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能源报  ·  又一国决定申请加入 ·  22 小时前  
中国能源报  ·  又一国决定申请加入 ·  22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朝鲜指示朝韩边境的部队进入射击准备态势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郑钦文,创造历史!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再遭逆转!国足三连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E别的

翻墙朋克的崛起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1-23 15:12

正文


一首献给中国互联网的挽歌。

你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群英语老师。她们(偶尔也会有个他)是所有老师里最趾高气昂的人,穿着打扮也更时髦。她们认为自己看到了外面的精彩,在无法突围的市井生活里保留了做梦的机会 —— 就像电影《立春》里那个偏执的音乐教师。

你恰恰相反。英语是你最难逾越的坎,比他妈数学难多了:分不清主谓宾,也不知道该用 have been doing 还是 have been,“过去完成时” 几个大字频频出现在你的噩梦里 ....... 关键的问题是:你根本没兴趣知道外国人在干嘛。对你来说,外国人就是发明了一种傻逼语言来折磨你的傻逼。你真的不明白英语老师到底在拽个屁。操你妈英语。

有一天,你听到了 Nirvana,一切都改变了。你虽然听不懂 Kurt Cobain 在吼什么,但你觉得他坐在舞台上的那张专辑封面实在太摇滚了。你觉得坐在那里的也可以是你,你觉得他的自杀很凄美,你很理解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至少你觉得你很理解),你把 QQ 签名改成了 “Its better to burnout than to fade away”,你认为自己比听 F4 和周杰伦的人品味不知高出多少段位。当别人说最喜欢的摇滚乐队是 Beyond 时,刚开始抽烟的你吐了一口烟,不屑地说:“那不是摇滚。摇滚不仅是音乐,更是一种精神。”

人生的第一次,你开始对 “外国人在干什么” 产生了兴趣。

班里的同学不知道你拽个什么劲,都觉得你听个外国歌就高人一等了,真傻逼。但你不管,因为你坚信自己听到了自由世界的声音。你想住在西雅图,你觉得你属于那里。你的鸡巴开始感受到了兴奋,可周围都是些听张信哲和无印良品的俗妞,实在没什么 “共同语言” —— 尽管你的鸡巴每天都在想她们。

很多很多年之后,一个北京乐队说:“我们做音乐就应该去布鲁克林。” 所有人都觉得他们是大傻逼,你也跟着骂;但心底里,你却觉得这个乐队这么说还是可以理解的。

***

正当你纠结你的人生 smells 到底 like 不 like teen spirit 的时候,互联网出现了。你爸给家里申请了拨号上网,说是让你学习用的。你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只能上个新浪看看新闻,发现上网也没什么了不起。

又一次,你觉得那些能上网的人到底拽个屁阿。

然后你又被改变了。你好奇地开始玩聊天室,混网易社区,泡万国马桶。在那里你找到了同道中人,发现原来在你的生活圈之外,还有这么多人在听你认为很独特的音乐,讨论你认为仅属于你的话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这时高考降临 —— 很遗憾,听 Nirvana 对英语考试没有任何帮助,你的英语成绩依然很烂。好在数理化为你扳回一城,你成功考入了一所还不错的本科大学,学了一个叫 “工商管理” 的专业。你到了另外一个城市,第一次和来自家乡以外的人如此密集地接触,发现了更多在听 Nirvana 的人,甚至还发现了很多说 Nirvana “土” 地人。现在都听朋克了。

其实你不喜欢听朋克:瞎鸡巴喊,还毫无旋律可言,演奏技巧更是跟你之前听的没法比。但 “朋克精神” 这四个字让被周围人称作 “愤青” 的你热血沸腾,你大约知道,和更多情况下被与 “梦想” 划等号的 “摇滚精神” 相比,“朋克精神” 是关于反抗的。有了朋克精神,你可以像当年操你妈英语一样,操所有的事情,因为都是以朋克的名义。

网速已经升级成了宽带,你开始听说一个叫 YouTube 的网站,也第一次在真正的女人怀抱里得到了释放。那会儿 YouTube 对你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视频网站,热恋中的你没觉得它有多重要。

突然有一天,YouTube 上不去了,一起中枪的还有两个分别叫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网站;再后来,Google 也变得不稳定。这时恰逢你大学毕业,与就业的焦虑相比,上不去几个网站真算不上事。你觉得百度已经够用了,反正就是听听歌看看电影,国内的网络资源已经够丰富了。

你找了一份月薪5000块的工作,信心满满的开始了职业生涯。大学时代的甜心早已离你而去,你只能靠大学时同学传给你那一硬盘的 AV 释放青春。直到有一天你想看点新的,发现几乎所有能看片的网站都上不去了。

和上不去 YouTube 相比,这明显是个问题。

***

有一天,你刚撸完硬盘里的存货,看到有人在百度贴吧里说:“这个是我翻墙看到的消息。”

你当时已经大体知道 “翻墙” 是怎么回事了,可真正让你震惊的是那位网友翻墙得到的信息 —— 这和你在所有媒体上看到的,以及在所有人那里听到的都截然不同。汲取教训的你决定这次主动拥抱科技,搜到了一个叫 “自由门” 的软件。

