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bra天秤座
我们处在巨变前夕,加入我们,一起创造未来,见证数字货币时代的来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狂区块链  ·  为什么王兴兴说顶尖学校不过如此? ·  13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为什么网红都要炫富? ·  2 天前  
白话区块链  ·  景顺分析师: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bra天秤座

中国和美国战略对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Libra天秤座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8-06-27 18:54

正文

(文章来源:知乎)


政治宣传总是告诉本国人民,我们的发展是靠人民勤劳勇敢,辛苦耕耘...然而, 世界霸权的本质,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就一直是以能源垄断为基础。



军事制霸与金融掇取,是相辅相成的, 都是为了控制区域市场,遵行美元体系的规则。所以有很多人说, 五角大楼与华尔街,就是美国霸权的两翼。


美国的全球军事基地驻扎在数十个国家,相当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外土。 为什么外交部长性质的国务卿在美国是绝对二把手?因为总统要管整个世界,需要有一个人分管外土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美国隐性的全球利益渠道到底有多庞大。


即使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日本之所以不惜分别对苏联、美国发动突击,疯狂陷入两线作战,背后也是苏联在欧洲独一无二的能源实力,和美国当时对日本能源供给的命脉程度。德国和日本,其实是想把苏联和美国变成后来的东德和日本,成为牢牢听命于自己的能源大后方。可惜,当这两个能源巨人被生生吵醒,结局往往是颠覆性的。


霸主的王座:美元


要说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全球化时代潮流,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与美国的地缘特点是有关的。美国是殖民地起家,相对于欧亚大陆的传统国家与文明,可以说是孤悬海外。毕竟除美国外的美洲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水平,至今都为能与亚欧大陆达到均势平衡。美国要对当今文明权重最高的亚欧大陆产生影响,以本国的地缘条件,是难以达成的。隔得太远,够不着。就算外海军事基地遍地分布,也更可能是累赘。所以,从二战结束,以英法德为代表的西欧衰落,一战后被欧洲列强赶回老家的美国,终于通过二战夺得制霸权, 美国政治家就思考出一套适用克制美洲大陆地缘限制,遥控世界的财富掇取方式——美元霸权。


以美元为强制性的世界流通货币,世界各国就被动储备大量美元,美国本土一开印钞机,美元一贬值,世界各国手中的美元就价值缩水,无形中财富就被美国本土吸取。这个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剪羊毛。根据11年的统计,当时尚有2/3的美元现钞流通在美国境外,美国本土仅流通1/3,可见美元体系的全球利益之大。但美国毕竟有所克制,做得太狠了,会引起全球对美元的直接抵触。美国通常会根据一个所谓的经济周期律,表现本国政府对美元的强弱走势与经济遭遇的无奈。 他们用越来越繁琐复杂的经济与金融解释,去粉饰美元操作意图。所以,温水煮青蛙,有节制的掇取,是全世界过去几十年能够接受美元霸权的原因。


而遍布海外的军事基地,以及美国发动的多次战争,就是为了维系这种损人自肥的世界金融秩序而存在。 有了对世界财富的有效掇取,军事成本相较而言就是很小的了。


美元霸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40年代到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即黄金美元体系。但这个世界货币体系在70年代初,由尼克松政府宣布结束。 尼克松在金本位美元霸权崩溃后,转而与初期的欧佩克组织达成和解与合作,形成了70年代以后的石油美元体系。


欧佩克,即石油输出国组织,现有14个成员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几内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


欧佩克主在60年代成立之初,是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产油国,为了对抗在本国采油,却不给足本国好处的西方列强,成立的石油国家卡特尔,意在打破西方国家对中东国家的压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尼克松政府转而讨好欧佩克,尤其是对中东小霸,欧佩克第一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提供军火、保护、基建、经济等全方位支持,将沙特变为自己的铁杆盟友,条件就是, 让沙特主导的欧佩克组织,以美元作为石油国际结算的唯一货币。 那个时候美国是石油消费市场压倒性的第一大客户,沙特自然也乐意。在美国霸权支持下,欧佩克也不断吸纳全球主要产油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国卡特尔组织,很大程度上垄断着世界原油产量与价格。 而美元霸权,也靠石油结算体系,迫使全世界各国不得不储备大量美元,让美国一直暗中吸纳全世界的财富。直到中国的国力开始发生质变...


