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冲锋号
传递军营资讯,提供原创评论,展现军人风采,缔造属于军人、军属、军迷及关心关爱国防建设者的精神家园!
51好读  ›  专栏  ›  冲锋号

直面犀利“六问”:军队新闻人,你想通了吗?

冲锋号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5-22 17:52

正文


摄影:王路加

“脖子以下”改革展开,新闻战线的小伙伴们大多到了新岗位,处在新的出发阵地上。

心花怒放、迫不及待想大干一场的人有,不适应、心理有落差的人有,吐槽抱怨的有,想“金盆洗手”说再见的也有,各自的情况不同,反应也各不相同。

改革大势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怎么看待外部环境变化,如何尽快适应、找到“感觉”,对新闻人是个考验,也是本文想着力探讨的内容。

“领导对新闻报道工作不重视了”,怎么办?

改革前的那段日子,被有些人称作是新闻人的“黄金十年”,的确如此,那时的新闻工作动辄是领导挂帅、亲自上阵,有时都上升到“为单位荣誉而战”的地步。

那时的新闻人也很受重视,风光无限,但今天回想,这正常吗,合理吗?因为“新闻大战”,那些年衍生出多少故事。

军改后,各级以平常心看待新闻舆论工作,不狂热也不漠然,而是着眼工作去组织,紧贴实效抓落实。这样的好处是,能真正激励士气、凝聚力量、营造氛围、推动工作。

它和工作是融为一体的,是工作的“下篇文章”。而且,它对新闻人的业务能力也是很好的锤炼。

客观地说,今天各级领导对新闻舆论工作研究得更深、了解得更多,态度也更务实了。变化的,是他们对新闻工作“紧抓”的形式、抓手不同以往。

对此,新闻人要予以理解、积极适应,而不是误判形势,得出错误结论,认为领导不重视这项工作了。那些仍在观望、在看形势的人,要抓紧赶队。因为,一不小心就跟不上队伍了。

“不送稿,不搞评比了,有劲没处使”,怎么办?

写到这,真的是只能苦笑了。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过往岁月里搞新闻,有人不到媒体去见下编辑,心里总不踏实;年底不搞个隆重的评比,有个说法,心里便空落落的,总觉得工作像没干,没有现实意义了。

为何会这样?主要是存在的时间长了,大伙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觉得这就是新闻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这真是一种误解。

什么是新闻?简单说,就是大家想知未知的信息,对大家有用的内容。受众的需求,便是新闻人的努力方向,而不仅仅是自我传播、自我服务。

如果仅为了上稿而写稿,为了形象工程拼搏,为了评比去奋斗,那不是自设壁垒、自戴枷锁?这样“钻牛角尖、走死胡同”,能走多远,会有多大价值?

但要承认,人干工作是有惯性的,新闻工作节奏快、天天都要琢磨,很苦很累,如果没有动力和压力,很容易放弃和懈怠!也容易产生无从下手的纠结感,这需要从内心来审视,弄清楚为何而拼搏。

在轰轰烈烈的改革日子里,新闻人应常问自己:工作本来的样子是什么?自己的“初心”是什么?真想明白了,工作就好干多了。

“没编制干得再好也没用,工作没了激情”,怎么办?

人的一切奋斗,都和他的切身利益相关联,没有回报的事,相信没人愿意干。这一点很好理解。但是,没编制干新闻真的没回报、没前途?

