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芽NewSeed
新芽NewSeed,正如其名字一样,我们专注于对新锐创业项目和新兴趋势的挖掘与报道;在嘈杂的创业大潮中,我们试图去更加清晰地解读创业背后的新浪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伙伴  ·  2025,如何制定一个高质量的年度规划? ·  1 周前  
创伙伴  ·  “伪俄货” ,收割中国人 ·  6 天前  
IDG资本  ·  i-Weekends丨盘点CES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芽NewSeed

TVB“被收购”背后:内地资本“入侵”香港电视业,引发港人恐慌

新芽NewSeed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2-22 15:21

正文


自回归以来,香港传媒业对内地资本保持不信任、甚至抹黑。如今,随着内地资本收购TVB、有线宽频的传闻,部分香港人彻底坐不住了!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关系到数百万市民“遥控器”的争夺战。



作者

 | 刘全

来源 | 投资界

(ID: pedaily2012)



  才刚刚迈入50周年,香港广播有限公司(TVB)就迎来了一个不平静的春节。


  2月7日,一家籍籍无名的 “传奇影业”突然宣布,已向TVB发出初步函件,拟收购其29.9%已发行股份,一时轰动香港。投资界(ID:PEdaily2012)了解到,如果该交易最后达成,这家公司将会成为TVB单一最大股东。


  但诡异的是,传奇影业先前并没有和TVB有过沟通,而是直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可能性要约,因此触发了TVB的临时停牌,而TVB方面则声称对传奇集团未有耳闻,资金来源及财务状况也不清,使得此次收购蒙上了不少神秘色彩。


  更没想到的是,事件近乎失控般地发酵。相比内地吃瓜群众的淡定,香港人倒是彻底坐不住,由于TVB在香港“一家独大”,一举一动本就备受瞩目,再加上传出此次收购方有“中资”背景,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在香港人看来,这次股权之争,并非只是普通的商业行为,而是一场关系到数百万市民“遥控器”的争夺战。



  一场“突袭式”的收购


  在华人的世界里,TVB是一笔不可抹去的记忆。


  1967年11月19,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创办的TVB正式开业。在此后的五十年里,这家电视台一直影响着全球华人社区,无论是曾经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金庸武侠剧,还是掀起一阵宫廷热潮的《金枝欲孽》、《宫心计》等,抑或是香港警匪经典剧《法证先锋》、《潜行狙击》…这些都是不少人的青春记忆。


  这样的一块肥肉,自然引来了不少财团觊觎,在过去的数十年里,TVB的股权一直处于变动中。但如今这场“突袭式”的收购,即便是见惯风浪的TVB也有些措手不及。


  最新的消息是,1月13日,TVB宣布修订原先的回购股份条款,维持出价42.09亿元,同时每股出价则提高15%至35.075元,回购股数则缩减13%至1.2亿股。很显然,这一回购计划说明了TVB方面拒绝收购的意图。


  不过,这家传奇影业并未“死心”,其总裁兼创办人周艺强表示,他们此次出手并非敌意收购,而是善意,他们亦有充足资金及投资者参与今次收购交易。


  而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收购方传奇影业也遭到了媒体“扒底”。


  据了解,此“传奇”并非万达子公司传奇影业,该公司全称为传奇影业及娱乐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业务范围包括文化投资、地产和金融等。不过,该公司的唯一董事童炜晋担任法人代表的还有另外三家公司,其中两家位于北京,一家位于上海,与内地关系密切。


  对于公司的具体业务情况,官网介绍语焉不详,但都集中在内地。旗下地产业务声称正计划投资集影视娱乐为一体的通州综合地产项目通州娱乐城,还宣称收购广州一个电子商务平台。此外,其去年6月份还表示,拟与另一内地影视公司合作开拍6部电影,总投资额高达6亿元,但进度如何并无进一步数据。


  收购资金来历不明,背景神秘,这家被香港媒体打上“中资”标签的传奇影业自然不受欢迎。据《星岛日报》引述消息指,TVB主要股东黎瑞刚、陈国强、王雪红和方逸华等人,均无意出售手持股份,再者传奇影业并无提出确实的收购价,即使提出,黎瑞刚亦无意售股,也不会跟对方洽谈。


  如今,圈内圈外都在观望,接下来传奇影业将会提出一份怎样的收购方案。这场TVB股权之争虽迷雾重重,却已硝烟弥漫。


  收购史:几更易主,“邵氏时代”终结


  过去几年,连香港人也不得不承认,TVB黄金时代过去了。


  这里有一份数据可以佐证:自2010年起,TVB的盈利增长速度就开始放缓,并在2014年出现五年以来的首次净利润下滑。随后在2016年,TVB发布首个《盈利警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盈利,较上年下跌约55%-65%。