当然,这个体系并非一直很稳。比如苏联称霸,与美国对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是世界上少数能够抗衡欧佩克卡特尔的原油、天然气产出大国。苏联的重工业,尤其军事工业,能够与美国抗衡,很大程度上阻止着美国海外军事布局对整个亚欧大陆的扩张。如果当时苏联就倒了,那么很可能全世界都会牢牢进入美元货币体系,更难自拔。苏联的存在,以及苏联的能源可以支持苏联阵营国家自给自足,美元与美军的持续拓张,实则是受阻的。但苏联阵营的轻工业水平,以及民生水平、社会经济水平,实在是难与美国带领的全球体系国家相较。苏联的盟国,多数只是苏联本土的地缘屏障,战略缓冲区域。而另一些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比如东亚与东南亚,因为独立性非常强的大国中国存在,苏联也是难以施加直接影响的。苏联与中国的交恶,也是地缘抗衡的必然。因为苏联想要在与美国对抗中壮大自身,必须要进一步在社会主义阵营里进行实质扩张。沙文主义的苏联人却不懂得美国人那种金融掇取方式的怀柔,政治外交手段上过于粗暴。 但中国为了自身安全,容不得苏联远道而来染指东亚,甚至进一步剥夺中国主权独立性。


中苏关系最后的瓶颈,在微观面的表现就是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老挝等国,成为区域强国。但中国容不得做为苏联区域代理国的越南在中南半岛的实际扩张,始终对越南保持高压,不惜动武以阻遏越南的强国梦。中国体格太大了,苏联影响力要伸过来,中国要独立发展,这是必然的地缘冲突。两害相衡,中国的战略决策是远交近攻,倒向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脱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 因为美国的地缘特征决定了,它本土起码在大洋彼岸,只能对中国深入一定的经济影响,而不是苏联那样对自身主权和区域主导权影响。 这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局势转变的基本框架。


苏联和俄罗斯到最后,其实是迫于国际封锁,民生和社会发展压力,苏联上层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对西方封闭的阵营对抗,转向突兀的全面向西方开放。因为苏联上层中,很大一部分人,接受了西方的制度决定论。他们觉得制度直接接轨后,以苏联的底子,可以与西方和解,并逐渐提振社会经济水平,强大国力。但事实是,西方对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同时赞美的背后,考量的仍然是利益。尤其是美国,他需要一个东西分化对立的欧洲。 西欧发达国家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强敌外患,美国才有对欧洲的政治军事介入点。有了介入点,它才能在实务上,压制欧洲传统列强的战略复兴。 民主化后依然是欧美共敌的俄罗斯,还有如何虔诚都无法摆脱历史限制的德国,都是美国乐见的。中、日、半岛的关系现状,也是二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杰作。


叶利钦曾经很相信西方那一套,但最后他明白过味儿了。他从政治激进和政治利益中冷静下来,明白了苏联垮台以及俄罗斯不可能加入美国阵营的本质。提前把位子传给普京。而对西方强硬,对国内能源寡头强硬的普京,起码让俄罗斯走出了90年代如噩梦般的匮乏时期。他们二人都明白,苏联之所以强,靠的是能源资源与强大军事工业。欧美之所以强,也并不是靠一套如何先进的制度。虽然这套制度,更彰显文明。俄罗斯现在走的路,就是能源兴国的路。而对西方国家来说,能够叫板欧佩克的军事大国,政治大国俄罗斯,必然不可能进入到美国主导的欧佩克组织里。既然肯定在垄断要素上是竞争关系,那么这种敌对,本质上就与意识形态、制度、外交理念无关,而是霸权与反霸权,垄断与反垄断的,天然利益之争。 我们看到的那些外交龃龉只是掩盖真实利益意图的手段。能源竞争关系,就是俄罗斯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西方不会真的容纳它,它也不再幻想和解。


