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新金融深度曾报道,环迅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一些非法现金贷提供支付通道。
部分非法现金贷平台打着“个人资格评估服务”的幌子,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扣除所谓的服务费,而扣款成功则依赖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搭桥”。
目前来看,即便经历了监管的巨额罚单,环迅支付为非法现金贷APP扣款问题仍存。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21CN聚投诉上,关于环迅支付的投诉达2000多条,其中大部分涉及为恶意扣费APP提供支付服务的问题。7月17日,21CN聚投诉发布2019年上半年投诉榜单,环迅支付被评为“2019上半年第三方支付行业黑榜商家”。
新金融深度注意到,环迅支付在收到监管罚单后,投诉问题不减。投诉人邱先生表示,今年8月打算通过借款APP聚福钱包申请贷款,申请过程中绑定了银行卡,但最终借款申请未通过, 无缘无故被扣了299元。根据邱先生提供的扣款截图,扣款摘要为无卡自助消费,对方账户显示为(特约)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仍有多位用户遭遇类似情况被恶意扣款。
据了解,环迅支付牵扯到的贷款平台有金豹贷、上海造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跃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其中,造艺科技旗下包括多款现金贷APP,如包括:银码头、哆哆钱、易小借、银小借、银开心、趣豆钱、米花包、纳纳钱包、去借保、网贷侠、猎钱宝、荷宝包等。这些平台表面上看是在做现金贷,但其真实业务是打着借贷的幌子以信用评估的名义收取费用。截至2019年11月13日,造艺科技在21CN聚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已高达上万条,对用户而言可谓是“雁过拔毛”。
此次监管责令环迅支付有序停止网络支付业务或将解决此类恶意扣费问题。
随着支付方式、支付场景的变化,支付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似乎也相应地迎来了最严监管潮。
今年3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85号文),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85号文要求帐户“实名制”变“实人制”,可疑交易被严控转账信息、重拳出击买卖账户等违规行为。
6月3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9)》显示,据初步统计,2018年央行共发布十余份监管文件,开出百余张罚单,累计罚金及罚没总额2.064亿元,超过上一年罚额的7倍。
8月份,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开展加强支付结算管理督查工作的通知》(银支付【2019】177号),《通知》表明,央行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加强支付结算管理督查工作,现场督察2019年9月前完成。 督察重点内容是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和“断直连”工作。《通知》显示本次督查工作有三个阶段:自查自纠(2019年8月底前);现场督察阶段(2019年9月底前);问题处理阶段(2019年11月底前)。
另一方面,央行对支付牌照数量的监管也在加强。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新疆一卡通等在内的34家机构被注销支付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