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佛教传入汉地,存放佛骨舍利的佛塔就伴随而建,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就有一座中国风格的三间四柱共三层的楼阁式佛塔图案出现,反映了早期汉地佛塔的形象,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能力的提高,佛塔层数递增,塔身逐渐变高,塔基和塔身装饰也愈加精美。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后,北宋实现国家一统,国家休养生息,生产力恢复,经济逐渐繁荣,瓷器制作手艺达到顶峰;那时期国家文化开明,佛教也得到了发展,全国各地建佛塔无数。
1966年秋,在密县,今河南郑州新密市原法海寺旧址中,发现了一座北宋塔基,在地宫中的两个石函里,出土三彩琉璃塔三个,其精美绝伦,无与伦比,今对最大也是最精美的一座三彩琉璃塔作简要介绍:
三彩琉璃塔正面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三彩琉璃塔出土于上层石函,为瓷质,通高98.5厘米,基座边长30.5厘米,塔分两部分分别制成,塔基和一二层为下部,上五层和塔刹为上部。
塔基座为叠涩须弥座,下三层叠涩,上两层叠涩,四角方柱,座上四周饰仰莲一匝。须弥座源自印度,须弥指须弥山,在印度神话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因而须弥座是佛、菩萨的台座。束腰的前后两面有间柱,左右两面中间有灵塔,各面在间柱和灵塔的两侧有卧鹿和宝莲图案,图案寓意吉祥、均为贴塑工艺。
该三彩琉璃塔为正四边、七层楼阁式塔,第一层塔身较高,四面开门,门额上均贴塑一飞奔的麒麟,前后门两侧有天王脚踏莲座护佑,天王头顶有莲花和连珠纹饰;左右两面门两侧有一对力士,力士头顶有朵云和飞鸟贴塑。最为精彩的是一层塔身内四面各塑有一坐佛,坐佛头顶螺发,面容清晰,身穿通肩佛衣,结跏趺坐。正面之结禅定印的,应为释迦摩尼佛。
从第二次塔身起逐层按比例变密和收敛,并贴塑坐佛、莲花和朵云,各层塔身中部有不同形状的镂孔,各层翼角挑起,在塔檐上有仿木结构建筑的筒瓦和板瓦。第二层塔身的前部有一黄彩匾额,匾额上刻有“咸平二年四月二十日施主仇训”题记。
三彩琉璃塔侧面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塔刹的下部塑覆钵,其上为六层相轮,再上为宝盖,仰莲和宝珠。
塔饰黄绿褐三彩,三彩不交融流淌,整体以绿彩为主基调,黄褐点缀其间,相映成趣,流光溢彩。
该塔结构严密、比例匀称、造型秀丽、图案丰富、彩釉鲜艳,集陶瓷工艺、佛教理念、楼阁建筑于一体,是北宋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摩诃僧祗律》云: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今赋诗为赞:“琉璃宝塔出地宫,七彩流光天际明;往日繁华今犹在,尘心一点向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