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湖南资兴,挖掘机正在燕窝村受损的农田上平整土地,未来这里将恢复耕种。远处,多处山体在一个月前的极端强降雨中出现滑坡,如今依旧光秃秃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 | 摄影报道
遭受台风“格美”带来的极端强降雨一个月后,资兴人仍在慢慢自救,重建被洪水冲毁的生活。目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但要回到灾前的样子,路很艰难,也很漫长。
8月25日,湖南资兴,燕窝村一位老人家中,墙上洪水水位的痕迹接近2米高。洪水退去的日子里,他一直忙着清理家中淤泥,淤泥清理完,他拿起鞋刷子在家中刷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5日,湖南资兴,燕窝村坳下组,今年刚建好的供奉祖先的“坳下公厅”被屋后的滑坡冲了个大窟窿,淤泥满地,挖掘机正在屋后清理淤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9日,湖南资兴,一名留守儿童独自来到他的“游乐场”。洪灾发生前,他在村子里认识了一位新玩伴,但两天后小伙伴就在这场洪灾中遇难,他很难过。他常和村子里的小朋友到“游乐场”来玩,这里种着花,他们在这里摘花朵、吃花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5日,湖南资兴,燕窝村坳下组,一个男人抱着父亲的遗像回家。他的父亲在这场洪灾中遇难,当天被安葬在村子附近的山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9日,湖南资兴,燕窝村一位老人站在路边望着被淤泥覆盖的农田,他家的西瓜和生姜全部被冲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4日,湖南资兴,一辆小轿车被山洪卷到百米开外的燕窝村路边,面目全非。快一个月了,车主并未前来拖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7日,湖南资兴,州门司镇自然资源所内,一本被洪水浸泡的笔记本上写着一篇题目为“消逝的故乡”的文章。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9月1日,湖南资兴,一家商店的老板重新恢复营业后,才把被泥水浸泡的零钱拿出来清洗、晾晒。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7日,湖南资兴,州门司镇一家烧烤店张贴上新菜单,恢复营业。店内原有的桌椅板凳、冰箱等设备,几乎全部被冲走,老板只找回一张桌面,其他均重新购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31日,湖南资兴,州门司镇中学的教职工把课桌搬到操场上,擦拭掉灰尘,等待前来集合的学生,随后他们会乘车前往8公里外的资兴市二中入学。受灾后,州门司镇中学的部分教学楼被初步鉴定为危房,学校无法在原址开学,所有师生一同转入资兴市二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31日,湖南资兴,在资兴市二中异校开学后,州门司镇中学校长李春江给同学们讲述州门司镇中学灾后重建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7日,湖南资兴,经工作人员测量,州门司镇一家临河的扶贫车间被洪水淹没5.7米,该车间损失惨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9月1日,湖南资兴,州门司镇一家扶贫车间的老板曹志斌正在调试设备。洪水让他工厂里的设备全部受损,受灾一个多月后,他拼拼凑凑组装出4台设备重新开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4日,湖南资兴,一家临河制衣厂的老板走在空荡荡的厂房内。洪水来时,该厂被完全淹没,缝纫机与布料全部损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8日,湖南资兴,州门司镇一家未受灾的酒店正忙着打包盒饭,每天这家酒店要为在镇上支援灾后重建的人做上百份盒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6日,湖南资兴,施工队正在抢修州门司镇一段被洪水掏空路基的公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4日,湖南资兴,州门司镇被洪水冲毁的绿化带正在重新种下植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8月27日,湖南资兴,在一栋被淹的房屋二楼,一粒种子在淤泥中发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一个月过去了,台风“格美”带来的极端强降雨在湖南资兴留下的千疮百孔仍未完全恢复,灾后重建也才刚刚开始。据新华社8月19日消息,台风“格美”带来的极端强降雨在资兴造成山体滑坡19513处,塌方45629处,1714户11869间房屋倒塌,受灾人口12.8万人,已确认资兴市5个乡镇26个村48个村民小组的50名群众因灾遇难、15人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