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行业高景气,推荐埃斯顿】
工业机器人产量继续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前四个月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4.64万台,同比增长32.2%,其中4月份产量13495台,同比增长35.4%。
埃斯顿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埃斯顿发布2018年一季报,2018年一季报实现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24%,扣非归母净利润1576万元,同比增长148%,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且伺服系统及减速器等零部件愈发成熟,自供率已达80%。
埃斯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公司,身上有工业机器人巨头发那科的影子,发展潜力巨大,继续强烈推荐。
新入局者,台达电砸10亿元,设机器人研发总部
。台达电4日宣布在中科成立机器人研发总部,预计将投资10多亿元,并规划在2020年9月启用。台达电董事长海英俊表示,机器手臂自有品牌SCARA累积产量已有2000只,去年机器人解决方案与SCARA营收合计近800万美元,随着机器人研发总部启用,预计至2028年止,累积营收将能超过10亿美元。
各大厂商纷纷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也反映了该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
。
富士康上市,融资金额大多用来产能升级。
富士康此次募投的资金,大多将被用于工厂的产能升级上。用于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和产能扩建的项目资金已经达到173.15亿元,相比较之下,用于三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资金只有21.17亿元,与之相配套的云计算和云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加起来也才20多亿。
富士康作为制造业的巨头,大规模的产能升级不仅会给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带来发展的契机,还给其他制造商起到“制造升级”的带头作用,掀起制造升级的浪潮。
高工机器人网颁布出货量排行榜。
国产机器人出货量排行榜中,埃夫特是六轴机器人出货量最多的品牌,华中数控与上海欢颜分居二三位;众为兴是国产SCARA机器人最畅销的品牌,台达与图灵次之。减速器方面,纳博特斯克与哈默纳科依然保持着RV减速器与谐波减速器领域出货量第一的位置。国产厂商表现出众,苏州绿的已经超越新宝,成为了谐波减速器的出货量亚军,而南通振康也超过了斯洛伐克厂商SPINEA,跃居第三位。
国产减速器信任破冰,行业发展迎来拐点。
减速器一直是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痛点,其技术壁垒较高,采购价格昂贵,长期以来被哈默纳科与纳博特斯克两大国际巨头所把控。随着国产厂商在技术水平的不断追赶,国内外差距已经被不断地拉近。目前,已经诞生了苏州绿的、南通振康、中大力德、双环传动等减速器领域的优秀公司,其产品已经开始逐步取代进口减速器,应用到了国产机器人。近期伯朗特与中大力德签署合作协议,将在2019年12月前向中大力德购买不低于30000台减速器。
国产减速器的不断突破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工业机器人领域,建议关注通过并购布局半导体自动化领域的机器人、研发实力国际一流的埃斯顿以及持续高增长、渠道优势鲜明的拓斯达。
【服务机器人——科沃斯成扫地机器人第一股
】
数据说明:(1)各家公司对开工率的计算范围不同,三一以每月开工30小时算开工,徐工以60小时来计,小松以0小时以上算,因此开工率和开小时不适合横向比较。(2)工程机械施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不看环比。(3)随着设备保有量持续增长和工人安全要求,开工小时数长期有下降趋势。
2018年1-4月小松挖掘机平均工作小时数115.9,同比下降1.19%,4月小松平均工作小时数154.4,同比下降2.8%。3、4月三一重工挖掘机开工率69%左右,持平。由于今年春节较晚,1-2月因为春节、极寒天气等因素开工率下降,3、4月开工率回升。开工率因为每个月统计样本不同,所以只能做参考
,工程机械这轮复苏主要是更新需求,不完全是新增投资拉动。
科沃斯上市拟融资7.5亿,家庭服务机器人大战升级。
国内扫地机器人企业科沃斯举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投资者交流会,通过上市拟募集约7.5亿元。公司未来三年将总计投资9.12亿元,其中5亿元用来扩大产能,目标年产400万台家庭机器人,按照每台设备2000元的价格计算,每年新增产值高达80亿元。此外,公司还拟投资2.69亿元构建机器人互联网生态圈,同时投资1.43亿元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竞争力已赶超韩国。
中国机器人在数个领域已赶超韩国。具体来看,若把韩国机器人按100分来计算,中国工业机器人得分100.79分,个人服务机器人103.77分,专业服务机器人101.9分,仅机器人零部件以99.1分略低于韩国。
大疆敲定融资,估值220亿美元:
独角兽企业大疆日前敲定第三轮融资,金额10亿美元,公司估值高达220亿美元。大疆近期公布的业绩也相当亮眼:2017年营业收入为175.7亿元,同比增长80%;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23%。