跟着美国屁股后边几十年的欧洲,也不是没想过恢复传统区域地位。 欧洲在军事和政治上不敢悖离美国的霸权逻辑,但在经济上突围有足够的底气。欧盟的诞生,是美国不乐见的一举。 其他答案也提到,欧元诞生之初直指美元的强势。作为中东最大的产油国之一的伊拉克,当时萨达姆甚至宣布以欧元结算本国原油。动美元的奶酪,这几乎就是美国非要弄倒萨达姆政权的唯一原因,枪打出头鸟,对欧佩克与欧洲杀鸡儆猴的战略必然。伟大的美国,为了最终都没有找到的伊拉克化学武器,让本国大好年华的青年士兵英勇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推翻了残暴的他国政府,这是什么精神?为解放全人类而不懈斗争的无私精神...可是为什么不先解放非洲落后的原始部落...美国国会能够通过这样的战争发动理由,可见民主的美国议员们也不傻啊。但当家做主的美国公民们却事后去怪小布什,他们好像多数不怎么知情...


新世纪,美国主动与被动同时的转型


不过,小布什确实是个转折。因为他为了让欧佩克和欧洲服帖,把精力全部用在中东,给了中国近十年肆无忌惮的喘息。十几年之后,国力已经质变的中国,不仅经济贸易上与美国高度交错捆绑,而且正在用“一带一路”战略,去撬开美元霸权坚固的城门。小布什的那场战争,无非是一次打地鼠,按下葫芦起了瓢。结束美元霸权,西边不亮,东边亮。 小布什的失误是没把中国当做更大的敌人。奥巴马回过味儿了。


世界石油生产国按照2016年石油产量占世界总量比重排序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的外交方向转为主动与强硬,美国早几年也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石油美元世界货币体系的寿命还有多久了...美国已经持续十几年提高本国原油开采量,降低原油进口比重。 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减小,减幅越来越大。石油战略储备也远胜中国。 特朗普这两年,更是加速本国石油出口比重。


2017年全球产油量最多的5个国家是:


1、俄罗斯 2、沙特阿拉伯 3、美国 4、伊拉克 5、加拿大



美国原油出口禁令于2015年年底正式解除,随后该国原油出口量大幅提高,在2016年原油产量比上年减少了55万桶/日的背景下,出口量还增长了5.5万桶/日。


美国近年通过页岩气革命,解禁原油出口,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加大本国能源开采,而且大幅增加原油净出口量。美国去年首度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很快将成为原油净出口国。而且美国支持自家后院, 美洲各国大幅提升原油产出量,将能源门户从中东转移到了自家门口。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已经放弃了之前对欧佩克的遥控。


应该说,石油美元体系,正在加速崩溃。不仅中国、俄国在踢,美国自己也在撤。美元霸权已经转弱,但美国会不会找到新的美元体系支点,新的霸权支点,这一点还很难说。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其实都在以不同方式,否定小布什延续的美国传统中东政策及政治路线。 因为他们越来越清晰得看到,真正对自身霸权地位的威胁,早就来自中国。


特朗普到处说,美国应该成为能源输出大国,但这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美国维系石油美元体系无力后,全面放弃过去四十年美国政策基石的表现。从能源安全上讲,美国无疑是越来越稳固了。但这也是新孤立主义的回归。 它的实质是美国正在亚欧大陆传统能源战场,逐步撤退,或者说,起码当下是在有限撤退。这是战略颓势的表现。