军改后,分工越发具体,一个萝卜一个坑,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刚入门槛的新闻人,急于出成果,渴望尽快改变人生轨迹,对编制岗位看得很重,这可以理解。但是,一个不懂基层、不懂军营的新闻人,是走不远的,很难有大的贡献。而且,眼里“只有编制没有工作”也不是真正新闻人的追求和抱负。

客观地说,新闻人的岗位如今越来越少,工作挑战性越来越强,一个有梦想的人,最应思考的是如何尽快提升本领,以迎接和适应改革。

我听到了一些声音:有的同行小有成就,却受了些委屈;付出很多,却看不到前途。对此,我想说军改后这样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如今有担当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还要看到,新闻工作对人的锤炼是巨大的,它让人政治上敏锐、看问题有洞察力;善于把握时机,出手迅捷精当。虽说这是“隐性”的回报,但的确令人受益匪浅。不能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没长进、没成长。

多年来,凡从事过新闻工作的人,为何念兹在兹?就因为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燃烧青春也成就自己。

“过去发稿路人皆知,现在发稿悄无声息”,怎么办?

谁都希望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东西,能有广泛影响,能被领导肯定,被大伙认可,能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不过,这也是实情:现如今发稿的影响力真的越来越小了。

想想也是,如果在信息时代,大家一发声便“惊天动地”,那这个社会真的是“信息泛滥”,人人都要遭殃。

这是个挑战,但不是“瓶颈”。以往,的确存在着为上稿而写稿、为评比而努力的现象,如今,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越来越强,那就是为“实效”努力。

眼球是一种经济,关注力是稀缺资源。所以,有实效的报道才有价值,新闻人的努力才有意义。只不过,我们需要在大海里弄潮,呛几口海水后学后搏击风浪。

只是,成长的过程也许很长,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得耐住寂寞。

那些努力了好久,也没什么动静的小伙伴,在自我怀疑、陷入迷茫,找不到方向感时,要明白这是个“剩者为王”的时代,要坚信“一坚持就升值”的道理。

“领导总要求发头条、上联播”,怎么办?

中央媒体、黄金时段,发稿影响力自然大,每个当领导的都希望单位的工作、大家的汗水得到肯定,被人知晓,这是人之常情。

但对新闻人来说,这也是“不可承受之重”。毕竟,单位没那么多影响全局,在全国全军都叫得上号的大事。

再有,就是个人的新闻业务了。新闻报道是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上面需要的是政策制度在实践中的贯彻情况,一线的新闻人需有悟性,找准切入点,知道哪些是“窥一斑见全豹”的东西,这样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还是那句老话: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要练就上头条、发联播的本领,非下苦功打好基础不可,得“认认真真练笔头、勤勤恳恳打基础”,这笔头,是笔记本电脑、相机、摄像机等发稿工具的“别称”。

目标可以远大,操作还是要脚踏实地。胡适说过,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大家不妨从新媒体入手,一步一动地学习全媒体传播技能,在逐步“升级”上台阶中,成为懂技术、知规律、有特长的“专业运动员”。

当你的新闻敏感越来越强、悟性越来越高时,离上头条、发联播也就不远了。

“想干没平台,干好了也没编制”,怎么办?

新闻人的门槛越来越低,发声也越来越方便,但是,想干好这份工作,成为一名优秀新闻人,真的是比过去还难了。

正因为难,成才成功才值得羡慕;

正因为别人放弃,而你坚持下来了,才有了成功的前提条件。

在我看来:未来除一部分出类拔萃的新闻人,能够和时代一同成长外,很多人都只能“吃青春饭”,干几年就转行。而不时闪现的亮点,则要交给各行业的专家权威,由他们在需要时来发声。

所以,有没有编制都不影响你发声和成长,如果你对新闻很感兴趣,结合工作搞报道,也能脱颖而出,甚至光彩夺目。那些各行业的明星人物,已经成为源源不断的“新闻源”。

最后,赘述一句:新闻战士,首先是一名战士。不管我们有多热爱这份工作,业务能力有多强,都得牢记战士的义务、军人的使命。只有主动去摔打、积极去锻造,让自己成为有素养的职业军人,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新闻人”,这样,我们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离梦想也越来越近。

东陆,正发生着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改革故事,新闻人要努力唱好”东陆好声音“,为前进中的东陆呐喊助威、鼓掌点赞!


作者:胡伟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冲锋号”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jjqzgw)