自由门很不稳定,事实上大多数时候都翻不过去,但在偶尔几次的连接成功中,你又看到了 YouTube 久违的面孔。你输入当下热点事件的关键词,那些用繁体中文写出的标题传达着让你有点心虚又激动的观点和信息。你开始疯狂浏览墙外的网站:大纪*时报、美国*声 ...... 这些网站上的腔调其实跟你在央视上看到的差不多,只不过观点相反而已。

翻墙之后,你感受到了当年第一次听 Nirvana 的感觉。人生中能两次体验 “自由” 的感觉,真棒。

久而久之,你发现自己对政治真没什么兴趣,翻墙的意义越来越小。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房东又刚给你涨了房租,每天累死累活地回到家,只想看点优酷上的台湾综艺节目睡觉了。

终于有一天,你删除了自由门。至少你可以对那些从来没翻过墙的人说:我见过墙外的世界。

***

你的信用卡申请成功了。这天你在百度上想搜一张图,可死活就找不到合适的。于是你决定试试 Google,发现了一张完美的图。你点开连接:“Safari 打不开页面。” 哦对了,你换了苹果电脑,也买了 iPhone。

人生中就是有无数这样的时刻,告诉你该做点改变了。经历过不靠谱的自由门,你开始寻找新的翻墙软件。你在 QQ 上问了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同事,他丢给你一个链接:www.astrill.com。然后告诉你,要花钱买的。

于是你第一次用信用卡在国外网站消费,购买了一年的 Astrill 翻墙软件。

花钱买的东西就是比免费的靠谱!Astrill 尽管速度也没那么块,但稳定度真的强多了!你又登录了 YouTube,激活了 Facebook 账号,第三次进入了 “自由世界”。

在自由的网络中,你心里的朋克情怀又被激起(尽管你还是不喜欢听朋克)。你开始在博客上贴自己翻墙看来的消息。一次次被管理员删除,却反而让你越挫越勇;再加上那些至今不知道翻墙是什么的土鳖在你博客下面报以赞叹的评论,更让你觉得自己在履行一项使命:让墙内的人看到外面的世界。

你认为自己看到了外面的精彩,在无法突围的墙内生活里保留了做梦的机会。

微博出现了,你开了账号,把博客上那些已经没人看的东西转发到微博上来。你还学会了下载 YouTube 视频,并做起了 “搬运工”,把下来的视频上传优酷和土豆,传播着你的朋克精神。

突然有一天,Astrill 也挂了。

你绝望。你愤怒。你开始 ...... 其实你脑中的第一个念头是:那他妈我交的钱怎么办?!

好在第二天,Astrill 又连上了。

现在的你和用自由门时的你有所不同。除了 YouTube 外,Astrill 还让你轻松缓冲一些其他网站的在线视频,那块硬盘也被你遗忘了。现在的你活得越来越像个美国人,对英语也没那么抗拒了,打开 Astrill 成了你每天上网的习惯。

与此同时,还有些不会翻墙的人心安理得的用着百度。每次看到他们,你都在心里暗暗可怜他们,时不时还想骂一句:土鳖。这个视频我在 YouTube 早就看过了,你们看的都是阉割版的。

不过好在你是个朋克,所以在鄙视了别人之后,还会继续做你的搬运工。虽然你的朋克是花钱买的,但朋克就是朋克。反正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切。

好久没提音乐了?因为你已经不听新歌了啊!你觉得库存的经典摇滚才是好东西,现在的 indie、说唱、电子都是垃圾。

***

去年春节,你回老家过年。

你的中学同学都在当地政府谋了一官半职,他们当然不会翻墙,你也懒得跟他们废话。

他们提议去看看当年那个趾高气昂的英语老师,你同意了。

你没想到她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环境里。你的同学明显跟她联系更频繁,以至于她都不记得你是谁了。

你做了自我介绍,开始谈论自己在那个遥远大城市的生活。英语老师笑着听,时不时点点头。

炫耀完毕,你才注意到:她现在跟你印象中的 “家庭妇女” 没什么两样。

老师留你们吃饭,你们谢绝了。走出那幢破筒子楼,已经是黄昏。

楼对面是你们当年的中学。你站在学校门口,有点激动,却不知道为什么。

喂,喂喂喂,醒醒,你的 Astrill 该续费了。



名词解释:

翻墙:“翻墙指直接或者间接通过一定的网络技术手段用于实现突破 ‘长城牌防火墙’(英文名:Great Firewall,又称国家防火墙)所屏蔽的网站浏览境外的网页。” (来源:百度百科

朋克:“音乐世界里最恶心的词汇。凡是使用这个词的人,都该被抓到音乐监狱里 ...... 但不幸的是,我一天得说大约900多次这个词,因为从 '学术' 层面上来讲,我听的就是朋克。我之所以用 '学术' 这个词,是因为这个词和 '朋克' 有个十分操蛋的共同之处:它们都太他妈太宽泛了。(来源:NOISEY

*本文发表自 VICE 网站 2014年5月21日

此刻,VICE TV  正在播放

肉搏场|犹太拳手的自我救赎


Host: 莉斯

Producer : VICE 团队


异视异色 ( VICE CHINA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下载我们全新的 APP  和我们一起摇一摇!  



这里或长按👇 二维码下载,注意别‘摇’出来






(点击阅读原文,回我们网站我们也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