国际政治,是拼外交筹码,拼杠杆效应的战场。中国能够撬动的杠杆越来越多,手上筹码越来越重,而美国,能够有效运用的外交手段则越来越少。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后,南海争端高潮褪去,菲律宾开始在中美间搞左右平衡,甚至杜特尔特180度大转弯满嘴亲华言论。这实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败,希拉里与奥巴马制约中国路线的破产。 特朗普,不愿意在国际争端上出力不讨好,开始打贸易牌,这更像是国际政治施压无力后,不得不使用对自身亦存在损失与风险的底牌的表现。 奥巴马还是蛊惑盟国跟中国对着来,到特朗普则是撸起袖子自己上了。


虽然昔日风光无限,说一不二的霸权时代已经是强弩之末,但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富强的国家和市场。特朗普的路线,是美国即使战略后退,依然要取得足够充实的当下利益。比如这次很热的中美贸易战,美国死咬着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放,但在正式发难之前,美国曾对重要提出一项平衡贸易顺逆差的方案:中国可以通过购买美国能源,来缩减顺差,平衡双方贸易关系。显然,中国不会同意,至少不会在现在松口。 实际上去年特朗普访华时,中国就跟美国签署了一千多亿的能源领域大单。



当代是多极化时代,进行全球性的石油垄断,已经是势不能为了,美国从石油美元体系的泥潭中撤离,是顺势之举。随着能源技术的提升,新能源的发展,将来的能源技术换代爆点在哪里,都是有很大变数的。美国石油国策的衰落和转向,虽然有中国的战略逼迫,但美国催动自身政策转型也是一方面。因为作为产出国的竞争对手,俄罗斯从苏联分裂的剧痛中缓过劲儿,作为消费国的竞争对手,中国已经成为紧追美国的强国和最大能源消费国,欧盟作为最大的能源市场亦是不满美元独霸,靠垄断能源来称霸,已经变得不可靠。冷战还是对付一个苏联,现在要对付互补性很强的中俄,维系石油美元体系的代价比起已经非常沉重。 美国自身对石油美元体系的放弃,应是第一位的。并不意味着石油美元体系的衰落,是完全被动的,也有很大主动成分在里边。


石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黄金一样,只是美元霸权的一个阶段性的载体。并不是美元霸权的本体。本体一直都是美元。美国在60年代逐步放弃黄金,在70年代正式转向石油,也在十年前奥巴马上任时开始逐步放弃石油。 至今美国想用什么去取代石油,来挺住美元霸权呢?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是“知识产权”,且在清单中针对“中国制造2025”十分明显。



2007年,仍然是小布什时代,全球市值十大公司:


1、埃克森美孚公司(石油)
2、通用电气公司(电气设备)
3、微软(软件)
4、中国工商银行(银行)
5、花旗集团(银行)
6、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电信)
7、皇家荷兰壳牌(石油)
8、美国银行(银行)
9、中国石油(石油)
10、中国移动(电信)


2017年,已经跨过奥巴马时代,到特朗普时代,全球市值十大公司:


1、苹果(手机与移动互联网)
2、Alphabet(谷歌,互联网)
3、微软(软件与互联网)
4、Facebook(互联网)
5、亚马逊(互联网)
6、伯克希尔·哈撒韦(保险)
7、阿里巴巴(互联网)
8、腾讯(互联网)
9、美国强生(医药)
10、埃克森美孚(石油)


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甚至就如我前面所说,进入后伊战时代后,美国的石油美元体系,自己就在瓦解。即使没有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催促。因为美国人已经寻觅了十几年,能够取代石油作为新一代美元基石的东西了。


中国虽然国力已经产生质变,但是我现在,依然是用美国人垄断世界的电脑系统,用美国人研制的电脑芯片,用美国盟友研制的内存,根服务器不在中国的互联网,打出这篇回答。 电脑与软件的组装和代理可以随便换国家,但英特尔与windows都姓“美”,是大致一二十年内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更何况美国的程序员看程序代码,无非是本国语言的专业词组排列,而中国程序员编写代码,却真的的是在看代码。相对于以英文为第一语言的印度,中国基本上在软件产业之外的领域都领先于印度,但是由于编程大多需要较高的英文水平,造成人才培养成本较高,而无法高效参与国际竞争。这本身就是牺牲自身文化与效率的高成本所在。


