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机智的网友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黄牛",而他们的赚钱套路,就是低价收购,再提价卖出,俗称"倒卖"。
但这并不是全部!我们设想下面这个场景:
某月饼厂家印制了100元的月饼券
↓
厂家将此票以65元/张的价格卖给经销商
↓
经销商再以80元卖给消费者A
↓
A将其送给B
↓
B以40元卖给黄牛
↓
厂商再以50元/张的价格向黄牛收购
有没有发现,黄牛只是其中一环,而上面的6个步骤,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在这个循环中,厂家没生产月饼,却从中得到了15元的利润 ,除此之外经销商赚15元,A送了人情,B赚40元,黄牛赚10元。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据北京商报去年报道:
以哈根达斯358元的月饼券为例,黄牛党给出的最低回收价为原面值的4折,即143.2元,而卖出的最高价格为原面值的7折,即250.6元,也就是说
一张面值为358元的月饼券,黄牛党能赚到107.4元。
同时,由于在正规店面批量购买超过2万元才能给予9折优惠,普通消费者批量购买哈根达斯月饼券的优惠价是322.2元。但
如果消费者从黄牛党手里购买哈根达斯的月饼券,一张月饼券就能少花322.2-250.6=71.6元。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你,面对70多元的折扣,会不会心动?
小编注意到,整个循环中,没有出现实实在在的月饼,仅有一张“可以兑换月饼”的票券在不断流通。
这样的交易,用比较高大上的话来说,就是“月饼期货”交易。
有人会说,这样的交易岂不是皆大欢喜?尤其是“黄牛”们,倒弄几张(其实是几百张)小卡片,就能赚不少钱?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黄牛”往年一天收取100多甚至200多张月饼票不在话下。好的时候,以5折左右收入,再以8折左右售出,只要转个手,就可赚到三成左右的利润。一般情况下,每100元也可赚取10元~20元。
一个中秋节下来,他们可以借月饼票赚到数万元利润。
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5万亿元,同比增长4.6%;包含月饼产品的糕点面包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利润同比增长34.5%,收入和利润大幅领先其他食品制造业。
但小编要告诉大家,看似完美的利益链背后,其实也有不"科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