  尽管如此,TVB仍然备受资本垂涎,钟情者络绎不绝。而买家之间的争夺,不亚于一部商业大剧。


  TVB的股权出售最早要追溯到2006年,由于持有26%股权的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邵逸夫、方逸华年事已高,早有股权出让之心,彼时邵逸夫又因肝炎住院,市场上立马传出TVB股权将要出手的消息,一时引来众多企业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其中,新鸿基李氏家族及郭氏家族是当时传言的潜在买家,只是后来新鸿基地产发言人公开表示绝无此事。但是一年之后,又有消息人士透露新鸿基计划联手恒基兆业收购TVB,最后却再没有下文。


  而几乎水到渠成的一次,要数内地碧桂园主席杨国强。


  2008年5月,邵氏公布正与有意人士洽售权益。当时盛传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出价125亿元收购TVB。不过,由于是以个人名义收购,为筹集资金,杨国强还向恒基兆业的李兆基及邵逸夫私人分别借了30亿港元和25亿港元,其余60多亿则向超级富豪刘銮雄借出。


  当时,刘銮雄曾放豪言要坐Board(董事局)参与管理。据当时媒体报道,方逸华担心刘銮雄变相以借贷入主TVB,怕自己管理地位不保,所以她后来改变主意,拖慢交易进度,最后令交易告吹。


  此外,当时由梁锦松主导的黑石基金也在竞投行列。不过由于黑石基金是外资,邵逸夫本人的意愿是希望TVB能卖给中资机构。


  之后,马云、郭广昌也曾与TVB发生过“绯闻”。2010年9月,恒基兆业太子爷李家杰又成为“就收购TVB控制权进行初步研究”的新买家,其计划以个人名义与内地多名富豪合组财团洽购邵氏,成员有阿里巴巴主席马云和复星国际主席郭广昌,但由于李家杰嫌90亿的价格过高,而邵逸夫的夫人方逸华不肯在价格上作出让步,直接导致收购流产。


  直至2011年,TVB才“易主”成功。当年4月,由德祥集团主席也即“壳王”陈国强、台湾女首富王雪红、美元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合组财团,以作价约62亿元,购入邵氏兄弟所持26% TVB股权。交易完成后,邵氏基金仅持有TVB的3.9%股权。至此,TVB的“邵氏时代”正式终结。


  “中资”抢占香港电视业




  然而,正如一部粤语长片,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随后陆续登场的内地资本,即香港媒体口中的“中资”,才是“重头戏”,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部分香港人的敏感神经。


  其中,震撼力最大的是黎瑞刚入股TVB。2015年4月,TVB新增股东"华人文化传媒娱乐投资有限公司",隶属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董事长便是被外媒称作"中国默多克"的黎瑞刚。


  该基金成立于2009年4月,规模50亿元,发起方及出资方,包括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控股的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下属的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


  此事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当时的香港媒体报道称,黎瑞刚“带有浓厚红色背景”,甚至在报道此事时直接冠以“TVB染红”的标题。在香港传媒界看来,“中资”入股TVB,便是掐住了香港最大的言论“咽喉”。


  事实上,早在2012年,港媒就曾传出黎瑞刚要前往TVB任行政总裁一事,但随后TVB予以否认,同年TVB与CMC和上海文广成立合资公司翡翠东方,黎瑞刚担任董事长。2016年10月17日,入股一年后,TVB公告宣布,委任黎瑞刚为该公司非执行董事及副主席。


  不过,黎瑞刚并非最早入股香港电视行业的内地商人。2010年9月,红顶商人盛宣怀的后人、内地商人王征通过其远房亲戚黄炳均入主TVB的“对头”——亚视。满怀雄心壮志的王征,曾经希望将亚视打造成”亚洲的CNN”,只是遗憾,这家曾创造了华人电视史上无数第一的电视台,在2016年3月3日正式寿终正寝。


  自回归以来,香港不少行业都非常欢迎内地资本,比如银行业、保险业,但唯独涉及到言论、新闻的传媒业,一直对内地资本保持不信任、甚至抹黑。尤其近年来,两地误解加剧,更显敏感。


  但这并没能阻挡内地资本的脚步。上周,香港主要的收费有线电视台之一有线宽频也宣布即将卖盘,巧合的是,买家也将是“中资”企业,而且已进入最后阶段。内地资本如此密集出手,这在部分“草木皆兵”的香港人看来极不寻常,即使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活动,也会被妖魔化。


  太平山顶难“太平”。在圈内人看来,一场风暴正悄然“掠过”维多利亚港,席卷香港电视圈。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阅读

估值5亿的光圈直播倒闭,直播行业的死亡潮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