应该说, 奥巴马开始,美国的国策就在推动无法被短期内取代的顶级信息技术产品作为推动美国经济体系渗透的新武器。 信息产业其实远比我们印象中要可怕,虚拟产品已经控制了实体产业的很多渠道入口,现在进入全球性的反控实体经济的阶段。但是可惜,当全世界,连一些有反美情绪的国家都不得不广泛使用谷歌、facebook、苹果、推特等美国信息产品时,我们中国设了一堵墙,用政府干涉市场,保住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长大。无论马云是否是坑小卖家的奸商,马化腾是否是用游戏毒害被说得跟全世界最没有自律能力似的中国小孩,李彦宏是否卖假药搞垄断换隐私,起码阿里已经是全世界最高效的电商平台,wecht是少有的能打入大陆以外的中国信息产品,它们市值能够杀入全球前十。而百度紧跟谷歌的无人车,正准备推向市场。这引领未来的无人车,是靠大数据、新一代智能算法喂养出来的。中国去年发发起“雪人计划”,意在打破美国对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的垄断。 如果中国没有信息的独立自主,如果中国以纯粹的自由市场决定论为经济发展的政策理论基础,应该说,以一个后发国家来说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虽然,我们用盗版的美国软件和信息技术,迅速普及和提高了中国一代软件人才,确实有些不地道...如果任由有美国国家背景的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那我们的大数据,就都是美国企业的,在未来这种决定性的经营要素上,就全部得向美国人购买。美国互联网公司在全球除部分地区外,几乎渗透式的崛起,可不是自由经济的产物。那些现在受美国政治影响的小国,在未来在智能化革命中,依然避免不了仰美国企业之鼻息。 智能机器全面来临的前夜,中国没有被美国甩开太远,独立自主,比高美国的国家精神,是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制造2025,技术成效多少且不提,但这条路就是复刻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能力,是要沿着这条好不容易独立下来的信息化革命之路,试图继续沿着阶梯向上攀爬,触碰美国产业链和技术顶端位置的计划。 在技术垄断上就是这样,假如中国拥有了可以媲美美国的顶级技术,那么中国不仅是不会受美国支配,甚至可以在市场上与美国竞争,甚至取得压倒性的市场份额,成为新一代的垄断核心要素之霸主。 那时候,中国正越来越多租用的军事港口也会遍布全球,去维护这种经济体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昨天好像非洲某国的领导人还来访华了。


但是今天,石油美元体系还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新一代智能算法普及应用成熟之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资源,仍然左右着全球既定数十年的能源市场格局。能源技术革新的爆点随时来临,也意味着随时延期。 现在发达国家社会进行彻底的能源革命,暂时来讲代价尚高,非不能为,是不愿为。


中美俄博弈下的多极世界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原油期货正式向全球推出,宣告着人民币结算石油的时代到来。中国主动从能源上对美元出击,也并非是主动图霸,而是在美元新一波被动贬值下,试图保住人民币汇率优势,即在中国在外贸中的成本优势。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内需提振仍然乏力。毕竟过去分税制改革与房改后,地方政府的财政动力始终在于土地出让。 即使国内物质水平始终在大幅度提高,但过热二十年的房地产瓶颈还是很大程度拖住了内需能力。近年中国的出口越发乏力,越发难以支撑中国如今的经济体量与增量需求。 可即使如此,中国仍然是一个现阶段严重依赖加工型出口经济的国家,人民币升值将严重削弱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美国正是想复制第二个中国、第三个中国,以拔掉中国现在最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优势。向内需转型举步维艰,而消费与投资与汇率是牵发动身的关系,一旦人民币像脱缰野马般进入高估区,支撑经济产值的三驾马车可能同时断崖式跌瘫,对整个经济体系的伤害有可能是致命的。而前些年,为了争取转型窗口期的时间机遇,中国放开了互联网金融,也出现了全民性的消费透支。如今中等增速下的繁荣,也掺着不大不小的泡沫。 美国以贸易战作为发力点的背后,仍然将死咬汇率。因为美元,只有美元,才是美元霸权的本体,其他包括能源,都是阶段性的载体。 美国人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美元,作为当今全球吸金力最强的世界货币,在当下仍然是铁板一块的事实。即使离开能源领域本身,中美的真正交锋点仍然是汇率,是美元。这也是今年重磅的税改与大部制改革的背景。


