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简科技:短期风险消除,中期利润爆发,长期巨大期权。
逻辑:
1、短期:大股东董事长和二股东总经理抖音大战后,昨晚投票公告,总经理出局,董事长彻底控制董事会和管理层,市场担忧的巨大不确定性消除。
2、中期:经历两年的军方调整,2027建军100周年前歼 20要大规模部署,中简作为唯一的碳纤维供应商,订单爆满现在7*24小时加班,并动工了四期项目。预计2025年利润约6-7亿,2026年约8-10亿(明年PE低于20倍)(近期问询函回复,加班加点,订单忙不过来)。
3、中长期:巨大的空间。
(1)J20开启第五代战斗机,后续陆续会有多款第六代战斗机出来,并且高端碳纤维单机使用量会更多,中简是中航成飞唯一的高端碳纤维供应商,受益明显。
(2)除了战斗机,运输机和轰炸机,都在陆续出来。
(3)正在和大飞机C929联合研发,有望进入民品市场。
(4)高端碳纤维除了战斗机,直升机火箭导弹卫星、低空飞行器、高档汽车、氢气压力罐等领域有广大的应用空间。
其他的个人理解:
1、杨总和温总的矛盾:这个事已经结束了,也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唯一就是温总失权后有些委屈。
猜测:温总比杨总大一岁,但杨总是温总的博士生导师。杨总温总等研究所同事一起创业,杨总和温总股份差不多,杨总负责对外对接客户、温总负责对内管理和研发。近两年军工反 F,担心杨总受牵连波及公司,将法定代表人转给温总,现在估计觉得风波过去了,重新拿回法定代表人。温总觉得是一个机会,想借机上位,不愿意让出法定代表人,所以产生了这次“宫廷政变”。
另外两个人经营理念上也有分歧。一期二期是老技术,稳定。三期是新技术,由温总负责技术攻关,但拉丝速度爬坡很慢,可能现在只达到设计产能的30-40%。温总是技术派,想攻关,不达到80-90分,不交试卷,对钱不感兴趣,对技术痴迷,攻关成功可能就是拿院士。杨总可能是市场派,一张试卷得30分,不要紧,再多做几张试卷,三期爬坡慢,就多建几条线,建四期,用老技术也行,先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狙击对手。多建点富裕产能,闲时空着,忙时多赚点,反正是印钞机。两个人都非常值得尊敬,但从内心深处,一个是技术痴迷派,想拿诺奖,一个是市场痴迷派,想赚钱。
当然法治社会最后是谁投票权大谁说了算,其他股东也是追求短期利益和股价,并且见风使舵(见谁获胜概率大、谁上股价涨就支持谁)。公司也从之前的双王共政变成现在定于一尊,温总基本算半退休了(个人建议她拿着10亿元股票,要么去大学或者研究所当教授,要么在公司带领一个小团队,做一些科研攻关。已经是人生赢家,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并且继续发辉余热,当然拼命奉献了一辈子,突然失去了权力和实施抱负的平台,肯定是非常不甘和委屈的,但中简是国家命脉企业,谁也不允许出乱子,另外法制下谁投票权大谁说了算(N年前股权设计时,还是杨总更有谋略))。
后续可能杨总主抓,双李是左膀右臂。李辉升总经理,协助对内管理,董秘李剑锋协助对外。PS:温总是李辉硕士生导师,杨总是李辉博士生导师,两人共同的学生成为下一任总经理,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