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姜胡说
我姓姜,大家都管我叫大胡子。跨界疯人院院长。我是一名企业顾问,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在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和团队。姜胡说是我去年开通的私人帐号。在这里,我们只关注两件事:第1.如何帮助个人成长,第2.如何通过成长赚到钱。就这些,别的没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都市频道  ·  岳云鹏传来喜讯! ·  昨天  
都市频道  ·  岳云鹏传来喜讯!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超燃!德国艺术家用数字化技术,将中国京剧虚拟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姜胡说

随便聊两句,关于方法论和第一性原理。

姜胡说  · 公众号  ·  · 2018-06-14 21:41

正文


最近事有点多,晚上都安排的满满的。

抽空和大家简单聊两句。


方法论


前两天去一家从事教育的上市公司做交流,提到了方法论。


什么是方法论呢?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理论。


世界观解决的是“是什么”,

方法论解决的是“怎么做”。


以产品设计为例,其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提供价值。可是你怎么知道你的设计是正确的?这就需要你快速构建一个原型加以验证。



Design Thinking就是这样一套方法论,用于帮助我们快速构建产品原型。

它共分为五个部分:同理心、定义、创作、原型、验证。

不仅如此,它还为每个部分提供了大量的实战工具。像帮助我们进入同理心的用户画像和共情图;定义场景的用户旅程图和情绪地图;创作的用户故事和B.J Fogg模型;原型的MVP和仿真门;验证的灰度发布和PMF。类似的工具还有很多。


很多初入门者特别喜欢这类工具。因为它接地气,学完了,马上就可以用到工作中。


那么,

是不是利用这个流程和工具就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产品呢?

是。


是不是利用这个流程和工具就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好的产品?

一定不是。


这就是方法论的价值。

他定义了帮助你 解决问题的最低基线

但上限却取决于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科目二学习


驾校学习,科目二有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倒车入库。

你的目标是把车安全的倒到车库里


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呢?

它大概可以分为4个步骤(这类教程网上有的是)。



我记得当时带我的教练特别的细致。差一点都不行,每一个环节必须按照标准严格执行。虽然我知道最终的结果是倒车入库,但是每一个环节的目标是为了什么?我不知道。下一个环节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虽然最终我也学会了如何倒车入库,但是一旦脱离这个环境,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一台机器,不需要有思想,只需要照做就好。带来的结果就是, 一旦出现变化,就不知道如何应对。哪怕是一点点小失误,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补救。


回家之后,我特意在网络上查到了所有关于科目二的技能图解,把每一个技能所需要的环节都看了一遍。虽然没有上车实操,但至少我知道了每一个技能都包含哪些环节?每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至于每个环节具体该怎么做,我实在记不住。


结果第二次上车,换了个教练。

说实话啊,这个教练一点也不认真。匆匆的把技术要点简单介绍了一遍之后,他就开始当甩手掌柜了。

我一边练车,他一边打瞌睡。

后来他居然睡着了。


我经常会做错,看向他的时候,发现他在打瞌睡。然后又错,发现他还在打瞌睡。


感谢上帝,让我一直有机会犯错。


每次犯错都会加深我的印象,为什么技术要点会是这样的?为什么是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以至于后来我开始主动犯错,就是想看看如果做错了会怎样?


我很快就学会了“侧方位停车”。

是在不断犯错的情况下学会的。

事实上,即使没有他的辅助,我也知道该如何停车。即使其中的某一个步骤做错了,我也知道接下来该如何补救。



我真真正正学会了如何“侧方位停车”。


第一性的原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论。

教练也是。


当教练把他的方法论传递给你时,他会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一步一步的传授给你。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每一个步骤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技术要点?

如果做错了会怎么样?


虽然最后你仍然可以学会倒车入库这项技能。 但是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是某一个小步骤出现问题,你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我没有指责教练的意思。

我是在做自我反省。

如果我在上课之前能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什么分成这几步?每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那对我的学习大有脾益。


所以 我应该如何学习呢?


那么,

我为什么要做用户画像?

用户旅程图的目标又是什么?

我为什么要做这几个环节?

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同理,

我为什么要做站立式工作会议?

为什么要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周报的目的又是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