可以说现在高层已经不得不细致推演每一年的局面,对手早就开始连击,是想韬光养晦都做不到。如今这样的时期也是一个在全球先发国家面前,标靶式大国崛起的代价。 事实上近期人民币汇率回到15年水平,但美元储备却相较15年缩水近四分之一,这已经是被美元狠狠刮得一道了。 中国现在在能源市场上提振人民币,其实也是为了做强本币,对冲美元贬值逼迫人民币被动升值。


回到能源话题上,美国虽然已经培育新支柱,挤出了石油美元体系崩溃的转型窗口期,降低了风险成本,但“不识相”的中国却在旧的能源垄断方向,与新的信息技术垄断方向,都与美国进行正面交锋,美国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美国人心中,美国人喝着咖啡画爱疯图纸,赚100美元,中国人在流水线组装好爱疯,赚10美元,再攒够钱去买一部爱疯就好了。可中国精英阶层非要和他争。主要也是有国家禀赋和潜力和他争。毕竟,人口也是资源,政治中微观态的加强综合国力,在宏观态的动力就是这样一个人口资源大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必然,以人的意志为助力或阻碍,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在全国性的各大城市和高速公路堵车,其实就是国家进阶需求时,中国人想要逐渐过上发达国家生活,享有同发达国家一样的经济效率和人均资源时,必然的现象,需要自己解决的无法跳过的命题。 中国与美国,在各类能源、气候会议上,博弈从来都不少。


当年,美国无法控制油气资源丰富的苏联的能源命脉,上演了一场美苏争霸。今天,无论在能源和预期的信息技术上,美国也同样无法控制住中国的命脉。 这种独立性,以及未来巨大的可能性,本身就是美国所恐惧的。 因为这些,就是美国霸权体系的裂缝,随时可能由此为爆点,撕破美国掇取全球利益的整个渠道。


当然,未来胜负也未可知。当年苏联的独立性够强,军事够强,地缘优势也够强,却亡于内部的混乱。美国是代理人政治,权力是为财力服务,政策延续的是整个社会资本的性格。而不是某个人,某个政治派系。看似四年一选,乱七八糟,实则方向不会偏离特别远。而苏联,则由于意识形态的封闭,在冷战对抗中,逐渐迷失了对抗的根源与本质,最终连精英集团自己都以为意识形态是对抗的原因和本质,而主动放弃对抗,忘记了意识形态是工具,对自身生存资源的保护与对全球利益资源的抢夺才是本质。 美苏争霸中,军力只是表象。实际上,美国的成功在于建立了一套很好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将较小的盟国产业人口划入自身分工体系中,实际上是统合与统治了更大的人口与市场。 苏联,却在用地盘与军事结盟思维应对“和平与发展”这个大趋势,结局可想而知。苏联最后的精英阶层之所以会把自家体制改的面目全非以迎合西方,应激源头,是孤立于蓬勃发展的产业全球化后,被发展乏力的比对现实所倒闭。迎合,本是为了连通,结局却消融了这个国家。族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美国压制中国,中国挑战美国,要怪,就怪我们中国,早早就完成了农业社会的国家积累,有与美国争夺第一的国家天赋, 比如北纬三十度黄金纬度带最优渥的广袤平原,全球独一无二的外围山系的屏障与各大疆区的战略纵深,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国家使命感...这些又奠定了人口承载力的巨大,自然资源的丰富,政治实践中丰富的理论力量源泉。这又进一步奠定了,在自身发展,大人口基数下的人才概率,在国际贸易中的独立性,主权的完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当下的原油市场中,中美正在易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