨很多的,做投资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接受这种现实。事实上,从我们入行以来,我们没有买的牛股多了去了,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投资与实业最大的差别在于,投资这个领域最不缺少的就是机会。很多做实业的朋友,特别注重对机会的把握,总觉得错过了这一村就没有下一店了,所谓“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但是股票投资,不怕错过机会,最怕的是买错了:亏50%要涨100%才能回本,亏90%要涨9倍才能回本。回头看那些每天都买一大堆牛股的人,净值却经常坐过山车。但是哪怕行情再差,几乎每一天都可以见到有股票涨停板。所以理论上,哪怕我们错过了99%的机会,只要能把握股票市场上1%甚至是0.1%的机会,就有可能赚到非常多的钱。
股票投资这个行业,股神天天有,看起来赚钱很容易,但难在持续。1年翻3倍的故事年年有好多,平均3年能翻一倍的却凤毛麟角。很多投资人一上来就说,非10倍股不投,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下基金净值表现,过去5年年化收益在20%以上的基金管理人,真的不多。考察的时间越长,你能找到的优秀管理人越少。原因很简单:如果能够持续50年20%,你就是另外一个巴菲特!
很多人说,当基金经理压力太大,经常晚上睡不着觉。我想,估计是很多人给自己定了过高的收益目标,那些每年都想做第一名或者收益翻倍的基金经理,的确是应该晚上睡不着觉。我做基金经理,越到后来,睡得越踏实。开始那几年我总是很惭愧,担心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后来坦然接受了。今天想来,选择一种能够让自己安稳睡着觉的投资方式,也许才是最好的。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010-6598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