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不断发展,钞票是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样物品。而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却是粮票。由于物质缺乏,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粮票只是所有证券的统称,有布票、油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票证。
从1955年起,我国开始大部分地区实行粮票制度,并采取按人数定量发行粮票的办法,从那时起粮票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物品之一。那时人民可以凭粮票可买到国家牌价粮食,实际上粮票成了一种有价购买证券。粮票的面值等于国家牌价粮价与市场价之差。粮票在中国使用了40多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粮票因为取消使用而进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国有不少粮票爱好者,收藏粮票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在粮票的诸多种类中,文革粮票却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备受关注。
从历史意义来说,1960年以前的粮票价值都很高。不少省市地区在1955年才开始发行第一套粮票,这些俗称"开门票"的粮票不管是收藏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非常高。
粮票作为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是物质生产力低下的见证。老一辈对粮票记忆犹新。在1950年到1985年间,粮票一度成为每家的命根子,是生活的必需物。那时候不仅吃饭要粮票,买布、生活用品需要粮票,就连发工资都是发的粮票。
作为硬通货的粮票,1985年后开始不再流通,这也标志着我国物质生产力的跟上。退出市场的粮票,成为了收藏品,尤其受到一些怀旧的人的喜爱。那么谁知道,粮票放到现在有多值钱?
这个就跟粮票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了。有的粮票发行年份特殊,价格就高很多。例如1960年发行的一套粮票,有6枚。如果有人全部拥有且没有破损,可以拍到四万元人民币!但是粮票一旦有些许的损害,就要打对折了。
粮票价值还跟地区和类型有关。有的地区的粮票因为地区原因,并且发行量少,价格就高:有的粮票自身类型独特,例如军人供给粮票,十分稀有,价值巨大。还有的粮票因面额值钱。例如最大的和最小的粮票,面值特殊,很多人喜欢收集,价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