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做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是:
A.甲综合行政执法局责令孙某限期拆除其违法建筑
B.某变电站项目建成六年后,乙生态环境局发现其系“未批先建”,处以罚款
C.某公司因某次违规代开发票被丙税务部门罚款三次
D.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王某作出行政拘留七日并罚款一千元的处罚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推行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本题中,甲综合行政执法局责令孙某限期拆除其违法建筑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B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根据《环保部关于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规定:“二、关于‘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追溯期限:(二)追溯期限的起算时间: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追溯期限应当自建设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未批先建’违法行为自建设行为终了之日起二年内未被发现的,环保部门应当遵守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不予行政处罚。”本题中,该变电站项目已经建成六年,已经超过了二年的追究时效,因此,乙生态环境局对其处以罚款的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
C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本题中,某公司因某次违规代开发票被丙税务部门罚款三次的处罚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
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行使。”本题中,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王某作出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
故正确答案为A。
2.下列情形不可能发生的是:
A.唐代安史之乱导致北方农业受损,农民不得不以红薯为主食
B.明末英国瓷器商人评论曾看过的《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
C.明代随郑和访问斯里兰卡的水手,听说东晋法显曾在当地游学
D.清代随隐元禅师到日本的僧人,到奈良唐招提寺瞻仰鉴真塑像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红薯最初被称作番薯,属于外来物种,最早是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我国。“番”字辈的作物大多数都是明朝时期引进的。明朝晚于唐朝。所以唐代农民不可能以红薯为主食。A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3.王某向李某借款1万元,李某当场向王某交付现金1万元,王某向李某出具借条一份,张某在该借条上签字,后王某没有按时还钱,李某将王某和张某同时起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还钱,并要求张某承担连带责任。关于张某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只是作为见证人签字,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B.张某在别人的借条上签字,应当推定为保证人,并承担保证责任
C.张某在别人的借条上签字,视为共同借款人,应当承担共同还款责任
D.只要借条上没有任何明确表述或其他事实表明张某愿意承担保证责任的,张某即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
第二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0条规定,他人在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或者借款合同上签名或者盖章,但是未表明其保证人身份或者承担保证责任,或者通过其他事实不能推定其为保证人,出借人请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张某虽在该借条上签字,但未表明其保证人身份或者承担保证责任,也没有其他事实表明张某愿意承担保证责任,张某无须承担任何责任。A、B、C项错误,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4.下列与金融活动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价证券的债务人可以请求债权人支付相应对价
B.开展储蓄业务有助于实现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的平衡
C.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
D.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
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A项错误,有价证券,是指标有票面金额,用于证明持有人或该证券指定的特定主体对特定财产拥有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有价证券的法律特征有:(一)有价证券与证券上所记载的财产权利不能分离。(二)有价证券的债务人是特定的,即证券的权利人只能向证券上记载的债务人请求实现债权。(三)有价证券的债务人的支付是单方义务,债务人不得请求权利人支付相应对价。
B项正确,储蓄是指每个人或家庭,把节约的钱存到银行的经济活动。居民储蓄被银行积累起来,相应地增加社会可用的资金总量,支援社会生产发展,促进了社会积累的形成或增长。国家通过开展储蓄业务,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求压力,实现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的平衡,调节货币流通。
C项正确,分红型商业保险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产品。保单持有人可以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成果的保险种类,保单持有人每年都有权获得建立在保险公司经营成果基础上的红利分配。
D项正确,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5.关于我国历史上的科技著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坤舆万国全图》-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
C.《水经注》-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D.《徐霞客游记》-世界最早关于石灰岩地貌研究的文献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项正确,《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绘制的世界地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交流,是中国乃至世界地图发展史上的珍品。
C项错误,《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中国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不涉及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D项正确,《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其书中对石灰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是世界最早关于石灰岩地貌研究的文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6.关于宋代历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汴梁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
B.在唐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始创武举制
C.“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宋太祖时期
D.宋仁宗支持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五代乱局后建都汴梁,称之为汴京,又称东京,并以洛阳为西京。
B项错误,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武则天于长安二年(702年)开设“武举”,选拔有武艺的人,次年又令天下各州教人习武,此后每年与明经进士一同考试,成为常科。
C项正确,“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威逼利诱高阶军官交出兵权的一次政治事件。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日,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历史重演,采纳赵普的建议,在一次宴会上对石守信等大将威逼利诱,迫使其交出兵权,回家养老,从而收回了大将的兵权。
D项正确,庆历新政是发生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改革,宋仁宗支持范仲淹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7.下列关于龙的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
A.“画龙点睛”的典故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画家张僧繇
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刘禹锡描写自己住所的
C.“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是孔子对老子的评价
D.“飞龙在天”是《易传》当中阐释《易经》卦辞的用语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画龙点睛”出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是指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画家张僧繇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龙便飞走了,形容其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故“画龙点睛”的典故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画家张僧繇。
B项正确,“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意思是“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诗人以水比衬陋室,用灵比衬主人的美德。故“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刘禹锡在描写自己的住所。
C项正确,“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意思是“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这是孔子拜访过老子后,对自己弟子所讲。故“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是孔子对老子的评价。
D项错误,“飞龙在天”出自《易经·乾卦》中第五爻的爻辞,意思是“龙飞翔在天空中”。《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易传》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故“飞龙在天”是《易经》中的爻辞,而非出自《易传》。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8.下列关于黄河流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陕西境内秦岭以北的河流皆属该流域
B.以“水少沙多、水沙异源”为突出特点
C.该流域下游常因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
D.“泾渭分明”的现象发生在该流域的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