优必选完成8.2亿美元融资,成为全球估值最高AI创企。
国内AI独角兽企业、人形机器人研发企业优必选科技宣布完成由腾讯领投的8.2亿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刷新了4月9日国内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获单轮融资6亿美元的最高纪录,本轮融资后,优必选的估值也将达50亿美金,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AI创企。
【3C自动化——手机销量下滑不改进口替代趋势】
2018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36亿部,同比下滑2.4%,中国市场出货量大幅下降为主要原因。
2018年前4个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1.15亿部,累计同比下滑24%。
全球智能手机1季度出货量降幅收窄,中国市场出货量大幅下滑,占比跌至24%。
上游智能手机核心零部件的提价使得手机厂商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国内智能机市场趋于饱和,尽管同期新款机型发布有所增长,但由于换机高潮已过,同时各款机型又缺乏差异化功能体验以及痛点科技,导致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
6月份即将进行5G标准关键性投票,预计5G时代到来将会引起下一场换机风暴。
今年6月份将会就5G标准的主要部分进行投票,全球各大公司普遍认为2019年将会是5G元年。而高通公司近日却宣布5G商用时间将提前至少半年,这意味着如果情况属实高通今年年底就极有希望推出自己的5G手机。而每年的下半年也是智能手机的旺季,各大手机品牌商往往会选择在下半年推出核心旗舰机型,如苹果公司预计将于今年9月份推出3款新机型,因此5G临近叠加下半年新旗舰机型推出有望带来智能手机出货量的触底反弹。
2018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苹果营收略超预期,三星市占率第一。
在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同比下滑的同时,前十大手机制造商所占份额进一步提升,达到76%,得益于Galaxy9的发布,三星出货量达到7800万部,占据全球21.7%的市场份额,苹果以5220万部的出货量占据第二。5月份苹果财报显示,苹果当季净营收同比增长16%至61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5%至138亿美元,尽管市场普遍认为iPhone销量下滑不及预期,但iPhoneX高昂的定价以及略超预期的销量保证了苹果的盈利。
国产品牌小米出货量与市占率大幅提升,OPPO与vivo小幅降低。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萎缩导致几大国产品牌厂商的日子不太好过,但是以小米为首的中国厂商积极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发力国外发展中国家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得益于很高的性价比以及亚非国家对智能手机需求结构的升级,中国品牌在新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在印度,小米一季度以30.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OPPO位居第三、vivo排名第五;在印尼,小米也以18.3%的市占率排名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政府推行的电子设备本地化生产以及提高关税的做法会令手机供应商利润承压,也许未来手机厂商将纷纷通过在印设厂或合资的方式保证利润。
进入苹果产业链,定增价格倒挂,推荐关注智云股份。
OLED设备包括激光结晶设备、蒸镀设备和封装检测设备。其中,激光和蒸镀等关键设备基本被韩国和日本企业垄断,但模块设备难度较低,也是当前国内设备厂寻求突破的重点领域。智云股份与联得装备等多家模组设备企业已获得苹果、三星等知名企业认可。近期通过产业链调研了解到,智云股份子公司鑫三力目前在手订单约8亿元,自2017年成功通过TPK为苹果产业链提供5亿订单以来,公司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整个显示产业链中,除了LG外,几乎其他企业均是鑫三力的客户,包括TPK、JDI、京东方等国际知名企业,目前鑫三力拥有客户数量约30家。预计全年新接订单总额还将维持在14亿元以上,利润率有望保持稳定。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改善,鑫三力将在上市公司中承担更大的收入利润和责任占比。目前股价处于底部,定增价格倒挂,推荐关注。
产能扩张,液晶面板出货量持续增加,京东方首次成为液晶电视面板第一大供应商!
2017年11月起,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根据HIS数据显示,2018年Q1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同比增加12%,这主要得益于电视屏幕尺寸的不断增大以及4K电视的普及。在公司层面,京东方(BOE)首次超越LGD,成为全球第一大液晶面板供应商。去年以来,京东方福州8.5代线产能升级,合肥10.5代线顺利投产,多条高世代高产高销释放了强劲产能。目前,京东方已为三星、LG、Sony、长虹、海信等多家电视厂商供货,预计未来该领域,京东方都将稳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