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风景名胜区
爱风景,爱旅行。与中国风景名胜区直接对话,及时收取风景区官方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风景名胜区

最新!花凉亭被划入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区,赶紧了解——

中国风景名胜区  · 公众号  ·  · 2018-07-06 16: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

发布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经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已报国务院同意,现予发布(具体内容见省政府网站及省环保厅网站),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划定并严守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保障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于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相关规划要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时进行调整。要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坚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要求,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和提升生态功能。要强化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监测监管网络,开展考核评估,严格责任追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8年6月27日


1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 21233.32km²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5.15%,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的主导生态功能,划分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3大类共16个片区。


全省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保护了全省 35.34% 的森林、 44.26% 的草地和 54.80% 的湿地生态系统 ,可以有效保护全省34.31%的水源涵养功能、33.60%的水土保持功能和29.82%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土流失、生物生境破碎化等问题,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升,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2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基本空间格局为“两屏两轴”


“两屏” 为皖西山地生态屏障和皖南山地丘陵生态屏障,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维护;

“两轴” 为长江干流及沿江湿地生态廊道、淮河干流及沿淮湿地生态廊道,主要生态功能为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


3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于

皖西大别山区的梅山、响洪甸、磨子潭、佛子岭、龙河口和 花凉亭 等水库库区及上游山区, 皖南的黄山—九华山区,率水上游的中低山区,登源河和水阳江上游山区等水源涵养重要区域;

皖西的天柱山区和岳西盆地地区,沿江以北丘陵区,沿江以南低山区,青弋江和漳河上游丘陵区,新安江中游的西天目山山区,江淮分水岭地区,皖北黄泛平原等水土保持重要区域;

皖东南山区,牯牛降及周边地区,巢湖湖区,滁河上游的滁西丘陵区,皖北皇藏峪及周边,沿江以北华阳河湖群区,长江沿江湿地区,淮河中游、下游的沿淮湖泊湿地区等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


4

从市域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重较高的为 黄山市( 37.55% )、池州市( 33.49% )、六安市( 28.12% )、安庆市( 22.45%


从县域来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重较高的为 石台县( 61.9% )、金寨县( 55.96% )、黄山区( 52.57% )、霍山县( 51.79%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都作出批示和指示,要求坚持科学划定、坚守红线,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省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 划定是基础,严守是关键。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明确规定,地方党委和政府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主体,要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相关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切实履行好保护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监督管理,做好指导协调、日常巡护和执法监督。同时,还将建立考核机制,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全省 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出、守得住,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因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整的,由省级政府组织论证,提出调整方案,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批准。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管控措施,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制定。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